四百六十一章 悲愤的李佑(1/2)
此刻次辅许大人心情复杂的望着李佑这次李佑捧着祖宗法度的条打着厘清制度的旗号要将内阁大学士扫出廷推现场这让他这个建极殿大学士情何以堪
难怪李佑奏事之前给了他一个那么纠结而**的眼神敢情李佑要展开无差别攻击而他身为内阁一份子躺着也要中箭啊
不过许次辅不是心胸狭窄的人他很理解李佑的苦衷如今内阁成了阻碍李佑入选的两大障碍之一今次不将内阁扫出去廷推这关就过不去
如果李佑真能进位检校佥都御使对他而言也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极大的好事必将成为党羽中的中坚了
假设李佑得逞许次辅对内阁在人事铨政话语权方面的损失考量一番发现未必是坏事
这次是六个大学士一起受损相对于其他同僚他并没有多损失什么而与此同时由于外朝吏部尚书赵良仁是盟友对铨政的掌控相反还得到了加强
李佑的同乡赵天官虽然万年的面无表情但却暗暗对李佑喝彩这小同乡要是真有这个本事一举掀翻掉目前现行的廷推制度对他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随便想象就可以知道当廷推中没了宰辅大学士没了君临朝监视那在参与人员中谁是引导风向的老大?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吏部尚书
即便李佑今ri不成事但只要敢站出来抛出这个话题引起朝臣议论纷纷那也是相当大的收获了有了开端还怕没有后续?
话说李大人当初是抱着研究廷推程序的态度借来了会典卷五谁知道居然发现景和朝廷推与会典不太一致登时大喜过望
按照事先想法今天只要风头不妙无论如何也要将会典当做“祖宗法度”搬出来的至少可以充当缓兵之计实际他也正是如此做的至于再下面就全靠临机应变了
李佑暂时没有jing力去考虑自己可能会引发的这些后续变局他正在绞尽脑汁的考虑下一步怎么走
目前只有他势单力孤的在丹陛前声嘶力竭高喊祖宗之法而别人议论的议论装哑巴的装哑巴看热闹的看热闹没有应招的没有捧哏的大约是觉得这个话题太严重一个不好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不敢轻易开口应声罢
可怜李大人虽然举起了无人争锋的旗帜但到目前为止实际杀伤力却十分欠缺
连续两次奏均不能在钱太后这里打开突破口李佑万般无奈
他只好转过身躯满脸郑重神se朝着首辅徐岳行礼道:“我大明自有制度内廷外朝各有职事互为制衡可保君杜绝偏听偏信焉有内廷延伸出外道理?如此便成一言堂非长久之道也”
又劝道:“阁老位列首揆人臣之极自当以身践则并劝君迷途知返不然有失职之虞叫后世何以看待?”
虽然被李佑主动找门还暗含有激将计徐首辅仍不答话也不中计他冷漠的看了李佑一眼心里的评价只有一个词冠冕堂皇
说了这许多不就是为了检校佥都御使官职么?若内阁退出廷议那么外朝岂不赵天官成了首领?赵许二人若内外联手肯定不是好事
徐首辅不愿与李佑纠缠甚至不想与李佑说话见李佑还要继续与他啰嗦心里厌烦得很便闪过李佑前对慈圣皇太后奏道:“圣母再下谕廷推不必受外物纷扰”
虽然首辅大人的实际人望在内阁只能排到四五名但毕竟也是二十几年宦海的人物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怎么也是有的
很简单一个也不提会典无视李佑的举动搁置一切争议先照旧例举行廷推即可那李佑只是个等待结果的被廷推对象又不是正式参与廷推的朝臣有没有他无关紧要他的态度其实也无关紧要
慈圣皇太后的身份只需独断自然不会与李佑争辩什么对错但又不方便无视会典直接下旨终于等到了有人奏连忙顺势下谕道:“准奏”
看戏的人暗叹一声这次也就这样了一年多不见李大人虽然风采依旧永不服输但本次真没希望了太后加首辅同时压下来这种分量很难再辩驳回去
其实李大人已经尽力了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是无用的不过他成功掀起了廷议制度的话题后续肯定不会断绝的今后少不了为此明争暗斗
李佑脸se灰败的退回殿门与其他两个待选人并列等候最后的判决
赵天官第三次开始主持廷推这次没有意外发生打断他很顺利的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