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水下杀手(1/2)

潜艇兵力隐蔽性好。作战半径大。突击威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在海战中。它不但是运输舰船的克星。而且也是大中型战斗舰艇。特别是航母的敌手。

*********************************************************************

就在萨?马吉德和伊斯梅尔在指挥着突击部队利用夜色努力而谨慎的前进时。他们的上司库赛?阿卜杜拉将军也在辛勤的忙碌着。

刘明密切的关注着两伊战场的局势。这是个宏大而壮阔的舞台。只要他一声令下。几十万大军就会在两河大地上纵横弛奔。浴血奋战。历史就在他的一念中创造。时代就在他的手中掌握。这感觉。。。。绝对不是那个呆在校园之中的外文系学生所能想像的。

他。。是库塞?阿卜杜拉。阿拉伯的军神。伟大的巴比伦雄鹰。

不过此刻刘大人在指挥对伊朗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作战的同时也在动着其他方面的脑筋。他在规划着伊拉克军队的未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一考虑伊拉克的海军建设。伊朗人的登陆行动给了刘明以极大的震撼。区区几艘导弹艇和炮艇就逼的伊拉克人措手不及。陷入了被动。而另一方面。仅仅两艘他原本瞧不上眼的猎潜艇。就阻止了伊朗海军整整两天。为伊拉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伊拉克必须要有自己的海军。沒有海军。沒有海防。代价一定是惨痛和巨大的。他自然想起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的历史。想起了那支悲壮叹息的北洋水师。刘明决心建设伊拉克自己的海上力量。

但是伊拉克的地势极为特殊。不但海岸线很短(在占领河口三角之前只有52公里。斧头注)。而且波斯湾非常狭窄。最宽处约360千米,最窄处只有几千米。这种地势很有利于快艇和小型潜艇活动。但是对于一心想建立强大海军的刘大人來说。这就有点郁闷了。

伊拉克不能被局限于小小的波斯湾之内。伊拉克海军要走出去。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并且建立海外的军事基地。(本书首发于中文网。不得转载。期待更多精彩。请登陆 。请支持作者。)

刘明把他的目光放在了南方的沙特和另一个国家身上。。。。也门。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南端。红海入口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前14世纪建立麦因王朝。16世纪后先后遭葡萄牙、奥斯曼帝国和英国入侵与占领。1918年。建立独立王国。

1934年。英国迫使王国承认英对也门南部的占领。也门被正式分割为南北两方。1962年9月。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北部的巴德尔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67年。南部也门摆脱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成立也门人民共和国。在1970年。南也门倒向苏联。改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南北也门独立建国后。统一问題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加之外部势力和历史遗留问題的干扰与影响。两国关系紧张。曾经两次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后在阿拉伯兄弟国家的调解下。双方和解。签订了《科威特协议》和《萨那公报》。

但由于它的位置非常重要。扼守着印度洋至红海的曼德海峡。亚丁港更是千年良港。因此历來是超级大国的必争之地。它的统一总是受到超级大国意志的左右。此时美苏在这里激烈角力。而阿拉伯国家也牵涉其中。因此背景非常复杂。在80年代早期。沙特为了支持北也门作战。甚至向台湾请求支援。台湾派遣了上百名飞行员和技师驻扎在沙特培训北也门飞行员。

正因为这里情况复杂。刘明才打算插一脚。混水才可摸鱼。这是刘明的信条。如果能在也门内乱中扶植起一个亲伊拉克的阿拉伯政府。并允许伊拉克建立海军基地。那么伊拉克海军从这里出发将威慑整个印度洋。尤其是牢牢控制了红海的入海口。也就是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这将使得伊拉克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地区强国。

只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伊拉克海军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为了两艘猎潜艇建个海外军事基地岂不是让世界人民笑掉大牙。

那么如何短期内提升伊拉克海军的实力。最好的杀手锏是什么呢。虽然刘明不得不承认。以色列海军的建军原则是有效而有针对性的。但他并不想仿效以色列。以导弹艇和轻型护卫舰來发展海军。在刘明的眼中。要想未來和美国等大国一战之力。就必须拥有一支有威慑力的强大海军。这支海军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和较强的突击能力。

而在现阶段。能够迅速达到这个目标的海军武器只有一种。。。。潜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