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约旦的南线(2/2)

卡拉克方向的指挥官吃了一惊。托尼地虽然沒有什么战略价值。但却扼守在交通要道上。不得不救。在得知敌军数量在一个机步营左右后。他立刻发电:“不要慌乱。坚守阵地。援军很快到达。” (本文首发于17k中文网。请勿转载。想看更多精彩章节。请登陆17k.com。支持正版。)

当天夜间。卡拉克派出的援军被第67师主力阻挡在了托尼底以西。不能前进半步。而第67师集中全力。准备一口吃掉已赶到的一个整团的以色列军队。以色列人沒有料到伊拉克军队來势如此凶猛。距卡拉克咫尺之远却想全歼援军。双方激战了一夜。到清晨时托尼底已经被攻下。援军也已被死死地包围。

在米尼地西南12公里的地区。第67师发起连续攻击。将其切成几段。随后。该师以营为单位。分段包围。穷追猛打。到22日中午用了10个小时。第67师将以色列援军一个团一举歼灭。团长加里布上校当场被打死。只有少数以色列士兵乘车逃回了卡拉克。

第67师部队紧跟逃兵其后。步步追击。直打到卡拉克郊外机场一带。隆隆的炮声惊得卡拉克市内的以色列军人个个紧张。市内立即进入了紧急戒严状态。所有约旦市民更是惊慌不已。归家闭门不出。卡拉克正面的约旦军队则士气大振。与以军厮杀在一起。让以色列主力一时无法抽身照顾后路。境况狼狈不已。

此时沙维尔?迪亚拉并未想打卡拉克的事。他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蒂朗方向。第十三装甲师已经摆开向南进攻。西奈半岛方向地势开阔。很适合重装部队作战。伊拉克空军的支援也跟上去了。现在第十三装甲师已经先后占领了两处重要的交汇点。并派出快速部队破坏了以色列军队的部分公路补给线。

进展这么顺利。让沙维尔?迪亚拉十分振奋。10月22日。他向刘明报告了南线作战的新战况。并提出了自己准备将南线两部行动合在一起、协调攻敌的想法。

刘明对沙维尔?迪亚拉的想法表示赞同。他表示:应该力争在中部的卡拉克和南线的蒂朗地区同时调动以色列军队。使其首尾不能兼顾。最好能消灭敌相当的有生力量。这样南线基本就可以平定。北线无论打成什么样。以色列人都沒有继续战争的本钱了。

此时在中部。艾哈迈德?阿巴斯亲自赶到前线。调集各路人马围困卡拉克。但围而不攻。此时第67师一个师。约旦军队两个装甲旅将以色列不到一个师的部队团团包围。在空中力量和重炮的掩护下不断对敌发动试探性攻击。同时艾哈迈德?阿巴斯命令部分快速部队进入以色列境内对以军补给线和据点进行破袭。极大的影响了以军的后方战备。

以色列国土狭窄。纵深不够的缺点暴露无疑。第67师象钉在以色列人腰上的一颗钉子。让他们难受不已。痛苦不已。

“第十三装甲师要加大进攻力度。配合即将开始的卡拉克之战。” 沙维尔?迪亚拉电告希特?萨哈里。

此时。希特?萨哈里正在进攻拜坦古勒站。在10月22日。即第67师正在攻打托米地之时。希特?萨哈里已带领第十三装甲师攻取了拜坦古勒站附近的两个城镇。消灭了以军的一个步兵团及预备役部队一部共2000多人。一举将约旦南北联系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统统切断。

以色列军队也知道。交通要道失守。前有伊拉克军队。后有埃及军队。此战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军覆沒。因此以色列参谋部立即命令第17师一部和其他部队共两个加强团兵力发起反攻。以色列空军也出动战机支持。在拜坦古勒站。双方发生激战。虽然以色列军队击败了第1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但是却付出了沉重代价。损失了1000多人和相当数量的技术装备。埃及军队却利用以色列兵力薄弱之机乘机前进。夺取了西奈半岛上的几个重要据点。并建立了阵地。

拜坦古勒站被以色列参谋部确定为约旦四大战略据点之一(其余几个是伊尔比德。安曼和卡拉克)。这里是通往蒂朗海峡的重镇。城内人口1万有余。以色列参谋部早已下令守军:坚决死守。打败伊拉克军队。(本文首发于17k中文网。请勿转载。想看更多精彩章节。请登陆17k.com。支持正版。)

1993年10月24日第13装甲师主力集结于拜坦古勒站周围。作战部署已经完毕。师长希特?萨哈里带着全体师团级军官亲自到前沿地区进行了现场侦察。

这里的确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以色列军队的防御相当坚固。城外的小高地是他们的外围阵地。城市四周的建筑物结合地堡、交通壕、障碍物构成第二道防线。在铁路、工厂周围的一片居民区。是以色列的核心阵地。那里有许多隐蔽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