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万寿节礼(2/2)

秦凤仪真不想对景安帝低头,只是一想到战事中遭殃的百姓,便也顾不得许多了。

说一回两县的灾情,此次毕竟算是大胜,秦凤仪心下亦是欢喜的,尤其冯将军,不负秦凤仪所望,果然骁勇善战。

秦凤仪与冯将军说起此次战事,冯将军道:“是山蛮大意了,他们以为自己是突袭,没想到咱们早有准备。他们的象兵虽则勇猛,但直接把象兵放在前锋,也委实没动脑子,咱们床弩直接就把象兵给收拾了。如果山蛮人多些心思,把象兵放在两翼,或者先用步兵,中间再用象兵,咱们就要吃亏了。”

秦凤仪笑道:“你连他们失误在哪儿都晓得,想来便是他们再如何变换军阵,你已成竹在胸。”

冯将军打仗上十分谦虚,连忙道:“可不敢这么说,不过臣也想过如何应对。”

秦凤仪笑:“正好潘将军也过来了,这回山蛮没去凤凰城,可是把他给馋坏了。若是他问你象军之事,只管也与他说一说,他一直在京城,可是没见过象军的。”

冯将军正色道:“臣必知无不言。”

秦凤仪点点头:“你们都是我麾下大将,如我左右手一般。对了,封赏单子拟出来了吗?”

冯将军自袖中取出:“已拟好了。”

秦凤仪接了,看过这些立有战功的将领,有些不熟悉的,难免问一问冯将军。二人商量好请封战功之事,秦凤仪把这单子给了赵长史,与赵长史道:“你先收着,章、李二位太医那里,也叫他们拟出个单子来。”赵长史连忙应了。

秦凤仪起身,对冯将军道:“来,咱们去伤兵营看一看受伤的将士。”

冯将军忙道:“殿下,军中不大整洁,要不,臣令他们整理一番,殿下再去。”

“好不啰唆,都受伤了,还整理什么。本王过去瞧瞧他们。”秦凤仪亲去探望这些受伤的将士,很是令大家感动,觉着亲王殿下委实仁义。秦凤仪瞧过,卫生条件还是可以的,只是山蛮可恨,刀枪上也是淬了毒的。让秦凤仪觉着解气的是,山蛮的毒没有他叫章太医配的厉害。秦凤仪瞧见边儿上一排砂锅熬药呢,叮嘱大家好生养身子,说了些鼓励大家的话,告诉大家过些天朝廷的赏赐就下来了,让大家好生休养。

至于那些阵亡的兵士,这回并没有高级将领阵亡,便也死了几百人,这么多兵士的抚恤之事自不消说。秦凤仪看抚恤单子,见既有南夷本地人也有外头征兵然后调到南夷来的。朝廷抚恤实在有限,一人也就十两银子,秦凤仪与赵长史商量着,从内库再一人补贴十两。

秦凤仪忙战后之事,整个南夷都因这次亲王殿下的大胜而沸腾起来,茶馆、饭庄、店铺、大街小巷里,都在说亲王殿下的英姿,尤其是亲王殿下的料事如神,大战象军,把大象拉出去埋的场景,许多百姓都瞧见了。如今南夷城热闹,大家更是传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里头有没有舆论引导,便只有巡抚衙门的人才知晓了。

不过这些茶余饭后说一说的,都是无事时的消遣。尽管也有人觉着南夷城不大安全,会有战事,但秦凤仪一战大捷,还是安心的多担心的少。何况,商人逐利,不要说南夷城大捷,便是败了,只要这里有生意,一样有的是商贾愿意来。这是商贾的天性!

秦凤仪此一战,真正触动的是几家大商号的大东家,尤其是,他们还有幸随秦凤仪登城楼观战。便是晋商银号的何老东家,都私下与自己的长子说:“不得了不得了,殿下真乃人中龙凤。”

何少东家倒没能上城楼一观,不禁问父亲:“当真是外人传言的那般?”

“你没见当时情形,殿下站在城楼上,任城外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没有半分动容。你知道此战为何能大捷不?”何老东家还卖了个关子,待儿子问时,方道,“殿下啊,是早料到会有山蛮来犯。”

“这般神机妙算?”“可见殿下心智啊。”何老东家感慨。

余下几家,皆因秦凤仪大胜,无形中对亲王殿下多了几分敬畏。不说别的,就说秦凤仪的年纪,谁家没有二十出头的子孙啊,就是再出众的子孙,遇到这样兵临城下,不吓瘫就是好的。看看亲王殿下,是何等风姿!

何况,亲王殿下可是在民间长大的,有这样的胆色与谋略,可见资质出众,实属罕见哪。有这样的殿下镇守南夷,非但经商放心,而且他们这一笔投资,想必殿下是不会让他们折本的。

商贾们对于亲王殿下做出了新的估量,土人亦是如此。

几家族长又碰了一次面,十位族长,只有阿花族长亲眼所见当时战事,阿花族长感慨道:“殿下的大军如猛虎,山蛮大王的象军如羔羊。”

然后秦凤仪发现,非但阿金部落同意了献出矿山,其他九个部落也主动找他商谈下山事宜了。还有族长听说秦凤仪先给阿金请封了官位而吃醋呢,说亲王殿下应该第一个跟他们说,他们早就准备下山来为亲王殿下效力。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端,战事亦如此。

这场大捷之后,土人们的归顺速度加快了许多,阿金部落与阿花部落两个人数最多的部落仍是打算让族人依次下山,这是土人们的考量,很好理解,毕竟下山不是小事。他们因亲王殿下的武力震慑打算归顺亲王殿下,何况亲王殿下又给他们许多好处,于是,大家决定下山。但下山后的生活如何,还是先选一些族人过来试一试的好。

不论土人是如何考量的,他们肯下山,哪怕最初只有一千人,秦凤仪也悉数接纳。最初下山的,男人们多是族里的战士,女人是打算如阿金部落一样去织造局学纺织和刺绣技术。

唯一全员下山的,是阿火部落。这个部落一共只有千数人,可做战斗人员约五百。阿火族长也想要个千户当当。虽则他族人少,他也是正经下山的,而且他是第一个带着全族人下山的,听说族长会有爵位来着。关于爵位,亲王殿下也不好厚此薄彼啊,只得答应为他想想法子,阿火族长族长对亲王殿下千恩万谢,认为亲王殿下是个好人。

于是,初战之后,战事抚恤、战后请功还有土人各方面的安置问题,使得整个南夷城越发忙碌起来。土人有土人的训练方式,秦凤仪并不打算直接改变他们,但是可以让彼此多交流,让土人观摩朝廷将士们的训练,也让朝廷将士去看土人的训练。

秦凤仪有空过去,还会让他们比上一场拳脚。

这不过是军中经常进行的比武之事,秦凤仪来南夷的路上就爱看军中将士比武,兴致好时,还会出彩头来着。当然,朝廷的将士与土人的勇士心里都憋着一较高下的意思,打得虽然比较激烈,并不会伤及性命,也不会有重大伤势。

秦凤仪还分别让他们学学彼此的优点,同时也告诫他们,想一较高下没有关系,但以后都是本王的兵马,在战场上,彼此便是可以托付性命之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南夷州还在忙碌的时候,朝廷的折子到了。秦凤仪看景安帝特意写的叫他提防山蛮的事,心说,真个马后炮。不过朝廷的一千柄军刀还有一千套软甲已经在路上了。钦差同时带来的,还有封阿金为千户的圣旨。

这可真是把阿金高兴坏了,他可是土人里第一个受封为官的啊。阿金过来接旨时,许多土人都跑过来观看,虽则阿金这个土人里最有文化的都听不懂圣旨上那些骈四俪六的拗口话,但最后一句“归附有功,酌封五品千户”阿金是听懂的。阿金很郑重地接了圣旨,侍卫捧来六品武官服,阿金看向秦凤仪,见秦凤仪微微颔首,连忙喜滋滋地接了。阿金对秦凤仪道:“殿下,我这就换上,给殿下瞧!”

秦凤仪笑:“好啊!去换吧!”明明自己憋不住了就想立刻换的,还要说是给他瞧。

阿金捧着衣裳去换了,秦凤仪招呼传旨的钦差过来坐。因是兵部事宜,过来传旨的便是兵部的一个姓解的郎中,秦凤仪与他不大熟,但想这郎中是兵部的,秦凤仪的岳父景川侯便在兵部当差,兵部尚书郑老尚书也是秦凤仪的旧识,秦凤仪难免问他几句。解郎中笑道:“尚书大人和侯爷都好,听闻殿下在南夷安民抚民有功,咱们都为殿下高兴哪。”

两人说着话,阿金就换了新衣出来。五品千户的战袍是一身银色软甲,阿金正是年轻的时候,而且身为族长之子自小营养也到位,个子又较寻常土人偏高,这么一身软甲官靴上身,眼神明亮,腰挎战刀,透出勃勃朝气与威武。秦凤仪笑赞道:“好!”

土人们也都在一处夸阿金,还有的有些酸溜溜的,说阿金个子太高,人也单薄,得更壮实些才好。阿金道:“我以后每顿都要多吃一碗饭的。”

再有土人请求秦凤仪赶紧给他们也申请官职去。这些土人多不会说汉语,或者只会说简单几个字,还不熟练。就是现在这几个字,也是南夷商事繁华,秦凤仪允他们下山开店铺售卖山货,才学来的。不过秦凤仪土话很熟练,用土话与他们交流,没有半点障碍。解郎中就看没多大工夫秦凤仪就把这些土人说得脸上个个带笑,行过礼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待土人们走后,秦凤仪继续与解郎中道:“你来得巧,我们这里刚打过一场。我折子刚送出去,你就过来了。”

解郎中一听说南夷城打仗了,连忙道:“南夷州竟有战事,殿下玉体无碍吧?”

“行了,你看我像有碍吗?”秦凤仪道,“就是你这回去还得让工部多制些铠甲刀枪,先时是一个部落下来一千人,如今他们各部落都被本王感召,现下我们有土兵九千五百人。以后,待诸部落全部下山,人还会更多。”

解郎中一听,顿时大喜,起身一揖,贺道:“殿下大才,土人归心哪。”“还早得很。”秦凤仪道,“这么些土兵下山,如何安置是我这里的事。他们既下山来,现下又在军中,武器装备上,我应承他们我的亲卫军如何他们便如何。我的折子已递往朝廷了,待你回朝,可得催着工部些,我这里的武器不能耽搁。山蛮前儿刚过来打了一场。那些象兵,你见过象兵不?”

解郎中道:“臣有幸见过宫里养的大象。”“宫里大象多温驯,就一傻大个。”秦凤仪道,“那象兵,身披铁甲,上面坐的都是头插鸟羽的山蛮,呼啦啦地跑过来,地动山摇啊。你们都没见那场景。”“殿下勇武,必大败象军。”“虽则这次斩首几千,但不知山蛮何日会再来犯,故我这里的军械装备,断断少不得的,知道吗?”解郎中只得称是。

待李钊晚上回来,秦凤仪问李钊与解郎中熟不熟。李钊是知道解郎中的,还特意过来相见。待晚间设宴,有秦凤仪麾下诸人,还有几位土人将领过来,大家一道吃酒说话。解郎中实在觉着亲王殿下太客气了。因为解郎中在兵部当差,以往与秦凤仪不大熟,只是认识。亲王殿下完全没有半点骄狂之气,究竟谁说亲王殿下脾气差,让他过来时一路提心吊胆的!

解郎中还有幸参观了新下山的土兵,之后,因他还有朝中的差事,便带上亲王殿下送他的特产,告辞而去了。

解郎中走后,义安知府、敬州知府过来请安。

秦凤仪说他俩:“我这里也没什么事,原也不必你们大老远地跑一趟。”

二人连忙道:“我等听闻竟有山蛮来犯,简直是一刻也坐不住,倘不是知晓殿下神勇,大败山蛮,我等已率大军护驾。”

“行了,这些虚头话少说。”秦凤仪道,“区区山蛮,我早有防范。不过经此一战,我感触颇深哪。山蛮过来与我交战,我不惧他,我这里强兵利剑,管叫他有来无回。只是若是县里遇到山蛮的象兵、大军,无还手之力啊。这件事,你们怎么想呢?”

两人还真没想过这个,但秦凤仪代他们想了。秦凤仪把与章颜一道商量的主意同这两人说了,问他们:“你们觉着如何?”

二人自然称好。秦凤仪道:“再者,按理,我来南夷,当先巡视各州府。只是去岁到了南夷,接着就过年了。你们都过来请过安,咱们也算见了面。今年又一直忙着建新城的事,我这里也走不开。年初,我让李宾客代我一路东去,看了看各州县的情形,你们两州,听说还是不错的。这说的是民生、百姓,就是不知你们两地的驻军如何?”

义安知府道:“我们义安府驻军一万,实员六千七百八十三人。不瞒殿下,兵械十年都没换过了,有些旧了还好,将士们自己修整一番还能用,有些实在用不得。臣上过好几回折子,朝中也没个信儿。”

敬州知府道:“我们敬州的现员还要少一些,只有不到五千人,兵甲亦是十年前的旧物了。”

秦凤仪道:“我看你们俩在发财上挺有一手的,军备上就这么撒手了?”一句话说得两人有些尴尬,尤其敬州知府,老脸微赤。秦凤仪道:“好了,你们的勾当我都知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升官发财,在咱们这穷僻地界儿,开个窑,烧些瓷,销往泉州港,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大家都不容易,我晓得。要是想办你们,我早办了。只是听李宾客说,你们治下百姓倒也能过日子,可见你们也不是无能之人。当初怎么就都到南夷这冷僻地界儿来了,你们是得罪谁了呀?”

这话问得两人都不晓得要怎么招架了。“行了,不想说就不说,我也只是随口一问。”秦凤仪道,“倘你们无能,我也就不与你们啰唆了。你们偏生还有点本事和良心,你们年纪也不算大,一个三十八,一个四十。许知府你在义安知府上八年了,可见来义安时不过三十二岁,三十二岁的知府,便是纵观朝中上下,你也是出众的了。关知府你来南夷的年头短些,这眼瞅也三年了,你是三十五岁坐上知府位置的。你们这几年如何,一笔揭过,我不是翻旧账的性子。要是你们还愿意跟随我做出些事业,你们现在这般懒散、老油条的模样,势必得改一改了!”

能做到知府,这两人的履历,秦凤仪都看过的。能叫秦凤仪费一番唇舌劝一劝的,自然有其价值所在。譬如,两人都是正经二榜进士出身,虽则现在是老油条了,私下也在瓷窑上发了点儿财,但现在南夷这穷乡僻壤的,换别人也不一定就比这两人强。何况,就李钊说的,两人治下的州府县城,百姓们也能过日子,所以,能挽救还是要挽救一下的。

两人听秦凤仪说完这几句,倒没再说那些花言巧语,皆道:“殿下不弃,我等愿追随殿下。”

秦凤仪道:“你们的心,本王知道了。先去休息吧,你们难得来南夷城,也在城里逛一逛,看一看咱们南夷城的新气象。”便打发二人下去了。

眼下便是中秋了,先不说许、关两位知府这会儿来了,中秋前必是赶不回府城的。秦凤仪身为藩王,也要准备中秋节的。

战事刚过,中秋节更要大贺,以免城中百姓心下不安。

李镜命厨下做了许多月饼,除了节下自家吃的,还有诸多赏赐要用。这是内闱的事,秦凤仪都交给媳妇儿了。中秋节秦凤仪这里也要有所赏赐,城中亦要张灯结彩,有个节气样儿才好。

李镜得空儿与秦凤仪说:“山蛮那里还是要留神,此次大败,怕会来报复。”

秦凤仪道:“我盼着他来哪。上一次他败得惨了,要是有脑子的,必要打听一下我们城里的消息再来进攻,短期内估计不会有什么事。我也叫冯将军留心着了,若山蛮真是脑子有坑,就大节下来了,也没法子。”

秦凤仪与媳妇儿道:“以前当官时还能有个休沐日,如今这成了一地之主,竟忙得休沐都没有了。”

李镜笑道:“现在你愿意怎么休就怎么休。”“每天事都忙不过来呢。”秦凤仪道,“大公主有什么重阳节礼要送回京城的,你问一问,过些天送兵器的就来了,咱们再派几个人,可一道给大公主送回去。”秦凤仪也就万寿节送了回礼,六月裴太后的千秋,秦凤仪只当失忆了,大公主自小在裴太后膝下长大,还是亲手做了针线,打发人送回京城的。所以,秦凤仪有此一问。李镜点头应了。

夫妻俩正说着话呢,就见大阳带着一群小人儿过来了。大阳这孩子,自小就是吃他娘的奶长大的,奶娘的奶他不吃,而且自小嘴壮,爹娘也把他养得很好,白胖白胖的,又遗传了他爹的好相貌,都说他是一脸福相。就见大阳一身小红袍子,头上梳俩小辫,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一脸得意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大妞儿、寿哥儿、阿泰。孩子们见着长辈,都打招呼,也不知是跟谁学的,大阳还跟他爹抱拳,高兴地说:“爹,回来啦!”然后很统一地,寿哥儿、阿泰、大妞儿也抱着小肉拳,寿哥儿叫姑丈,阿泰、大妞儿喊舅舅。

秦凤仪忍笑,也一抱拳,道:“回来了!”接着问他们,“这是来看我吗?”大妞儿道:“大阳带我们来看象牙!”

秦凤仪这才明白,孩子们是来瞧象牙了。

见孩子们过来看象牙,秦凤仪很大方地一挥手:“去瞧吧!”

大阳便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大家伙去屋里看象牙了,不时还传出“好大!好白”的话,还有就是大阳急得打结巴的话:“我爹打的!厉害!”直听得人忍俊不禁。

秦凤仪悄悄跟媳妇儿笑道:“看咱大阳那一脸得意哟。”

李镜悄声笑道:“这几天每天来看好几遭。你没见你儿子那样儿,脑袋恨不能仰到天上去。”

“别说,咱儿子还真挺臭美的。”秦凤仪看着儿子的样子就乐。

大阳年纪最小,跟哥哥姐姐一道玩儿,时常要听哥哥姐姐的指派,他那性子还有些像他爹,很是七个不服八下不忿的。但他又年纪最小,偏生尖头,人缘儿很一般。但现在不同啦,自从他爹得了一对大象牙,大阳觉着出头的日子到了!他这话还说不溜的家伙,也不知是怎么跟小伙伴儿们沟通的,成天带人参观他爹打来的象牙,神气得不得了。而且据寿哥儿跟他爹说:“我姑丈是能喷火的,一口大火喷出来,把大象烧死,剩下的象牙捡回来。”

他爹听了险些喷茶。

寿哥儿还一脸认真地问:“爹,你会喷火不?”李钊问他:“谁跟你说你姑丈是能喷火的?”“大阳说的。”寿哥儿道。

李钊把茶盏搁到桌上,问:“大阳怎么知道的啊?”

寿哥儿已快三岁了,现在都会背些简单的唐诗,认几个大字了,逻辑很清楚,道:“姑丈跟大阳说的。”

李钊揶揄道:“他不但能喷火,还三头六臂呢。”寿哥儿听了,又是很认真地点头道:“对,这个也会。”

李钊对崔氏道:“瞧瞧,凤仪这是跟大阳讲了些什么呀。”崔氏笑道:“兴许是随口哄大阳的。”

寿哥儿现在很能听懂大人的话了,听他爹娘这般说,寿哥儿第二天就说大阳净吹牛。大阳气坏了,直接带着小伙伴儿们找他爹去了。大阳急得说话都结巴了,瞪圆一双与他爹一般无二的大桃花眼问他爹:“喷火、三头六臂,寿哥说,吹牛!”他说不清楚的时候,急得还比画两下子。

寿哥儿也一副很有理的样子,道:“我爹说的,姑丈都是吹牛。”

秦凤仪天生喜欢孩子,坐榻上心下直乐,面儿上却是一脸正经,道:“谁说我吹牛了,这都是真事儿。寿哥儿,你还不知道姑丈如何打败大象的吧?”

寿哥儿摇摇小脑袋:“不知道。”这个故事,姑丈只同大阳讲过,他们都没听过呢。

“阿泰、大妞儿,你们也不知道吧?”

两人也跟着摇小脑袋,秦凤仪道:“好吧,趁着今天我不忙,就跟你们讲讲我是如何三头六臂、大展神威打败大象的吧!”

待秦凤仪把故事讲完,把几个小家伙听得都是两只星星眼外加一脸仰慕。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秦凤仪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威武的人了!至于大阳,那一张骄傲的胖脸哟,就更别提啦!大阳还得理不饶人:“真的吧?真的吧?”

小伙伴儿们大概嫌他嘴脸太难看,都不理他。大阳现在有个三头六臂会喷火的爹,也不在意小伙伴儿们理不理他了,坐他爹怀里,一个劲儿地拿胖脸蹭他,还翘着小嘴儿,吧嗒吧嗒地亲他爹,简直不要太得意。

阿泰很是看不惯大阳,他也是坐在秦凤仪怀里的,阿泰也站起来,亲了舅舅一下。大阳一见,立刻补亲了他爹两下。阿泰再亲一下,大阳再补两下……然后寿哥儿、大妞儿都要亲……

随后,秦凤仪就跟大舅兄、悦师侄和张羿炫耀道:“脸都叫孩子们亲瘦了。”几人心说:求你别再给我们家孩子瞎讲什么喷火的故事了好不好!

秦凤仪很有孩子缘儿,他虽忙,但只要有空,就爱带着孩子们玩儿。而且他这种完全就是惯孩子的家长啊,见孩子们喜欢动物,大象是没有的,过中秋的时候,小兔子一人送了两只,把孩子们欢喜坏了。

大阳要带着兔子上床睡觉,李镜严厉不准,秦凤仪护着儿子:“上来就上来吧。”“你少给我添乱。”李镜连秦凤仪都训了一句,转头说大阳,“你要带兔子,就自己一屋睡去!”

大阳有点儿怕他娘,抽噎两声,把兔笼给嬷嬷拿走了。但他当天也不跟他娘一个被窝了,跟他爹一个被窝睡去了。有他爹的安抚,又给他讲了个睡前小故事,大阳本就玩儿了一天,很快睡着了。秦凤仪与媳妇儿道:“孩子嘛,慢慢给他讲道理就行了,你可别吓着大阳。”

“别跟我说话!”李镜一肚子火。“怎么,还真生儿子气哪?”秦凤仪一只手搂着肥肥软软的胖儿子,另一只手钻媳妇儿被窝去。李镜给他拍了出去,生气地说:“总是叫我唱黑脸,你自己做好人!”她干吗要跟儿子生气啊,她是气秦凤仪,简直气死个人!回回都是她教导儿子,秦凤仪在边儿上做好人!

秦凤仪笑嘻嘻道:“这还分什么你呀我的,咱俩的儿子。”“下回这种事就该你管,知道不!”“知道了知道了。”秦凤仪很容易就答应下来,他根本没觉着儿子带兔子上床有什么不对。李镜稍稍气平,就听秦凤仪咝咝地倒吸气,李镜问:“怎么了?”“哎哟喂,这小子,他摸我。哎哟,连摸带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