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有朋自远方来(1/2)
涂学正之所以会觉得诧异的原因是:他是那种偏激的姓格,外加有些内向,不善言辞,因此很是赏识林封谨为了求道求知,放下身段“钻营”的劲头,所以就给了个优等的考绩。
不过他心中只道这个考绩多半是通不过公议的,便算作是自己私下对这个外门弟子的勉励和褒奖了。没想到林封谨虽然是在公议会上磕磕碰碰的,居然也通过了,他的人缘显然比涂学正想象当中的还要好得多。
这种事情若是落在旁人身上,肯定是有些得意的,不过在旁人的眼里,林封谨却是不疾不徐的,丝毫都没有受到影响,极是沉得住气。于是落在默默关注他的涂学正眼里面,忍不住又多给了一个“不骄不躁”的评价。
这些人却不知道,林封谨的沉稳功夫哪里有这么好?主要是一个区区的月考优等不被他放在眼里而已........
***
回到了书院以后,林封谨却至少在表面上停止了对崔家庄一案的调查,仿佛那件事情丝毫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因为他知道欲速不达的道理。
那幕后黑手筹划这一系列的事件,若是算上筹备的时间,时间跨度至少超过了四五年!自己一个外地人初来乍到,虽然是暗中调查,却说不准已经被觉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一旦那幕后黑手全力反扑,林封谨感觉自己未必就罩得住!
更重要的是,林封谨此时的身份很尴尬,一个刚刚入书院的童生,有什么资格来调查这种惊天动地,牵扯到了累计数千人命的恐怖案子?
这时候百年难得的严寒早已过去,不要说南方,就是北方的河流早已通航,南荔县虽然境内没有大的江河,但旁边的苍桂县境内,却是有一条盘江流过,这条水道水量充沛,更有专人连年疏浚河道,两千石的大船甚至都可以沿途通行无阻。
林封谨扪心自问不是什么卫道士,也没有正义感泛滥,但是一个人应该有的良知,道德也是有的!
而儒家要出来走走看看,则是因为儒家当中也有书生投笔从戎,提剑取功名的说法,出将入相,外放边关为大将,内入京畿为良相,试问胸中没有山川丘壑,怎能一展所长?
绕是如此,这林记荔枝蜜因为卖相好,蜜质好而供不应求!旁人想要“山寨”,却顶多只能山寨出一个瓷瓶出来,里面的精品荔枝蜜却是没有办法冒充的,打开一闻就知道真假。
但是林封谨却发觉了这“兰竹”的优点,那就是壳厚。
虽然这一船荔枝貌似没有了收益,可是送出去的那一船人情,却是钱买不到的了,因为这些来买货的人,很多都是你哭着求着都送银票过去他都不接的那种,换算下来至少是这船荔枝本身价值的十倍,百倍!
用特制的青瓷瓶盛着的荔枝蜜卖相是十分好看的,天青色的洁净,还有雪白的瓶壁,里面盛着的是深琥珀色的荔枝蜜,清香扑鼻,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青瓷瓶的底部还烧出来了“林记”的字样。
这其中有三条船上面还是内宫的太监,自然是南郑国主的妃子向往昔曰杨妃的风华,想要品尝一番。
而荔枝虽然不耐久藏,可是林封谨却是发觉,这南荔县当中,荔枝的品种十分繁多,怕不下数百种,他看中的这种“兰竹”荔枝说实话,个头不大,味道也是酸甜,汁水也不多,属于荔枝里面味道中等偏下的品种,偏偏挂果的时间还长,产量也不高,优点却是耐旱,房前屋后一栽便能活,哪怕不怎么打理也照样开结果。
这“妃子笑”林封谨之前让手下人在乡下收购了一船,已经运了一船去襄樊探路,预先放了些风声,结果还未到码头,直接就一片黑压压的乌篷船先行二十里将船给堵了!本来冷清的河滩吵嚷得就和闹市似的。
当然,付道士这老油条都忍不住旁敲侧击了几句,其实还是希望林封谨放弃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林封谨也是知道此事估计非同小可,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想到亲眼见到的那个死寂的硐人寨子,单单是远望也能够感觉出来的绝望,林封谨的心中就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压抑。
兵家提倡行万里路,则是因为将军必须对天文地理都一一涉及,这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若是教出来的学生地理不明,被逼迫得让骑兵在沼泽和河滩上与敌人战斗,那就是书院的终身之玷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