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霸气的六礼(1/2)
接下来便是林家预备已久的重头戏上场了,那就是按照古礼,赠送六礼束脩,就是学费的意思。
这里就看得出来师长的性情了,要是喜欢热闹奢华的师长,六礼束脩就是个代称,就仿佛是某段时间的四菜一汤一样--------林老爷那二十车金银财物就可以推上来了,不过阳明先生喜欢简约,就要求严格按照古礼来,那么正常情况下六礼就是六样东西:
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最后一样是十条腊肉。
这六件东西不是按照师长的口味来的,而是各有寓意。
芹菜是取谐音,希望师长勤奋教育。
莲子心苦,希望师长苦心培养,
红豆谐音,祝福老师鸿运高照,
枣子谐音,希望学生早早高中,
桂圆谐音:希望老师教育早日功德圆满,
最后十根干瘦肉条,则是春秋战国时候的行情,这是真正的学费,学生不仅仅要供应老师吃的肉菜,还要每个月给老师背米过去。
面对这么一份厚礼,王询之真的是有些忐忑,忍不住传音道:
“看这暴发户怎么丢脸的,带了二十车财物跑来,那铜臭味把心学的门户都熏得变味了!”
林老爷此时却哪里会管这些苍蝇振翅的声音?志得意满的将手一挥,早就侍候在外面的六个美貌年轻使女便鱼贯而上,手中的托盘都是金光璨然,。等到掀开了上面的红绸以后,里面的东西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立此契书。
“父亲.......这是不是太贵重了些?”
说实话,这样厚的礼物,在场观礼的诸多大儒心中都有几分艳羡,像是林封谨这样的弟子,身负“风雨”一联的名气而来,家中更是豪富,并且极重师道------心中有多尊重不知道,但至少礼重啊!
“昔日秋山以家财之半来作为束脩,某纳之,今日林封谨以家财之半来作为束脩,为何某不能纳?”
“好好的一场大礼,定会败在了这铜臭之家的俗气上啊!”
说实话,蓝田钱这种东西存世量并不小,但是其需求量更大!所以一般日月金钱蜕变成了蓝田钱之后,几乎都是第一时间都被用来铸成了法器道器,很少有能够保存下来被人看到的。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禁不住啧啧称奇。
“束脩的脩字会念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币生烟。”这两句诗却是炼器大师李春所作,用来分辨两种很是名贵的制器材料,沧海珠和日月钱。
但是,海公子端详了一下,忽然失声道:
原来在十条腊肉的顶端,都系着一条草绳方便提拿,此时商家也有习惯,比如好几条腊肉要放在一起,那么就将腊肉上的草绳搓在了一起,然后塞进铜钱当中的孔洞当中打了一个结,这样就可以拿铜钱当一个临时的护手方便提着走。
林家的拜师礼不能不说也算得上是简约了,并且严格按照古礼来进行,但其中的奢华昂贵程度,说实话已经在东林书院历史当中的拜师礼的价值也能排入前十,。
阳明先生却是微笑着坦然受之,同时悄然回应他道:
第五个金盘子掀开,里面的桂圆莹润若玉,还有枝叶宛然,却是请了巧手匠人用黄金仔细的打造出枝叶,果托。结果桂圆的本体,却是将十几枚隐隐发出了微光的大珍珠镶嵌其上。
这个时候,学生献给老师的束脩完毕以后,按照常理,老师也是要还礼给学生的,众人都是在眼巴巴的看着阳明先生会回赠什么东西,结果大失所望,就是一套普普通通的文房四宝而已,尽显淡定风范。
第四个金盘子掀开,里面的一盒子大枣乃是用上等的和田美玉雕刻成的。
秋山就是文秋山,现在阳明先生门下最得意的弟子,没有之一。因为能够和他并驾齐驱的弟子都已经死光光了。此人当年家贫如洗,只有小半筐番薯,却以五只携来做拜师礼。所以阳明先生说,文秋山用他家产的一半来做束脩。
“文秋山和林封谨这两个学生在入门的时候,同时都是拿了一半家产出来作为束脩,你觉得二者谁更有诚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