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发展方向(1/2)
阳光灿烂,林封谨带着一干人站在吴作城的高处四顾,一阵阵的青草芬芳传来,更可以见到大海上面白帆点点,十分美丽,在近海更是用篱笆圈出来了不少的滩涂,大量的牧奴都在那里忙碌着,喊着号子用拖网将大量的的绿色植物拽了起来。
岸边什么水白菜,海带,海菠菜、海莴苣、海条、青苔菜等等都是堆积成山。这些海中菜蔬味道鲜美,产量也是极高,尤其是剁成末以后,混合虾皮为馅儿做成包子,极受欢迎。
而渔业的开发也是进入到了回馈期,每天被陆续拽回吴作城当中的鱼虾等等海产品甚至都在三五十吨左右,相当有效的补充了吴作城的市场,盘活了经济。这些水产品对于外面前来交易的部族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肯用额外的货物来换取的,所以随着东夏人的木材到达,进一步扩展水产市场几乎是必然的了。
而此前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依照每一株间隔两米,种植了大量的沙枣,沙蓬草、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红碧桃、香椿,等等灌木也是初见成效,在吴作城的周围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蓊郁景象,这些习惯于在盐碱地当中艰难成长的植物却是得到了大量的人畜农家肥灌溉,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在种植的时候,林封谨就考虑过战略的意义问题,所以种植的这些植物都是清一色的灌木树种,完全没有办法用来制作攻城的器具,所以并没有被糟蹋很多,而有这些灌木进行避风和对盐碱地的改良,林封谨已经让人开始在灌木的间隙当中套种特别引种过来的紫苜蓿,一经种植,便极受欢迎。
原来这紫苜蓿首先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着灌木的遮护。越冬不成问题,一旦种下以后,甚至可以达到七到十年都不用再种了,这是何等的省事?
其次,嫩的苜蓿大概在七八寸高的时候,是上等蔬菜,味道非常好,目前在吴作城市场一直畅销,相当走红,甚至有人说经常吃都是心情舒畅。浑身轻松。医生说食之可以清理肠胃,散风热、平肝明目。并且其种子,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
当然,最重要的是,苜蓿的适口性强,紫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牛羊马更不说了,其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普通的青草亩产顶多三千斤。但是紫苜蓿可以达到四千到五千斤。
目前的苜蓿种植只能限于灌木一带,加上此时三里部已经不怎么重视畜牧业了,所以已经可以勉强做到自给自足。绕是如此,已经有部族看中了苜蓿做成的青干草和铡刀切出来的草粉,去年就有人愿意拿牛羊来交换的,只是产量不够,不能让他们如愿。
林封谨又看向了城市附近的沙滩上,这里被拆毁的码头和栈桥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被修筑了起来,并且看得出来,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所以这一次的码头附近建筑会被修建得更加整齐和严密,也更加具有规划性。
“这却是一首上古留下来的童谣,有道是童言无忌,却是在其中隐藏了一个大秘密!那便是要一统草原,非得占据这敕勒川,阴山下的龙脉,否则的话,皇图霸业,转瞬便成空!”
“咱们之前是草原上的战法,这就不说了,但是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这么一座若天赐一般的神城,又可以自己营造出来如此丰美的草场,打仗的思路就得重新好好想想了吧,若是再抱着之前的心思,恐怕败亡之日不远啊。”
一干心腹将领都是默默点头,对林封谨的话心悦诚服。
但是不得不承认,哪怕是四五十骑具装甲骑,也将会成为野战胜负生死的突破口。
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火药这东西,中国最先发明,不过是用来做爆竹烟,等到明朝的时候对火药的使用就开始落后于西方了,到最后是彻底的被碾压,有的东西其实只是隔了一层膜,点穿了的话就一目了然,但是没有点穿的话,仿佛还是云里雾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
欧洲人当时实在是被打怕了,所以这战术才如此响亮。
“说得很是,我们发展军队的目标不是去掠夺攻占其余的人,就目前来说,就是守卫我们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可能要御敌于国门之外,避免我们辛苦建设的家园遭受到破坏,那么一支能攻擅守的强军是免不了的了。”
“我们这一仗打下来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又多了两三年安全发展的机会,目前主要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多造船只,大船造不了的话,就造小渔船,可以有效的补充我们吴作城的短板,有敌人来袭的时候,把小渔船往海上一逃也是没有办法。”
“根据我的推测,咱们三里部的下一次战争,应该就是面临草原上这两大巨头阿史那部和伯尔斤部的挑战了,咱们部族的富庶,迟早有一天会被他们垂涎,这样庞大的部族聚敛起来的财富,一定不能忽视,根据我的调查,他们当中是有具装甲骑存在的,并且一定不会少。到时候能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让咱们建设的家园不被践踏,我想应该就取决于最后囤积出来的机关巨犀的数量了。”
“是了,你们看现在阿史那部和伯尔斤部的草场交界处,便是敕勒川草场,两人一家占据一半,更是多次在那里发生冲突!”
一干三里部的族人也是啧啧称奇,都是过来围观,林封谨笑道:
众将听了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林封谨忽然吟哦这一首民歌做什么。
“狼突说得是,去年吹起了草原上最大的白毛风,倘若是在之前的话,那么搞不好咱们已经要面临着灭族的危险了,至少部族的人口和牲口要减半,可是,去年冬天的结果咱们都知道,除了不会烧炭的几个蠢蛋中毒死掉了外,反而无论是畜群还是人口都有新的增长。这就是定居的好处,但是,既然咱们此时已经没有再过四处迁移的游牧生活,那么肯定在作战和战法方面就要多多向着汉族这方面多多学习靠拢,说实话,之前我们的那种战术已经是落伍了。”
“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啊。”林封谨忍不住感慨到,又想到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是自己一手缔造出来,更是以一城之力,克一国之军,心中忍不住也是生出了骄傲的情绪来。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谁能先想得到将其应用在草原战事上,然后还要给它配置上大量的轻骑兵!
柯比能也是喃喃的道:
至于传说当中的骑射战术(蒙语:曼古歹),这种战术的名气为什么在地球上那么名声响亮。那是因为在征伐欧洲的时候,西方各**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的骑射战术,蒙古人是天生的骑手,蒙古骑兵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弓骑兵,作战机动力优秀并拥有很好的持久力(蒙古马的特性)。
可是在草原上,骑射战术有没有用呢?
“其次。继续种植这些灌木,大家都看到了,有着这些灌木的庇护,我们种植的紫苜蓿就非常不错,牲口都是非常喜欢吃,产量也是极高,而这些灌木敌人也是完全派不上什么用场,用来当柴火烧的话,也是会觉得烟雾太大。气味刺鼻。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面,我要紫苜蓿的产量过百万石,咱们三里部当中的牧草也就能自给自足,同时渔船的数量要超过五百艘。”
最典型的一战就是,在西元一千二百年的时候,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匈牙利的抵抗力量。
最大的优势自然是在价格上,这差不多制造四头机关巨犀才武装一骑具装甲骑的地步。
“当然,我也绝对不是要让大家一味退让,因为吴作城这风水宝地偏居一区,地方有限,能够养活,能够容纳下来的人也就是十万人,超过了这个数目,必然会因为供养压力而出现内乱,除非是咱们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种植定居田地不可,所以,目前我们走的,依然只能是精兵路线。只要能在野战当中击溃敌人,那么自然就可以避免田地被糟蹋,市场被焚烧。”
而当时的欧洲骑兵使用的是铁甲骑士列阵直冲的战术。这在蒙古人的弓骑兵面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双方的速度差距太大,而蒙古人则是先射大目标的马。
说着林封谨在地上画了一张图,就目前来说,在草原上超过了五千人规模的野战双方对攻,你们觉得最怕的是什么?
像是机关巨犀这种东西单独拿出来,也确实是一无是处,庞大,笨重,只能在平原地形移动,一个幼童只要胆大心细,围着它转圈都可以将其玩弄股掌之上,但是,将其用于特定的环境下,比如草原上冲阵或者劫营,再在其身后配备上大量的轻骑兵,那就是堪称大杀器了。
众人自是不舍,但林封谨之前也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是早就习惯了,林封谨便接着道:
林封谨示意众人跟随自己下去,很随意的漫步到了海边,大家围坐在了青草地上,林封谨便道:
赤必黎也是站起来赞同道:
当然,这机关巨犀若是拿到兼爱门当中去,肯定是被喷得一塌糊涂的,为什么?因为哪怕是最落后的铁甲神兽,也是可以一头干掉这机关巨犀二十头,不,甚至两百头不止,甚至一个小孩子只要围着这玩意儿绕圈圈就能轻松的收拾它,而只能在平地上发挥作用的特效,更是令超过七八成的人忽略其实际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