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天八卦卷 第一章:红山卜圣(1/2)

(1)

八将走在朝圣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登山者除了这八个人外都是三步一叩,五步一伏,无比虔诚地向金顶攀爬。只有这八个人与众不同,那七个昂首挺胸的就不说了,还有一个坐轮椅的……

王龙生一边走一边扮演导游的角色:“知道咱们商量那么多地方,老高为什么最后决定来西藏吗?”

付可道:“难不成这次不仅仅是玩?还有另一层意思在里面?”

除了高阳和华亮认真看脚下往山上抬轮椅外,其他人都把目光转向了王龙生,希望得到答案。

老王先卖了个关子说道:“你们知道这布达拉宫的来历吗?”

在场的冷香是少数民族,学的不是通史,火爷是精通宋诗的大诗人,当然也不了解这些,付可、张磊、朗朗这可都是高学历,这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小儿科了,但张磊和付可都搞不透生哥说的是哪方面的意思,没敢出声,只有朗朗回答道:“历史书上说,这布达拉宫最初叫作红山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王龙生点头道:“对!这是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的事。不过这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

王龙生说完之后也觉得自己的话里有语病,便又加了一句道:“我的意思是,这文成公主是什么身份!”

付可道:“还能什么身份,公主呗……李世民的女儿!”

王龙生哈哈一笑道:“这里面的故事也就复杂了!”

施妖坐在轮椅上笑骂道:“死鸽子,别卖关子了,赶快说!”

华亮也一旁说道:“这段历史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也隐约听老师说过,这文成公主很大义地嫁给了西藏干部,于是两国修好了!”

王龙生木然道:“嫁给谁?西藏干部?”

华亮道:“啊?刚才不是朗朗说的啊?”

朗朗讶然道:“亮哥,我说的是松赞干布!”

华亮皱眉道:“干啥的?”

朗朗道:“那个时候应该叫西藏王吧!”

华亮笑道:“切,那不还是一样吗?”

王龙生道:“那啥,老华你先看看周围,再激发一下自己的诗兴,别跟我捣乱了!”

火爷一脸不屑地对着灰鸽子撇了撇嘴。

王龙生见这一路上做了七首诗的火爷终于又找诗兴去了,急忙开始又做出解说:“这文成公主并不是李世民的女儿,甚至她都说不上是李家的宗室。文成公主原本姓何,名雪雁,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干女儿。这个公主的身份,完全是为了要远嫁西藏才最后册封的,李姓也是后来李世民赐的。”

众人不明白这又能怎样,于是便没人接话,都等着王龙生继续说下去。

老王停在关键的时候,开始清嗓子,付可见状急忙很献媚地送上矿泉水,老王接过喝了几口才干咳一声道:“这何雪雁可了不得,她也是江湖人,而且是唐太宗御笔亲封的江湖人!”

说到这里的时候施妖接道:“十三者?”

几个后进雁尾子的小年轻,都不知道十三者为何物,都一脸茫然地看着王龙生。

一边正努力激发诗兴的火爷忽然道:“十三者?对了!我听柳七跟我提过,说是当年唐太宗派出找千手观音的人。对不对?”

王龙生点头道:“没错,这何雪雁,就是十三者当中的卜者,她远嫁西藏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千手观音!”

一路说着,几人便到了布达拉宫的金顶所在,王龙生先放下十三者的话题又谈布达拉宫道:“这布达拉宫,据说刚兴建的时候有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后来文成公主住进来后又建了一间名为修行室,我想老高的目的就是借此机会让大家都来参观一下这间修行室!”

王龙生说着招呼众人拐弯,八人脱离了朝圣的大部队折而向西。一边走老王一边说着:“咱走这条路很少有朝圣者来,从那面向北就是万佛壁。朝圣的人都是去那面磕头烧香,咱走这条路只有一个佛!”

朗朗道:“千手观音?”

王龙生指着前面示意大家快走,然后回头答了朗朗一句:“不完全对!”

见王龙生卖关子卖出瘾来了,施妖就转头去问高阳道:“哥!到底大家要看什么?”

高阳笑道:“最近大家不都纠结千手观音嘛,这布达拉宫中就有一半的答案。”高阳说到这里的时候转头去问冷香:“小香,还记得我们在盘古七星公馆看到的雕像吗?”

冷香摇头:“当时……我没看清!”

她确实是没看清,没等她仔细看呢,沈舒原那就出变故了,冷香就立刻使用了七鬼术,之后的事就乱套了。赵义一把推倒王龙生,一拳就向高阳打来。高阳担心他的拳劲伤到冷香,便抱着香妹子跳开。下一刻赵义已经拉着沈舒原抱着观音像走进了暗门。

“这次你仔细看看!”高阳也没有说出到底是看什么,但大家抬头看到不远处的楼阁后也就没有再问,反正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

修行室没有游客,这里也不对游客开放,只有偶尔组织一些佛学研讨会的时候,才会将这个地方当作会场,不过在这个时代,有钱能使磨推鬼,在王鸽子甩出钞票,随后跟八人安排了一下草根佛学家的身份后,大门就敞开了。

众人进入修行室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花,室高六米有余,四壁上都是壁画,东南北墙上画的都是花朵,只有西墙上画着一幅巨大的观音像。

“就看这个?”施妖指着墙壁道。

高阳急忙笑着按住妖妹的手低声道:“不能指,现在咱们是草根佛学家!”

王龙生很不配合地指了指壁画说道:“这都是当年文成公主画的。”

朗朗惊吓道:“不会吧,一千多年了?”

生子很无语地说道:“当然历代翻新了。但大体的造型是不会变的。你们看这个观音有什么不同。”

听王龙生说起不同,众人才感觉到看这幅观音像确实有点别扭,哪里别扭呢……

“咦?这观音是闭着眼睛的!”付可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高阳点头道:“没错,这是一幅闭眼观音像。”

冷香恍然道:“貌似在沈家看到的雕像,也是一尊闭眼的观音像。”

王龙生看着壁画淡淡道:“江湖上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说罢王龙生重咬字音道:“菩萨闭眼。”

施妖接道:“万妖乱世!”

(2)

听施妖和王龙生不知所云的对话,付可龇牙半天,见气氛忽然变得比较沉重便高声道:“万妖何惧,吾乃钟馗是也。哇呀呀……”正学京剧大花脸叫唤呢,外面看门的喇嘛忽然推门进来高声道:“不许大声喧哗!”

付可一愣,随后向那喇嘛比画了一下照相的姿势!众人想起张磊在进墨脱之前野餐时的“诗”都嬉笑不已。室内气氛顿时变了回来。

王龙生跟那喇嘛说了几句好话,又扔下几张红票子后,那喇嘛终于同意让八人多待一会儿的要求。

看着闭眼观音像朗朗道:“为什么是这样呢?菩萨像眼睛确实都睁得不大,都是眼观鼻之态,这个很明显是全闭着的。”

王龙生听罢朗朗的问题看了高阳一眼,见千门主将沉思不语,王鸽子便道:“这个问题是次要的。”不等王龙生把话说完,付可问道:“那什么是主要的呢?”

王龙生说道:“伏羲八卦。八卦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吧?”

张磊点头随后用手比画了一个波浪线说道:“两个蝌蚪差不多!有两个点!”

王龙生点头道:“那就是菩萨的眼睛!”

付可对中国的文化很有研究便提出异议道:“这解释不通啊,观音是佛教之神,八卦是道教的信物,怎么都跟我千门联系到一起了?”

王龙生哈哈一笑道:“你是大学校园出来的博士,我是千载江湖孕育的万事通,你说我们谁更权威一些?”

付可对这个解释很不满意,但哥哥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只能违心地说道:“那是,那是,我只是不懂罢了,还希望生哥详细解说!”

王龙生说道:“别看我千门香火稍显凋零,但山头可不小,几千年来谁敢对我千门有所轻蔑?佛教?道教?当年文素白祖师为何除佛灭道……还不是为此?”

朗朗听完这些最先反应过来说道:“这意思,我们现在要开启伏羲八卦,将千手观音的眼睛装上去?但这样又有什么用呢?”

王龙生手指高阳道:“这让老高说!”

高门主呵呵一笑道:“朗朗说得不完全正确,我们做得不仅仅如此,第一步只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很重要。皇帝登基要祭天,要拜祖,要册封,这又有什么用呢?”说到这里的时候高阳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千门主将才继续道:“这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改朝换代了。”

施妖提出疑问道:“哥哥,其实大家做局为善都是可以理解,也愿意去做的,但是这一年来连番的江湖争斗却让我们有些茫然……看不懂都是为了什么。定林寺之战咱们拿下了中原地区,少林寺之事我们又清理了北京,但我们只有八个人,而且都四海做局,有山头拜祖宗就可以了,又何必跟那些人去争呢?”

高阳走到施妖跟前拍了拍她的肩膀,随后环视一下大家才慢悠悠地说道:“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被人称为历史的定数……但定数之上总会有变数,为何分合之道从未有变呢?这就是当年祖师爷定下的一句,用现在时髦的词就叫作和谐!”话只说了一半,高阳就停住了,随后招呼华亮道:“老华,跟我去会一会卜圣,你们几个随便转转,等我们出来!”

高阳和华亮从正门出去后,付可才出声对王龙生说道:“生哥,我感觉阳哥的话里有话,却总是不谈细节……”

王龙生笑道:“老高就那样……”

不等王龙生把话说完,朗朗便很严肃地摇头道:“不是!阳哥必定不信任我们当中的某人。”

王龙生一愣随后道:“妹子……你可不能这么想,咱们既然组了雁尾子,就是福祸与共的,怎么能说出不信任一词呢,以后这话千万不能在老高面前说,知道吗?”

朗朗低着头很坚定地说道:“从这几次千局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来,阳哥确实对我们当中的某一个人,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不信任感,我有些话一直想说的,如果在河南,阳哥早点告诉我们会发生的变故,我想妖姐也就不会……”

“好了!”不等朗朗说完,施妖便沉下脸来冷冷地叫停了她。

“以后这些事,谁都不许再提!”施妖丢下这么一句,便自己摇着轮椅去前方看起壁画来。

王龙生没想到高阳和华亮才离开就出现这种场面,于是急忙圆场道:“说这些干什么,哥教你们点江湖的知识吧,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三者吗?”

“所谓十三者,并不是没有行当的人,而是跨行当的人。古人可不像现在一样,入了一行说改行就改行。改行是很麻烦的,且先不说改行的麻烦手续,就拿入行来说,要想掌握一门手艺,没有数十载的熏染是不可能的,剃头修脚没有五年都不可出师,何况其他了。改行都这么难,跨行就更难了。但十三者不仅仅是跨行人,还必须跨得对,跨得奇!”

王龙生说起十三者,顿时将众人刚才的思绪转移过来,一个个都围着灰鸽子,听着老王讲解。

“你原来是剃头的,后来转行杀猪了……再后来杀猪剃头一起干,这就是跨行,但你会了杀猪剃头两门手艺……是谈不上奇与对的。什么是奇?什么是对……就拿文成公主来说,她就是十三者当中的卜者,她以前是学习历法的,跟她干爹是隶属朝廷的同一个部门。我说的历法就是演算日期的方式和方法,精通星象气候等各种古代天文知识。后来她又跟一个江湖奇人学了四年的金典相面卜算之术……就是这两个行当的交跨才产生了她这么一个奇特的人才,卜者!”

高阳和华亮出了门以后轻车熟路地从殿前绕过,翻过一个小小的红竹林,来到一间竹屋近前。

竹屋门前有两个小童子贴门而立,都是十来岁模样的小喇嘛。

“请问……活佛在吗?”高阳俯身下去问小童子。

小童子看着高阳,满口童音道:“我家活佛说了,今日必有当世大贤来访,想必就是二位了。我家活佛说了,只要二位能给他一个答案,他就会给你答案!”虽然满嘴的童音,但小孩子语句清晰,表意明确,确实有活佛门童的天资。

高阳看了华亮一眼淡淡一笑,火爷一脸不屑地骂了一句:“装神弄鬼!”

高阳低头道:“你告诉你家活佛,我正是带着答案而来的。”

小孩瞪大双眼看着高阳道:“可是……可是我还没有说活佛准备的问题呢……”

高阳摸着他的脑袋道:“不用说了,去通知你家活佛吧!”

那门童看了看自己身边的伙伴,两人对视着点了点头,那童子又道:“不行,一定要先回答了问题才行!我家活佛要问来人……坐一千四百年的禅和撒五千年的谎哪一个更无聊一些?”

(3)

坐一千四百年的禅和撒五千年的谎?

华亮一听问题不过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就笑着问那门童:“我们两个一人回答一次好不好?”

这个事件显然活佛没有交代过……小孩子茫然地点了点头。

高阳一脸无语地看了看千门火将,也不知是对他机智的赞扬,还是对他欺骗孩子行为的鄙视。

火爷拍了拍那娃娃的脑袋蹲身说道:“一共就两个答案,我答一个,他答一个,总有一个会对的,一边玩去吧,别跟门口戳着了!”火爷说罢起身招呼高阳就往里走。那小童子想拦又不敢,迟疑之间二人已经进入了竹屋。

屋内的陈设很简单,房间的正中是一个大大的神龛,神龛中坐着一个闭着眼的老喇嘛,老喇嘛身前还坐着一个小喇嘛。小喇嘛背对大门。神龛的四周摆放的都是蒲团和香案,这两个大活人就坐在香案之内,他们虽然属于人间,却受着人间烟火的供奉。

华亮进屋先四处看了看,随后见高阳在正中的蒲团坐下,火爷也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这时神龛中的老和尚睁开眼睛打量一下二人道:“该来的总归要来的!”

高阳笑道:“你说得对,该来的总归要来的,但很多人是没有耐心等到总归那一刻的!”

老喇嘛点了点头随后道:“我这也是有感而发,其实我本以为你几年前就该来的。”

高阳道:“你祖祖辈辈红山修法,千载已过,又何必在乎这几年的时间呢?”

老喇嘛又叹气地点了点头,想说什么但又否定了,自己紧接着摇了摇头。

高阳和华亮在几年前确实来过一次西藏,那一次他们还碰到关啸,当初在上海的时候高阳对众人说是为了寻找千门八将才来的,火爷自己也是迷迷糊糊地跟着,他才不会去问原因呢。但在长白山与柳七的一番对话后,华亮比以前想得更多了一些,几年前陪老高来西藏的时候记得他就说过要来红山见什么卜圣,但见到关啸的时候高阳就放弃了这个想法……看来这老喇嘛说得真不错,确实是几年前就该来的,不过这中间却出现了变故。

高阳被浓厚的檀香味熏得有些不自在,他用力地揉了揉鼻子说道:“想不到中原的江湖卜者,到了藏地竟然传承有序。这么多年坐得可还舒心?”

那老喇嘛摇头道:“你错了,藏地的活佛很多,我只不过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支而已!”

高阳笑道:“贵系在藏教名列尚可,怎能用不起眼来形容呢?”

那老喇嘛淡淡道:“佛法大小安有次序之分,我说的不过是支系而已!”

高阳和老喇嘛的对话听得火爷抓心挠肝般难受,你一句我一句的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一句正题都没有。华亮也被这一屋子香气熏得难受,便有些不耐烦地道:“快说正题吧,不是都等了我们不少年了吗,怎么见面一句人话不说?”

不说人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骂人话,但此时说出来老喇嘛反倒觉得火爷是在表扬他……竟然来了一句:“妙赞了……机锋相对而已!”

火爷翻了翻白眼,他见屋内也没什么危险,干脆就起身先出去了。

火爷出去后,高阳慢悠悠地说道:“当年十三者离长安,全是捧土入怀誓要还朝,但一千多年过去了,朝代都几经更替,这把土都没有还回去啊!”

老喇嘛道:“最后看清楚的不会回去,看不清楚的回不去,这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高阳点头道:“十三者有的皈依了佛教,有的入了道教,甚至还有在海外创建了自己的宗教,如今在江湖上都断了你们的名号了!”

老喇嘛摇头不语,好半天才道:“蓬莱门主,解决了你的事,我们就要离开了,卜者一千多年的苦禅也由此代终结。我希望能由你口中得到一个答案,千门五千年的经营,最终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高阳就回答了一个字:“虔!”

老喇嘛听后良久无语。

千门主将先开口道:“我听说贵派有大预言术?”

老喇嘛淡淡道:“所谓预言,便是提前讲述结果,千门哪一代主将不是局掌前后五百载的呢?”

高阳道:“只要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就一定有变数出现,当年孔明如此,刘基如此,李鸿文如此,几乎所有时当大事的主将,在此局都一定会发生变数。”

老喇嘛问道:“所以你想得到预言?”

高阳点了点头。

老喇嘛点头道:“好!”他说完拍了一下坐在自己身前的小喇嘛的头。

那小喇嘛的蒲团就自动地转了过来,高阳也看清了那小喇嘛的模样,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年纪,面貌清秀。

那小喇嘛笑呵呵地看着高阳,跟那老喇嘛一脸苦瓜相很不和谐。

这时在门口抽烟的火爷也探头进来,他听见房间内有机簧的声音,担心有机关启动,所以急忙掐了烟头,火爷一进屋正好看到小喇嘛。

“哎呀,老高,这小子跟你年轻的时候蛮像的!”

老喇嘛不理会火亮的玩笑,看着高阳说道:“这便是十七代的活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