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68章 进士游街(2/2)

别小看绿袍,宋朝的官服品级,是用颜色判断的。

而不仅是西夏外敌,三道强大的气息,也来到了琼林苑外。

犹记得曾经落魄时,他和刘易、陈升三人吃着大排档,谈起女相扑。

他刚刚出宫城,就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此时万众一心,终于爆发出来。

仪仗队后,才是以状元、榜眼为首的众进士。

他从人群中,感到一股股恶念。

此时刘易就狂喜着朝着两边大喊:“看见没有,三元是我友人!三元是我友人!”

尖叫声此起彼伏,长长的队伍沿着御街南下,再转向西行,往城外的金明池而去。

和明教找准贡院放榜的日子袭击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天高层最为聚集,街头又被堵得严严实实,即便是京城的禁军远非地方驻军可比,也难以抵挡袭击。

如果大家不是穿的清一色的绿袍,就更好了。

这就是黄尚现阶段对世界的回报。

“很好!但是还不够!”

而新科进士,封官基本是从九品,却能得天子特赐,穿上七品的官服。

除了服装外,还有金。

除了熟人外,黄尚还发现一名老道士,与周遭格格不入。

但黄尚的眉心隐隐一动,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将这老道士记在心上。

是煞气杀意。

无论男女老少,都挤在大街两边,都是为了来看一看新科进士,沾一沾文翰之气。

宋朝的品级很难升,宰相不过是三品,这个七品,远远不是后世明清的七品芝麻官可比,很多文官宦海沉浮一辈子,许多武将征战沙场,流了多少血泪,都达不到七品。

就这般,队伍慢慢前进。

队伍往前走,在人群中,黄尚看到了刘易,朝着他点了点头。

虽然依旧沸腾,却是真的向中央浓缩,形成一个扭曲不定的气团。

这般整肃仪容仪表,一一准备妥当,那边鼓乐齐鸣,四百进士一齐上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了让新科进士享受,上千人的队列一路走得慢到极致,而每往前几十米,就响起震天的喝彩。

万人空巷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才最适合,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一个地方,使里巷空阔冷落。

此刻的皇城之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即便重文轻武的国策一时间难以扭转,也不该只是让文人骑到保家卫国的武将头上,而是要普及文化,开启民智,让知识传递。

将原本弥漫于天地,无法被运用的文气,注入这些人体内,哪怕是极为稀薄的一部分,哪怕他们无法以文气来战斗,但也令他们才思敏捷,学有所成。

很快,又有一群马夫牵着良驹,往广场而来。

而小尼姑更是拼命挥手尖叫,俨然是最狂热的粉丝,激动得险些晕倒。

现在实现了。

但事实证明,难度远比他想得要大。

“西夏!”

而普通的士子,只需用三场考试,就能穿上七品的官服,进士的尊贵,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骑在高头大马上,走在第一位,年纪又是最轻的黄尚,是万众瞩目的对象。

不过打头的,不是进士们,而是禁军开路,一队仪仗,一班鼓吹。

新科进士游街,哪怕平常再酸的人,要么不来,如果来了,也被狂热的气氛感染,只剩下羡慕向往,发愤图强。

这些给进士骑的马,都是特别挑选的,性格温顺,再加上前面有马夫牵着,就算是从来没有骑过马的读书人,也不用担心在游街的过程中出丑。

但现在,京城的百姓不也是崇拜着他吗?

果不其然,当这一次再度凝聚文曲星,有无数无形的丝线,将沸腾的文气分散出去。

到了中间,不知是谁喊出声,先是杂乱,然后逐渐统一,声势浩大至极。

单纯的引动文气,与运用道家法门,改变文气,造神文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我所求的外界助力,来了!”

感谢书友“天晶浑天宝鉴”“墨泽铭”“儼姚晨”“北%辰”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