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7章 全员二五仔,只有琴酒在努力(2/2)

“陛下!万万不可啊……”

剩下的保守派,虽然主张打仗,但依旧抱着老观念不放,正是以司马光为守的一群臣子。

二十岁登基以来,他没有一天松懈。

但他却也没有大意,让人试了毒后,才满满倒上一碗,痛饮而下。

这是操劳国事所致。

有鉴于此,那些跪倒在地上,几乎是要逼宫的司马光等老臣,就显得愈发令人厌恶。

……

赫兰铁罕看着桌上放着一箱古怪的瓶子,询问左右:“这是何物?”

赫兰铁罕恍然,他是极好杯中之物的,这显然是来拍马屁了。

……

其中司马光也是宰相,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所以很能折腾。

赫兰铁罕大赞,一碗接着一碗,很快将一瓶干完。

宋朝历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无后,也轮不到他的父亲英宗,所以赵顼对于子女问题十分关注,甚至疑神疑鬼,认为大宋皇子会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顾,而是人为。

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岂能用士大夫的利益,去满足庶民的要求?

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激怒了保守一派,司马光就上前一步,开始请愿。

等他们废话完,百官之首的那一位才开口,言简意赅:“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不可得,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可致也!”

赵顼是百分百信任这位先生的。

就在半个月前,震惊内外的偷盗军备案,由前线传来,天子勃然大怒,命首相黄裳彻查此事。

……

但是为了堵住众臣止口,这位先生却不娶妻,不生子,生活单调到发指,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杀!

但现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赵佶,其他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大宋皇宫,崇政殿内。

所以求和派的阵营不断缩小,直到不久前,自行消亡。

至于宋朝嘛……

司马光迎着天子的目光,闭上了嘴。

“胡说八道,明明是《九阴真经》!”

其实赵顼觉得,这些臣子早就可以清除出去了,但事实证明,一味的罢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让这些臣子博得同情,由下而上地反抗。

这种大宋百年重文轻武后养成的极端心态,是变法的最大阻碍。

完全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顾国家天下,变法支持的,他们必然要反对。

因为变法触及了士大夫的利益,将资源重新分配,强国强民。

看看西夏,上下一心,定能渡过难关!

强国强民是过程,重现汉唐遗风,能如唐太宗一样,文成武就,成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标。

此时,赵顼看着司马光的目光,一如当年英宗赵曙看向首相韩琦。

“好酒!好酒!琴酒是么,我以后就专门喝这酒了!”

而在这些臣子看来,此乃自取灭亡之道,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百姓何干?

直到对外战争节节胜利,才堵住了士大夫的嘴,也令许多明理之人转而支持。

国家强则民强,与其守住现有的地盘,不如向外开拓,获取更大的资源。

自从大宋开始对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阶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华发,但他却十分享受。

这三个字听起来不吉利,其实是自请退职的意思,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般来说,天子还会给臣子加封,以示功成身就。

如果不知趣,可以去请教一下尸骨已寒的韩琦。

看着前方,那道至始至终都很淡然,让天子冲锋陷阵的背影,司马光身子一颤,缓缓把头垂了下去,再也不发一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