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曲线救国,百人计划第一人!(2/2)
张硕给李明哲的待遇,可不仅仅是智能算法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还是萌芽“百人计划”中的第一人。
实话说,在全国高校中,滨海大学并不算多么的有实力,底子相对薄,在基础学科领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位李明哲教授了。
别看张硕跟高管开碰头会时,萌芽支出都是以亿为单位,实际一千万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帮了学院的大忙了。
“何院长,方便的话,能否引荐一下数学系的李明哲教授?”
“是这样的,”正好何院长也在,张硕也不绕弯子了,直接进入主题:“萌芽正在筹建智能算法实验室,希望能够聘请李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无关乎个人感情。
也仅仅只是出于萌芽未来发展战略考量。
一千万砸下去,总得听个响吧?
何校长可不管佟院长的尴尬,当场就叫人把李明哲叫到会客室。
倒不是说张硕心大。
上午十点。
跟佟院长的失望不同,何校长倒是很高兴,萌芽愿意拿出一千万,还没有任何利益诉求,可比之前的条件还要宽松。
而李明哲呢,在翻开合同之后,手都不觉抖了三抖。
李明哲下意识就想拒绝,可一想萌芽刚捐了一千万,就又很不好意思。
就是佟院长的表情很不自然,有点被张硕当众打脸的意思。
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替这些科学家考虑,萌芽也将在各主要城市设立实验室,而不是集中在滨海城。
因为事实是,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最拔尖的那一拨,其实也没那么缺研发经费,绝不是说萌芽砸出一千万就能镇住的。
“我准备将这一千万全数捐给母校,用以支持母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张硕话锋一转。
佟院长笑容瞬间凝固。
李明哲才35岁就已经评为教授,典型的少年天才,而且在算法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正是萌芽智能算法实验室负责人的合适人选。
至少萌芽这种对人才的尊重跟渴求,还是很让他欣赏的。
等于是搞联合研发。
当然了,如果有科学家愿意辞去教职,专心到萌芽搞研发,那张硕肯定也是举双手欢迎的。
萌芽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度,甚至是研究方向,都通通不做硬性要求,允许他们光明正大地摸鱼。
很清楚,一般企业都喜欢资助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应用层面的学科研究,对于没办法出成果的基础学科,向来是冷落的。
“不,不用了”
就算这样,张硕也没信心说,百人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起一个示范作用。
五百万年薪+五百万安置费!
来之前,张硕也是做足了功课的。
“可以吗?”
张硕心中早有腹稿,“李教授完全可以保留在滨海大学的教职,只当是把智能算法实验室当成是你做科研的地方,教学、科研两不误。”
但谁又会嫌弃钱呢?尤其是凭本事赚到的。
就没见干实事的。
张硕决定不参与计算机实验室的筹建,一是萌芽自身的科研力量已经上来了,不需要再去蹭这个机会。
圈子文化看似风光,实则虚伪之至,光是蝇营狗苟。
拿人手短啊!
“那可太好了。”
“这并不冲突的。”
张硕带着蒋悦、王岩,应邀来到母校滨海大学。
“可我要在学校教书啊。”
“那么,欢迎加入萌芽!”
就算李明哲自身对物质需求不高,但他也得为老婆孩子考虑,尤其是下一代,总不能一直住教职工公寓。
李明哲不敢自作主张,看向何校长。
萌芽显然就不一般。
意思就是说。
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敢情好啊!”
演讲结束之后,张硕一行又受到何校长的接见。
何校长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只是,后来我们合计了一下,计算机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萌芽作为一家民企,参与其中,好像不太妥当,就给否了。”张硕说。
“????”
在这种场合,这种情境下,不管何校长私底下怎么想的,至少现在,没办法当面驳了张硕的请求。
佟院长笑了。
最顶尖的那几座,估计得一个小目标。
那谁扛得住?
所以张硕现在的计划就是,先走外围路线,用钱砸下类似滨海大学这样的高校,请到十几位科学家再说。
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少让各个实验室先运转起来。
其他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