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合作落地,光刻机困局!(2/2)
这样的大手笔。
手机毕竟是极其精密的电子产品,涉及到的技术门类众多,哪怕说是有诺基亚的专利许可,也要人来设计开发。
那就是公司上市之前,创始团队可能还都干劲十足,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瞬间暴富,那便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至于说购买专利许可证费用的问题,张硕心里也早就有了腹稿,准备多找几家金融机构做过桥贷款。
张硕实在无法忍受说,重活一世,再去经历一遍“华威跌倒,水果吃饱”的人间闹剧,就想着去改变点什么。
因为哪怕麦粒科技能够做到原时空华威的高度,都还是注定要失败。
想要成功。
岭南行省别的缺不缺不知道,唯独不缺各类电子厂,仅滨海城、莞城两地,符合顾铭章要求的电子厂就是一抓一大把。
实现财务自由完全不成问题。
这也不是张硕所乐见的。
倒不是说他高风亮节。
光凭顾铭章跟他的合作团队从零开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勉强顶得住。
“没问题!”
哪里还需要给高管股权激励?
事实上,像腾达、阿狸这种已经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哪怕是给高管股权激励,股份其实也都是非常非常少的,占股远低于1%。
萌芽可以为员工提供行业最高标准的薪资、福利待遇,但也就止步于此了,大部分利润最终还是要回馈给社会的。
很有一点初露锋芒的意思。
初创的小咪可是一穷二白起家。
既然麦粒科技要走技术升级路线,那手机生产就不能交给代工企业,最好是能够自行组织生产,才能够更加便利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现在又不是十几二十年前,随着功能机时代的产能大爆发,在华夏申请手机牌照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比支付牌照简单的多。
就必须要在芯片产业链上有多突破。
再退一步说,高管们想要得到股权奖励,最终目的无非也就是实现财富+社会地位的双丰收,伴随着企业成长,自身也成为商业巨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顾铭章确实已经退到了墙脚。
已经退无可退。
顾铭章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这事要是做成了,那等于是站到了很多企业的终点线上了。
可以的话,张硕当然是希望说,能够长期跟诺基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没理由让萌芽圈地自嗨,只养活一小撮人。
时间也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多的不敢说,百八十号人肯定是没问题的,我指的是骨干。尤其是在产品研发这一块,可以挖来一位业内顶尖大拿,足以担任麦粒科技首席技术官。”
萌芽甚至可以考虑。
张硕也是爽快应下。
因为顾铭章这并不算是自主创业,而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萌芽,麦粒科技所需的资金、技术许可证等事情,都将由萌芽一手操持。
哪怕是拖个两三个月,萌芽账上就能攒下三十多亿的流动资金。
按照惯例,系统到时候肯定会给予一笔非常可观的创业资金,就算无法完全填补资金窟窿,估计差得也不会太多。
“对了,除了购买专利许可证,你能从诺基亚拉来多少人?要的是能够取得诺基亚方面谅解,不设置障碍的那种。”张硕关心问。
还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
这更是张硕深恶痛绝的。
员工持股,固然可以大大地提升员工的忠诚度,让公司创造的利润惠及到每一位员工,但本质仍然是“让少数人富起来”。
跟顾铭章谈妥之后,麦粒科技就算是踉踉跄跄起步了,接下来就是等着顾铭章跟诺基亚总部的交涉谈判了。
足够对付了。
双方合作的基础更是就不复存在了。
顾铭章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懂经营,而且在手机行业呆了十几年,能力确实比较全面,能一个顶两,甚至是顶三。
不再藏着掖着。
很多联合创始人就是在公司上市之后,开始陆续掉队的。
就是这样一来,为了创立麦粒科技,又要将萌芽的底裤都给掏空了,稍稍会影响到其他子公司的扩张计划。
如果因为挖人而得罪了诺基亚,那专利许可证的事情根本就没得谈。
远的不说,腾达内部就有几位年薪破亿的存在。
张硕终于是笑了,“事先声明,萌芽系暂时还没有管理层持股的先例,萌芽可以为你和你的高管团队提供高薪+绩效激励,但短期内不会有股权激励。”
要知道。
萌芽也可以通过绩效激励来做到这一点。
因为芯片生产环节,最大的获益者泰机电,本身也是在未来十年,借助智能手机大爆发的风口,导致对高端芯片需求还暴涨,而一路崛起的。
现在的泰机电虽然很强,但远没有十年之后那么夸张。
内陆芯片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得到来自萌芽、华威等巨头的扶持,未必就没有赶超泰机电的机会。
唯独光刻机是一个天大的麻烦,极难获得重大突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