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霉团来势汹汹,青橙不忘初心!(1/2)
第202章 霉团来势汹汹,青橙不忘初心!
团购行业的裂变还在继续。
5月20日,就在腾达宣布投资大丛典评的第二天,霉团高调宣布,将在京师率先推出外卖服务,对标青橙科技的意图非常明显。
同样在京师。
千度集团内部也在就是否要介入本地生活服务,而召开紧急会议。
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
在这种气氛中,杜青青再次返回滨海城。
准备向张硕取经。
“霉团来势汹汹,我们要不要适当降低入驻商铺审核门槛,以增加青橙app的商铺数量?”杜青青也是感受到来自霉团的压力了。
试图寻找新的业绩突破点。
虽然最近高速扩张,但是青橙科技的商业模式还是跟以前一样,都是以青橙小筑为枢纽站点,再邀请一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入驻。
青橙外卖主打的就是“干净卫生”跟“性价比”。
一旦允许大量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严格的商家入驻,那么肯定就是泥沙俱下,最后在价格优势下,必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
反正前世张硕宁愿吃肯德基,也不再吃外卖了。
“但我们其实也没必要跟它们展开直接竞争,只要专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夯实已经选定了的商业模式,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就好。”
谁还能比谁傻不成?
“除了外卖,青橙科技也可以着手布局酒店预订,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演唱会门票等票务业务,还有餐饮点评业务等等。”
但青橙科技想要达到他的预期,运营难度也是最大的,不仅业务线繁杂,而且面对的用户需求也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短期看,青橙科技+青橙零售的商业模式,确实是有些吃力不讨好。
将大好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这就对青橙科技的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表面看,有点是在为张硕的情怀买单的意思。
杜青青要做到的,就是跟着青橙科技一起快速成长起来。
主打的也一直都是外卖,而不是现在正热火朝天的团购。
张硕还是那个观点,本地生活服务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赛跑。
所以才有人说,青橙科技一直都是团购行业的异类,甚至于说,对于是否要将青橙科技纳入团购企业,行业内都还存在争议。
张硕是最清楚不过了,像霉团这种以“低价竞争”为核心的打法,对于占领市场确实很有用,但也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反噬。
“行吧,周末我正好休息一下。”
最后搞得又是一地鸡毛。
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战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分出胜负的,张硕也只能狠心,将青橙科技丢出去磨炼。
属于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张硕并不为所动,继续点拨。
这可讲不得一丝情面。
就比谁更有耐心。
从用户需求分析到产品开发,再到推广、运营,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开发难度自然是成几何倍数递增。
如果最终还是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很难说,张硕不会挥泪斩马谡,将杜青青调离青橙科技,来个临阵换将。
张硕语气放缓。
因为对团购很热心的餐饮企业,都是以当地中小型餐饮为主,像肯德基之类的连锁快餐,并没有多么强烈的参与团购的意愿。
“那好吧。”
张硕对青橙科技的期望就是稳扎稳打,而不是一味地去冲击市场占有率。
“青橙科技根本没必要说,跟霉团在团购业务上做过多的纠缠。只要我们布局得够早,够快,霉团就永远只能是追随者,而不会是超越者。”
“你最近一直在下面跑,身临团购大战前线,可能也是被大战气氛给感染到了,有了急迫感。这是好事。”
原时空,是因为没有像青橙科技这样的良心企业对标,霉团才能活得这么滋润,这一世,绝不可能那么轻松地割韭菜。
曲线毕露。
代价就是要降低商铺的审核标准。
之后反倒是迎来了共享单车的第二春。
需要塑造一支铁军。
反倒是之后推出的小型电瓶车,逐渐发展成为共享单车的合适载体,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体量摆在那,不至于说像自行车一样被丢得到处都是。
而且都要高效干练。
张硕严正拒绝,“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不好收场了,这也严重背离我们当初成立青橙科技的初衷。”
在大师兄王岩调任萌芽控股技术中心总监,激活技术中台之后,除了作为项目孵化器,近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支持青橙app的再开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