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腾达设局,萌芽入套,算计更在算计(1/2)
第224章 腾达设局,萌芽入套,算计更在算计后!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
论对萌芽的研究。
无论礽鱼,还是陆建,都要远胜互联网行业的其他高管。
因为他们都跟萌芽交过手,而且也都在萌芽手上吃过亏,彼此又是全面竞争的关系,研究得自然比旁人要更深入一些。
“青橙科技不补贴,那就输定了啊。”段轩表示无法理解。
“可如果从一开始,青橙科技就没想过要在外卖这一块,跟我们分出个输赢胜负呢?”陆建的思维却是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试着将自己代入到张硕的思维模式中去。
印象中。
萌芽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虽然在营销上舍得大价钱投入,比如薇信的两次经典营销案例,前后砸了好几亿。
但从未见萌芽做无畏的烧钱举动。
段轩仪态放得是越来越低。
一是不融资。
所以说,终究还是他格局小了吗?
“那,陆总的意思是,我们要同意青橙小筑的入驻?”段轩被说服了。
陆建能分析透青橙零售决策背后的商业逻辑,但架不住网友看不穿了,只会认为是青橙科技认怂了。
想了下。
以萌芽如今的规模跟成就,任何在言语或者行动上轻视张硕的人,都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不会赢得任何的掌声。
裴卫平也有些汗颜。
“你牛!”
陆建自认为,已经将青橙零售的商业模式完全看穿了。
相比之下。
“是在萌芽海量资金的支持下,青橙零售才走上快速扩张之路,短短半年时间,就在滨海城发展到近百家门店,几乎覆盖了滨海城主要的商业区。
“萌芽,不会这么没眼光吧?”
这可把段轩给问住了,他是上个月才被派来滨海城主持工作的。
“当然!”
对萌芽这个竞争对手,陆建还真是没少做功课,“至于说青橙科技,其实是去年年底才从青橙零售分离出来的。”
“这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同样是开展外卖业务,青橙科技要设置那么高的商家入驻门槛,好像成心不想要其他商家入驻一样。
段轩属实是惊了,一时竟无言以对。
青橙科技不比霉团、大丛典评,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从投资人手里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于战场消耗。
陆建却是来了兴致,“据说,萌芽的第一笔投资就是青橙零售,彼时的青橙零售,本质上就是一家便利店。
“到时候,青橙小筑只需要对外发表声明,说什么对大丛典评的审核机制感到失望,为了维护品牌信誉,决定下架之类的。”
陆建终于是抛出他的核心猜想。
“恕我愚钝,可我还是没听明白,这里面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
“张总,我还是坚持之前的观点,青橙小筑进驻大丛典评,对青橙科技会是一个重大打击。”原来裴卫平是不赞成这么做的。
“我的意思是,或者,在萌芽集团的内部序列中,青橙科技的地位,其实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陆建补充说。
段轩默然。
陆建态度坚定,“商业合作本来就是利益为先,不必考虑腾达的感受。”
想必到时会很热闹吧?
不知怎么的,陆建突然就有些小期待了。
“我还是之前那个观点。”
又恰逢萌芽集团资金链紧张,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给青橙科技浪。
“那我就跟你说说。”
现在都在提互联网思维,零售作为传统行业,实在很难想象说,未来的发展空间能够比拟本地生活服务。
“难道不是这样吗?”段轩问。
既然青橙科技只是青橙零售线上销售的一个工具app,那么,站在萌芽集团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在乎多一个工具。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尴尬局面。
“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前景与潜力,要远胜过零售业。”
“如果,青橙科技,只是作为青橙零售线上平台而存在呢?”
萌芽在青橙科技上面的钱,那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这更不现实了,青橙科技的主营业务不就是外卖吗?滨海城又是青橙科技的大本营,丢了滨海城,那青橙科技还有什么存在意义?”段轩问。
青橙零售+青橙科技的商业模式虽然不错,但还是有两个致命弱点。
“两权相害取其轻,补贴大战是个无底洞,我们能在滨海城跟大丛典评打,京师呢,魔都呢?没完没了了都。”张硕也很无奈。
之前的所有疑虑就都能解释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