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未雨绸缪,实业报国,萌芽不当血汗(1/2)
第329章 未雨绸缪,实业报国,萌芽不当血汗工厂!
7月16日,星期一。
麦粒电子总经理徐茂才从江城考察归来,原本是准备向直属上司顾铭章汇报的,却被顾铭章直接带到了张硕办公室。
“考察结果怎么样?”
这事张硕确实也很关心,虽然是麦粒电子二厂,但眼瞅着麦粒x1发售在即,必须要尽快把厂址定下来,尽早动工。
“怎么说呢,江城那边有优势,也有很明显的短板。”
徐茂才尽可能的客观。
“那就详细说说。”张硕很有耐心。
“江城的优势很明显,土地便宜、劳动力也相对便宜一些,还有地方政策大力支持,项目审批肯定也是一路绿灯。”
相比滨海城的寸土寸金,江城地价那就算是白菜价了。
更不用说,江城方面还给出承诺,签约之后,会将土地转让价格的一半又重新补贴给麦粒电子,几乎就等于是白嫖了。
“既然已经做出战略调整,那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光是唱高调,搞什么拖延战术,非得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之后,再来执行,那黄菜都凉了。”
哪怕说是等到家中小神兽上了幼儿园,甚至是小学,每天接送不提,关键有多少人的工作是严格执行“一周双休”的?
徐茂才表示不太理解。
这个是源于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是很难随着时间去改变的。
集团总裁顾铭章,就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
未来发生的产业链转移,说白了,不就是这些个沿海工厂遭遇了用工荒,无法压榨华夏工人,转而去压榨安南工人吗?
这一套把戏,未来是不是又可以套在非洲人身上,一直循环往复?
反正西方是很乐见其成的。
在物流这一块,3c产品却是占有很大优势。
那既然不出海,留给麦粒电子的选择,也就只剩下向中西部转移了。
因为徐茂才从大老板的讲话中,还嗅到了另外一层意思——萌芽不会放弃麦粒电子这一块的业务,会坚持做下去,做长线。
可见这并不是很难预测的事情。
也并不需要谋求控股权。
“那,要不将阿狸也叫上?”吕凯提议。
具体到麦粒电子厂,肯定也就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事先声明,届时,不管其他企业作何决策,萌芽是必须要有大局观的,绝不会轻易将产业转移到海外去。”张硕也是适时表明了他的态度。
虽然说富士坑在业内是获得认可的,甚至被认为是优秀的管理模式,但傻子也知道,这种成功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工人付出的血汗。
“熟练工人,能就地培训吗?”
“不必控股,也不用五五开,我的建议是,最好再找苹铵等机构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件事上,张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调。
“相比熟练工人,物流的影响倒在其次。”
当然江城也不傻。
“你也觉得不妥,对吧?”
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听徐茂才解释完劳动力的痛点,张硕却没有急着表态。
原时空。
继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可两家又都同处滨海城,互联网银行又是新兴事物,如果一家申请一张银行牌照,那估计遇到的阻力会不小。
去安南压榨安南的年轻人,它不香吗?
“你们都以为,我做出这样的决定,仅仅只是出于履行社会责任,是在感情用事?”张硕多聪明啊,如何看不穿两人的小心思。
消息一出,各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股价迎来一波上涨,尤其是在移動互联网领域布局颇深的大公司,比如腾达,更是一日上涨8%。
腾达借鉴起来,估计也是毫无压力。
继而形成一个新产业集群。
“你是不是认为,像福士坑那种,搞封闭式的半军事化管理,将无数年轻人训练成毫无自我意识的流水线工人,每天准时准点上班,就是好的?”
“那这件事的后续,就交给你去办了,包括跟腾达、苹铵那边的对接。”张硕也是顺势当起了甩手掌柜。
无论是致富宝,还是麻衣金融,阿狸都是走在华夏前列的。
产业配套、熟练工人、物流,中部地区的短板就是沿海城市的长板,也就难怪沿海城市能够率先发展起来,天选之子了属于是。
完全依赖进口,很可能就会被卡脖子。
“麦粒电子绝不能成为这种血汗工厂,而且这种模式,随着华夏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轻人的觉醒,也注定了无法持续。”
江城虽然只是三线城市,但在三线城市中也还算是不错的。
“您放心吧!”
“股权怎么划分,是五五开,还是争取控股?”
这很无奈,也很现实。
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招收本地工人,就不太可能像在滨海城、在莞城这样,实施严格的作息以及考勤制度。有要提前下班接娃的,有周末要在家带娃的,家里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那也得请假吧?加上在本地生活的,人情往来比在外面也更多,时不时也要缺席个一天半天的。”
再比如说产业配套。
哪怕说未来发展到一定水准,某些领域也还是非常有必要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了,团结归团结,该斗争的领域,那也还得继续斗争。
敲定麦粒电子二厂的事情,下午,张硕又跟轮值总裁吕凯碰头,商议跟腾达一起,联手在后海筹建薇众银行的事情。
“未来中低端制造业的出路,要么就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么就是出海找机会。除此之外,我很难想象还有第三条路可选。”
徐茂才又不傻,可不敢点头应下。
基于此,张硕自然也就没兴趣去争夺薇众银行的主导权。
资本都是血淋淋的,只为追逐利润而生。
“说说你的最终结论。”
“恰恰相反,在麦粒电子还活的比较滋润的时候,在江城方面诚意还非常足的时候,提前实施产业转移,在转移中提前发现各类弊病,并且在经营管理的实践当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长远看,这难道不是更优解?”
这都是无法避免的。
徐茂才毕竟很少面见大老板,被挑破心思,难免有些尴尬。
互联网金融,无疑成一条全新的热门赛道。
“这你就错了,或者说,思维上进入了一个误区。”张硕神情不变。
“培训是能培训,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一部平果手机,平果公司光是从事设计等上游工作,就轻松拿走了近一半的利润,剩下的又要分配给上百家供应商。
“以现在的眼光看,将麦粒电子二厂建在江城,或许不是最优解。但也算是提前布局,为麦粒电子未来五年,甚至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铺路。”
打心底里还挺高兴。
“是!是!是!”
“在这个大前提下,愿意来工厂上班的基本都是江城本地人,而且大都是没有固定工作的。这些人中除了少部分下岗职工,有要带娃的五十岁左右的爷爷奶奶群体,也有刚结婚不久的女青年,后者也基本都是要兼顾带娃。”
这也再次印证了华夏糟糕的创业环境,但凡闻到一点腥味,大家就一拥而上,加上资本从中助力,更是如烈火烹油一般。
张硕最终一锤定音。
顾铭章、徐茂才虽然点头,但心里肯定还是不太服气的。
发展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相比土地、劳动力上的折价,物流成本的些许增加,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江城方面也承诺,只要是麦粒电子的货车,在江川行省境内的高速路段产生的过路费,都将获得补贴。”
张硕也是个行动派。
那对江城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绝对要超过眼前的这点补贴。
张硕果然还是下定了决心,面对两位下属的疑惑,给出他的决策理由:“之前集团已经定下战略,要逐步将业务线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相比徐茂才,顾铭章显然更有眼力劲,已经猜到张硕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他上回顶过一次牛,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如果生产任务不重,那倒是还可以接受。可一旦要在某个时间段集中爆产能,这三天两头就有人请假,那简直要人命了。”
实话说很难,非常难。
“长老们说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徐茂才这下是彻底惊了,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张总高瞻远瞩,是我目光短浅了,佩服!我也同意,将麦粒电子二厂建在江城。”
比如说在山城设立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就是依仗3c产品的物流优势,通过跨国专列,走陆路运往欧罗巴市场。
只要麦粒电子二厂在江城落地,以麦粒集团在手机产业链中影响力,只要产能足够高,也确实会吸引一大批供货商就近建厂。
说是是血汗工厂,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江城现在的不足之处,比如缺乏配套、缺少熟练工人、物流不畅等等,难道未来五年就不会存在吗?问题还是摆在那的呀。”
终于是让腾达稍微松了一口气。
徐茂才表情终于是变得严肃起来,“关于这一点,业内倒是也有类似的讨论。得出的观点是,五年之后,就要考虑产业转移了。”
吕凯却是义不容辞,他也很喜欢这样的大舞台。
不仅是业内,岭南行省不也提出“腾笼换鸟”战略吗?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说是这么说,可劳动力方面,确实是一个死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