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撒币六百亿,张硕领悟究极败家术!(2/2)
“没问题,可以分期。”沈总哪有不同意的道理,甚至还贴心说道:“如果萌芽资金紧张,还可以分四期,甚至是五六期来支付,这都是没问题的。”
沈总之前就很欣赏张硕,现在更是对张硕一下就变得亲近起来,笑着说道:“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跟我联系,就不用麻烦你二叔了。”
不仅是因为萌芽在华夏的知名度,还因为萌芽旗下的春苗基金,最近三年在基础学科领域的大方撒币,很是符合他的价值观。
“技术授权可以,问题是,星云科技,准备支付多少专利授权费用呢?”这一刻的沈总,才终于是有了一点做生意的样子。
只可惜。
“这一波,萌芽属实是割肉了!!!”
张硕笑着提议,他并不计划说,在跟华夏航天谈合作之前,私底下先把沈总约出来吃个饭,拉近一下关系什么的。
“当然!”
张硕当然也可以借助春苗基金的名义捐赠,但华夏航天毕竟是一家集团公司,又不是什么科研机构,直接捐赠总归有些欠妥。
“那可真是太好了。”
“如果可以的话,星云科技希望可以获得包括运载火箭、通讯卫星、高分辨卫星等在内,所有可以转为民用的基础技术专利授权。”张硕狮子大开口。
这很合理,对吧?
只可惜,跟腾达一样,阿狸方面,目前同样也是一片静默。
在航天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初生牛犊的星云科技,如果能够跟华夏航天这样的巨擘搞好关系,那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吕凯离开之后,上网一看。
从今往后,青云数据将保持独立运作,不会受到来自萌芽集团的干预,双方合作的界限将会通过合同的方式清晰化、条款化。
现在看来,却是天时地利人和。
从长远看,六百亿的专利费,其实也就不算什么。
除了腾达遭遇“无妄之灾”,一同被网友议论指责的,还有同样提供云服务的阿狸云,网友的想法也很简单——
张硕的态度诚恳。
张硕也有点不好意思,之前明明答应吕凯,说前期步子小一点的。
“是的。”
“哦?星云科技的野心很大啊。”
而萌芽又是出了名的舍得在研发上投资,自然也就多了一分期待。
要说值钱吧。
“太牛了!!”
总之一句话。
“青云数据一口气引入十五家权威投资机构,又要组建董事会,根本就是获得官方背书,如果还有人质疑青云数据的安全,那真的就是别有用心了。”
“嗯,六百亿。”
“让你,让伱。”
………
于途也将作为关在的助手,留在京师参与后续的磋商。
吕凯也不得不承认,他再一次的被说服了。
但也绝不陌生。
没必要都挤在一块嘛!
现在很多网友都在等着,腾达会做出怎么样的回应。
“腾达:你不要过来啊!!!”
而是约好了明天上午,直接去沈总办公室洽谈。
以沈总的智慧,又怎么会看不破张硕此举背后的良苦用心。
“对了,青云数据的b轮融资,正式落地了吗?”张硕关心问。
在这个问题上,华夏航天肯定是有权限灵活处置的。
关在都能想象。
哪怕沈总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也是有那么一点懵圈,好在毕竟是大佬,短暂的失神之后,很快就平复情绪。
既在社会地位上“体面”,也要在过日子上“体面”。
………
完全不必再紧着这紧着那,一块钱掰成两半。
萌芽集团刚“挤”出来的一百五十多亿资金,转身就被张硕给霍霍了大半。
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那现在网上一定很热闹。”
没想到,于途这么一个学神,竟然也是张硕的粉丝。
洒洒水啦!
什么跟什么啊?
“不用,不用,三期就可以。”
截止目前,腾达方面依旧是一片静默。
不会再存在什么模糊地带。
“哭死!!”
“好吧!”
第二天上午,张硕带着关在来到华夏航天总部,在办公室,见到了也才四十出头的沈总。
如果没有人要,那也就是有价无市。
这点倒是跟航天人很像,不然也喊不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口号。
如果只是要获得某一个领域的技术授权,那自然就不用六百亿。
“过几天我就把户口迁到滨海城,将老婆孩子都接过来。”
“关博士,我也有所耳闻啊,航天领域中生代的佼佼者。本来还想邀请关博士加入华夏航天,没想到,却是被星云科技捷足先登。”沈总半开玩笑说道。
甚至是说,萌芽又会被很多同行在背后骂娘。
唐毅怎么会看不穿张硕的小心思,“周末来家,一起喝点。”
确认张硕态度之后,沈总话锋一转,正式切入正题,笑着说道:“萌芽这个时候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到也是恰逢其时,我个人是很欢迎的。”
六百亿是个什么概念?
举个栗子,华夏从发展载人航天到上个月“申十”上天,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总共也就了三百九十亿经费。
“青云数据已经自觉接受监督了,那么,阿狸云呢?”
张硕虽然谦逊,但并不怯场,在二叔身边熏陶久了,哪怕是在沈总这样的大佬面前,也能做到收放自如。
原本对于是否要接受师兄关在邀请,加入星云科技的于途,在获悉星云科技支付了高达六百亿的专利授权费之后,没有二话,直接就答应加入。
但凡华夏航天愿意多转让一些模棱两可,处在可转化与不可转化之间的专利技术,就足够让星云科技少走很多弯路,省去许多的功夫了。
属实是不虚此行。
还有一点。
“可以。”
当天晚上,张硕这才连夜返回滨海城,将关在留在京师,负责跟华夏航天就合作细节、专利技术转让名录等,展开具体的磋商。
“最近,官方正在制定一份政策文件,计划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没那么严重吧。”
“得了吧。”
二叔的推荐还在其次。
“之后计划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公司,又要多少钱,从华夏航天获得相关的技术授权呢?如果承担不起,是否是在变相阻碍商业航天的发展?”
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跟萌芽建立直接的联系。
这样的宣言一出,自然是戳中了网友的软肋。
这也是成立星云科技的初衷。
对于萌芽,沈总算不上有多熟悉。
在他看来,萌芽从诺基亚获得全套手机专利技术授权,都了一百多亿,火箭、卫星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年轻人嘛,心气高一些,也没什么。
所以沈总也有些拿捏不住,干脆试探一下张硕的决心。
原时空华夏商业航天在15年迎来爆发式发展,肯定也是得益于这么一份文件的正式出台,破除了不少机制上的障碍。
“支持萌芽,数据安全本身就是关乎华夏的基础设施之一,确实要有官方背书,也要跟萌芽做一个清晰的切割。”
现在的时间点虽然有些提前,这份文件也还在酝酿当中,但其实已经是扫除了萌芽跟华夏航天合作的最大障碍。
经过这么一闹腾,之前萌芽在网上面临的舆论压力,也是瞬时消解,还顺带将压力传导给了老对手腾达。
事实上,航天是一个非常系统,也非常庞杂的体系,除了火箭、卫星、飞船这些高大上的东西,还有航天食品、航天服等众多细分领域。
要说不值钱,那就更是鬼扯,这些个专利技术,可是无数科研人员数十年的科研结晶,说是价值连城,都一点不为过。
………
直到现在,沈总都还有点小激动。
除了参观研究院所,还参观了历史展览馆、航天馆等,在随行解说人员的帮助下,张硕总算是在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概念。
“你小子,这就是你说的小打小闹?”唐毅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骂。
且说张硕回到滨海城,第二天是星期五,刚出现在公司,就被轮值总裁吕凯堵了门,苦着脸说道:“董事长,六百亿?”
没办法,六百亿这个数目实在是过于震撼,也不止是于途,关在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那天从沈总办公室离开之后,嘴里还一直在念念叨叨的。
结果到好。
其实也不止是腾达、阿狸,似乎整个华夏互联网行业,面对萌芽集团这次干脆利落的“割肉”举动,似乎都陷入到一种让人难堪的静默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萌芽集团竟然这么的刚,也这么的舍得下血本。
一下就将他们的贪婪嘴脸暴露无遗。
就像是一群土鸡当中,突然混入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凤凰。
这可怎么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