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二选一?不,萌芽全都要!(2/2)

绝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即便孙阳是恒锐制药的创始人兼大股东之一,也没有任何的特权。

不仅薇创要私有化退市,就是如今仍旧维持上市地位的恒锐制药,未来时机合适的时候,张硕也是计划让恒锐制药完成私有化的。

类似之前的张硕。

“这步子,迈的有点大吧?”张硕皱眉。

“哦,说说看?”

“09年薇创骨科成立,10年薇创电生理成立,12年成立薇创神通、薇创心脉、薇创手术器材。最近又听说,薇创医疗又在积极筹划成立薇创医疗机器人、薇创在线医疗科技等子公司。”

这回点头应下的,却是负责集团投资业务的投资总监罗长安。

“是这样的。”

“这从迈锐在漂亮国上市至今,股价一直躺平,就可见一斑。”

“这么厉害?”

吕凯果然是做了充足的功课来着。

本质都是一样的。

可以发现,老牌医疗公司基本都成立于八九十年代。

而且还很值得期待!

“换算一下,差不多是一百八十五亿。收购创始人手中股份,加上私有化退市,总的费在一百二十亿左右。”

吕凯笑着解释。

也算是后发者的无奈!

若无法进一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激烈的外部竞争将迅速拉低市场份额,而只有通过并购才能突破单一产品的天板。

张硕眉头微挑,听懂了孙阳的话外之音。

甚至可以说,无并购,不巨头。

张硕难得一次凡尔赛,毕竟,以萌芽集团如今的资金实力,但凡是金额在百亿以下的收购,那都只能算是小场面。

甚至可以说是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哪怕是跟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也可以掰一下手腕。

要知道,这五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也是一度逼近母公司股价的。创始人陈博士,甚至还喊出过万亿市值的口号。

“因为发展陷入瓶颈,股价躺平,迈锐管理层已经有想从漂亮国退市的想法。其中的一位创始人,甚至已经退出对迈锐的日常管理,转身投入房地产行业。”

“哦?”

“这样吧,对薇创的收购,我提两点要求。”

问题是,薇创无论是开拓的新业务,还是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都处在亏损状态,实际能够实现盈利的子公司寥寥无几,全靠母公司输血。

“如果薇创董事会愿意接受这两个条件,那就可以启动收购流程。”

在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历程中,并购是基本路径之一。纵观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无一例外不是通过并购成长为行业巨无霸的。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心电图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吊桥、输注泵、以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用于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的仪器和解决方案的组合,以及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等产品在内的微创外科系列产品。”

也是因着萌芽发展的太过迅猛,张硕身价暴涨的太快,既没兴趣,也不需要通过所谓的市值来评估个人资产,去争夺什么首富名号。

来滨海城总部之前,孙阳本来还以为,集团总部对于是否收购薇创,都要慎之又慎,哪成想,竟然还要搭上更具规模的迈锐。

以漂亮国股市为例,特湿拉市值破万亿美刀,嘤伟达也一度突破八千亿美刀,巅峰时期是播音市值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目前市值大概是65亿,股权结构也相对集中,除了市面上的流通股,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位大股东手里,其中还有一家来自东瀛的投资公司。”

“是有一点。”

“在收购该名创始人手中股权的基础之上,如果再能够帮助迈锐完成从漂亮国股市私有化退市,那么就可以获得迈锐的控股权。”

母公司都已经倾斜这么多的资源了,真要干不好,孙阳自个儿也没脸再呆在这个位置上。

“在医学影像领域,主要产品包括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 射线成像系统和 pacs。在超声诊断系统领域,为医院、诊所、影像中心等提供从高端覆盖到低端的全系列超声诊断系统,以及逐步细分应用于放射、妇产、介入、急诊、麻醉、重症、肝纤等不同临床专业的专用解决方案。在数字x 射线成像领域,主要为放射科、icu、急诊科提供包括移动式、双立柱式和悬吊式在内的多种数字化成像解决方案。”

“迈锐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医疗器械领域,并逐步拓展至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耗材等领域。”

而绝不是说一切都从零开始。

“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比如ct设备的球管、探测器等,几乎全部都要依赖进口,又没有议价权,变相堆高了采购成本。”

每家上市公司对应一项主营业务。

很有一点独孤求败的意思。

现在的时间节点,华夏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受到的限制还不怎么多,如果再拖上个三五年,届时,就算萌芽挥舞大把的资金,估计也是有心无力。

而母公司又面临“空心化”的风险。

吕凯既然敢提出对迈锐的收购,自然也是有把握的,解释说道:“事实上,最近一两年,迈锐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触碰到了发展的天板。”

除了薇创医疗本身在香江上市,旗下竟然还有五家上市公司。

一旦开发出了好的技术和产品,就会被大公司收购。

“六十五亿,倒是不贵!”

“我调查过迈锐的发家史,自打06年赴漂亮国上市之后,就开启了疯狂的并购之旅,通过并购海内外相关企业,来补齐业务上的短板。”

除了收购。

大型医疗器械公司的自主研发生产占比40%,另外60%依靠收购。

自主研发当然很重要,但无论是新药的研发,还是新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都是一个耗时日久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成效的。

上市之后,迫于投资人的压力,为了保证利润而不再投入创新。

说白了,股价很多时候都是非理性的,玩的就是概念,大多数时候都是跟实际经营情况脱节的,变成了纯粹的资本游戏。

而青柠集团的崛起,又何尝不是这样?先是大手笔收购恒锐制药,跟着就将目标瞄准了薇创跟迈锐这两大医疗器械巨头。

最好的办法还是并购,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并购。

“无论是薇创,还是迈锐,最开始都是从事一些比较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过去几年虽然有所进步,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旧是捉襟见肘。”

可如果要拿播音换特湿拉,估计没有谁会蠢到这么干。

类似的例子在国内也有,比如原时空的林德新能源,巅峰时期市值接近1.5万亿,可当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也才区区一百五十来亿。

当然还有沃土研究院。

只是说。

这可太稀罕了!

要知道,在萌芽集团这样的强大体系当中,一旦干不好,那就只能自动请辞。

要搞房地产的创始人,持股比例为31.3%。

“薇创10年在香江上市。”

薇创、迈锐的并购都是小打小闹,收购标的很可能就是几亿,最高也就是十几亿的并购,而青柠集团则是动辄百亿并购。

“尤其是在08年,11年,12年,13年,包括今年,都有大手笔的并购。”

吕凯晋升为集团总裁之后,集团的投资并购业务就由罗长安一手主抓,包括前期的调查、接洽,甚至是中后期的跟进。

薇创医疗野心很大,但自身实力又不济,需要借助外部资本的力量,而青柠集团背靠萌芽这颗大树,最不缺的就是资本。

而仅仅是在半个月之前,孙阳还在就,是否要答应青柠集团的收购,是否要加入萌芽体系,而在犹豫不觉,不确定,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会儿倒是患得患失起来,生怕被萌芽给淘汰了。

说出去怕都没人相信。

由此可见,萌芽集团内部,包括张硕这个萌芽的灵魂人物,确实是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让无数高层次人才,而甘愿为之而奋斗。

这才是萌芽的精神内核所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