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夫子李玄(2/2)
“呲溜~”
小夫子的本事,他自然清楚。
要不然,纯天然的野生千年乌龟汤,烤野猪,叫鸡,黄河鲤鱼……
“额!”
……
显然,不久前,还被浇过水。
“那是自然,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家那小子这几个月,已经学会了一千个字……一千个字啊,就算是外面那上百户人口石井村的石秀才,都不一定会这么多字!”
“小夫子的本事,大家是知道的。至于自家那些小子日后会怎样,那就得看他们的造化了,我们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野村夫,怎有资格预料他们的未来。”名叫大柱的汉子说道。
“就是,石秀才我也见过,他肯定不会这么多的字!”
不过,为了自家这些小子,就算是小夫子真的牵扯上那件事,李家庄也要力保小夫子!
更何况,小夫子也来了李家庄两年了,这么长时间,也一直都深居简出,心性至善,绝不是什么坏人。
虽说是书籍,但做工极其粗糙,好多纸页都参差不齐,就连装订,都是用一根根细麻线装订而成。
“舒服……”
……
来到大唐两年,李玄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做饭没辣椒,冬天没蔬菜吃。
“呼~”
李家庄,最东面有一处新建的小院落,装饰精致优雅。在院东,栽种着一棵年龄不大的梨树下。此刻,众人口中那位小夫子李玄,正满脸舒适的躺在梨树下的躺椅上。
轻车熟路。
“他篱莫越,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
李家庄的最中央,一处方圆大概有一亩之大的广场,广场表面被石滚压的光滑瓷实,是李家庄的人们秋收的晒场。
“事君尽忠,事父尽敬。礼问来学,不问往教。”
“你们说照这样下去,我们村子里的这些小子,将来长大后,会不会也都会成为秀才,也可以管着十里八乡,甚至是成为官老爷?”
想着,李家庄所有的汉子,浑身都充满力量。
“这证明那位蓝田县令老爷是一位好官,你们就没有发现,自从小夫子来了我们李家庄,依照小夫子传授的那些种田知识,我们所有人的田地产量都增加了至少一倍!以前,我们那些田地每亩最多产上二石的粮食,今年一亩已经达到了四石!”
说着,一群粗壮汉子,各自爽朗大笑着,往山上而去。
“柱子哥,说不定我们村子里的这些小子,在小夫子的教导下,真能走出李家庄,成为一个大有本事的人!”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
“舍父事师,敬同於父。慎其言语,整其容貌。”
一口干完手中的热茶,直接站起来,往外走去。
不过,此时的晒场中央,却罕见的新搭建起一座大房子。
微热的阳光晒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特别舒服。
那可真正是一位大才!
只是,小夫子的来历,却是一件让他们担忧的事情。
“善能行孝,勿贪恶事,莫作诈伪,直实在心。”
每一个路过的李家庄之人,听到这些声音,都不由的扭头看向晒场中央的村塾,满脸欣慰。
只是,在提起小夫子之时,大柱眼神深处,却是忍不住闪过一丝担忧。
“咦?还真是,那位蓝田县令大人,一点都没官老爷的威严,带着那么多人,围着小夫子那四亩田地,可是看了好几天呢!”
再往东,则是一口由青石块垒起半人高的圆口小井,上面盖着一块圆木井盖。
“要是运气好的话,扛回一头熊瞎子,送给小夫子,小夫子可是最好这一口……”
今年家里粮食充足,来年只要不发生什么战事,肯定不会饿肚子。现在,自家小子还跟着夫子识字,上山再猎上一些猎物,冬天根本不愁吃喝,这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嘛。
因此,在秋收完之后,李玄便直接在自家的田地中,圈起半亩田地,搭建了一座大棚!想要试着,看看能不能在冬天种出蔬菜大棚,自力更生!
“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
旁边,放着一个小圆几,而在小圆几上,此时则放着一壶冒着白色热气的茶壶。
这一块大约半亩的田地,是李玄费了半个月的功夫,才耕种搭建完成。
每天,李玄都要例行查看一次。
一到了冬天,山村所有农活基本上都属于停工阶段。除了入山打猎,便彻底清闲下来。而这半亩田地,便是李玄今年冬天的实验对象!
温室大棚啊,要是能种植出来,小日子才算圆满!
…………
萌新来袭,敬请各位老爷们多多关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