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一刀武士”绪方逸势与猎熊(1/2)

在答应了宝生,要在余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做他们剑馆的食客后,绪方余下的日子便变得规律起来。

早上先是到源橘屋那,跟西野二郎一起完成他的歌舞伎剧本。

到了下午时,西野二郎去帮家里的忙,绪方则到宝生剑馆哪里刷经验……啊,不,是指点宝生剑馆的学徒们,顺带着刷波经验。

宝生剑馆除了教授香取神道流剑术之外,也教授香取神道流柔术。

因此宝生剑馆的学徒们都算是剑术、柔术双修。

有些学徒主修剑术,有些学徒主修柔术。

因此绪方除了指点他们剑术之外,也顺带着指点他们的柔术。

绪方虽然不怎么擅长传道授业解惑,但教授他们一些自己在一场接一场的死斗中所体悟、积攒下来的对敌经验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种打斗经验的传授,用嘴巴来讲是不行的。

倒不如说——剑术本就是一种没办法靠嘴授耳听来掌握的技艺。

要传授自己积攒下来的实战经验,最好用的方法,毋庸置疑是通过实战来传授。

通过实战来让宝生剑馆的学徒们切身实地地感悟、学习这些在和平年代十分珍贵的与人死斗的经验。

而在通过实战的方式来传授自己的对敌经验的同时,绪方也能光明正大地靠着这一场场的和学徒们的战斗来刷下大量的经验。

尽管因宝生剑馆的每一个人的实力都不怎么样的缘故,导致每一次战斗后能获得的经验值都不多。

实力最差的那一个,绪方打败他后个人等级的经验条仅获得了10点的经验值。

但好在宝生剑馆的学徒数够多。

有这还算可观的数量做打底,绪方的各条经验条都在稳步地增加。

而宝生剑馆的宝生馆主不仅有着宽广到能邀请绪方这个踢馆者来做剑馆的剑术指导的胸怀,还有着一颗谦虚的心。

这些天,宝生馆主也常常虚心地接受绪方的指导。

馆主的谦虚受教,也带动了馆内的学徒更加积极地去向绪方讨教。

连馆主都如此谦虚、这么大年纪了仍能不耻下问,我们这些当学生的岂能落后于师傅?

这就是馆内许多学生的心声。

在指点宝生剑馆的师徒们剑术的过程中,绪方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一个诨号——“一刀武士”。

这诨号是宝生剑馆的学徒们给他起的。

因为绪方不论是跟谁打,都是一刀秒杀。

没有人能接下绪方的一刀,也没人能闪过绪方的一刀——连他们的师傅都挡不住、闪不开绪方的一刀。

在绪方正式成为他们宝生剑馆的食客后的第一天,宝生馆主也因一时手痒而向绪方讨教。

而他的战果和他的学徒们一样——被绪方一刀秒杀。

渐渐的,宝生剑馆的学徒们开始称呼绪方为“一刀武士”。

宝生剑馆天黑之后会闭馆。

因此在天黑后,绪方就会离开剑馆,回旅店开始和阿町一起学习“虾夷语”。

在离开江户之前,绪方用极低的价钱从近藤正打工的那家北风屋的店主那购得一本“虾夷常用语教学”。

前段时间因为一直忙着赶路,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

所以绪方和阿町便打算于现在暂居锦野町的这段时间内,好好地学习虾夷的常用语。

学会虾夷的语言后,等到了虾夷地那边后说不定能派上什么意想不到的用处。

在学到深夜后,绪方便会开始自身体的伤势恢复地近乎痊愈后,每天都会和阿町做的事情。

绪方今年21岁,阿町今年18岁。

都正处于“食髓知味”、会如饥似渴的年纪。

二人每天都在探究彼此的体力极限是多少。

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在练剑——用这句话来形容绪方这几天的生活,再合适不过。

……

……

宽政二年(公元1790年),11月29日,夜晚——

锦野町作为有近10万人口的城町,自然是不缺澡堂。

在江户时代的城町中,只有那些大户人家,家中才会有浴室。

中下级武士及普通的市井小民,家中一般都是没有浴室的,想去洗澡的话,都得到城町的大澡堂里面洗澡。

所以大澡堂算是每座城町里面最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

绪方和阿町所住的那家旅店没有提供浴室的服务,让绪方非常遗憾。

不过在旅店的不远处倒有一家澡堂。

这些天绪方和阿町都在这家澡堂洗澡。

等之后去到虾夷地那种蛮荒烟瘴之地后,可能就再没有机会洗澡了。

所以绪方和阿町最近洗澡洗得特别勤,想趁着现在还有条件舒舒服服地洗个澡,赶紧多洗几次。

今夜,绪方和阿町在吃完晚饭后,便一如往常地再次来到这澡堂洗澡。

自从立志于振兴幕府的松平定信上任老中以来,已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程度不一的改革。

在民生上,松平定信也发出了许多改革命令。

比如——松平定信便对全国的澡堂进行了改制。

以前,许多的澡堂都是男女混浴,不分男浴和女浴。

所以那个时候,许多老色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澡堂泡澡的时光。

泡在温热的池水里面,和周围“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紧盯着石榴口,期待着下一个进到浴池里面的人会是一个妙龄美少女。

而在松平定信上任老中、掌握国家大权后,他认为澡堂不分男女,实在是有伤风化、败坏风气、颓人精神。

所以大笔一挥——要求全国所有的澡堂都必须分男浴、女浴,不可再有男女混浴的澡堂。

自这道命令下达后,那些男女混浴的澡堂连忙开始装修、整改。

现在,全国上下已经基本看不到那种能够男女混浴的澡堂。

据绪方所知——自松平定信发动这项“澡堂改革”后,上至武士,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似乎有相当多的人都对松平定信恨之入骨,希望松平定信能赶紧下台。

同时也听说——自从没有男女混浴的澡堂后,很多原本是男女混浴的澡堂的生意一下子变差了起来。

个中原因,也不难猜出——很多老色批失去了再来洗澡的动力。

没有办法再看女人的身体了,后半生还有什么洗澡的意义?

于是在“澡堂改革”发布后,许多失去了梦想的老色批“一蹶不振”。

绪方倒并不反感松平定信的这条“澡堂改革”。

不仅不反感,还认为它是一条难得的仁政、善政。

就像仍然没法欣赏月代头一样,绪方直到现在也难以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能接受男女混浴、会觉得男人和女人一起洗澡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在澡堂的门前和阿町道别后,绪方便进入了左边的男浴口,而阿町则进入了右边的女浴口。

绪方和阿町最近常来洗澡的这家澡堂的布置,属于目前很常见的澡堂布置。

共有上下两层楼,1楼是洗澡的地方,2楼则是休息间,洗完澡的客人们可以到2楼那里稍作休息,但只有男人才可以上到2楼休息。

1楼共有2个出入口,2个出入口都挂着布制的门帘。

这2片挂在不同出入口的门帘,其中一个上书“男汤”,另一个上书“女汤”。

日语中的“汤”有很多种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浴池”。

毋庸置疑——“男汤”和“女汤”之间有用厚厚的木墙隔开,老色批除了能听到一些从“女汤”那传来的声音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看不了。

不论是“男汤”还是“女汤”,里面的布置都是大同小异,在柜台那里交完钱后,先进到脱衣间脱衣服,然后再到冲澡间洗身。

冲澡间再往后便是泡澡用的浴池。

连接冲澡间和浴池的那个口,惯称为“石榴口”。

只有在冲澡间把身体洗干净后,才能穿过“石榴口”,到浴池里面泡澡。

迅速脱下了身上的衣服,在冲澡间简单地洗净了自己的身体后,绪方便穿过了石榴口,准备进入浴槽内泡澡。

现在大概是晚上的8点钟左右,在江户时代,这是澡堂生意最好的时候。

刚穿过石榴口,进到水汽弥漫的泡澡间后,绪方便看见澡堂里面已经有6成的空间都坐满了人。

用手指试了试水温——略微有些烫手,但在大冬天里,这样的水温正好。

将脖子以下的部位都浸到热水里面后,绪方游到某块可以人没那么多的地方后,静静地享受着这种被温热的浴池水包围的感觉。

绪方脸上的那块人皮面具的质量是真的高,能以假乱真也就罢了,还不怕被水汽打湿。

多亏了人皮面具的高质量,绪方这些天才能如此光明正大地到澡堂里面泡澡。

一直泡到手指的皮肤稍稍有些发皱,绪方才从浴池中起身。

擦干净身体,接着到脱衣间那穿好了自己带来的换洗衣物。

阿町的洗澡时间,要比绪方久上一些。

所以在换好了自己的衣服后,绪方便登上了澡堂的二楼,准备一边在澡堂二楼休息,一边等着阿町出浴。

澡堂的二楼在江户时代是相当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基本上所有的澡堂都会开设有专供洗完澡的男性客人们休息的二楼。

一些比较有空闲的男性客人们在洗完澡后都会上到二楼休息、游玩。

还没登上二楼、还只走在楼梯上时,绪方便听到顶上传来阵阵喧闹声。

踏上了最后一级的台阶,绪方便瞧见年龄不一的老少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打发着时间。

或是聚在一起讨论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话题。

或是拿来澡堂专门为客人们提供的将棋、围棋等娱乐用具在那。

这座澡堂的二楼,有工作人员支起一小摊,贩卖小吃、茶水,所以还有些人买来馒头、羊羹等小吃,一边吃着小吃一边喝着免费提供的茶水,好不快活。

因为所有澡堂的二楼都是不对女性开放的,所以在这里是根本看不到女性的身影的。

在场的所有人中,没有绪方相识的人,于是绪方默默地走到窗边,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以此来打发时间。

就在这时,绪方突然注意到自他身侧响起的响亮声音:

“好了!想听我讲我当年的打猎故事的人,都坐好咯!”

这道声音有些苍老,但却很有精神。

因为这道声音非常地响亮,所以直接把绪方的注意力给吸了过去。

绪方循声望去——这道声音的主人是个老大爷。

这老大爷看上去大概50多岁,头发白了一大半。

年纪虽大,但却精神矍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在他刚才的那道话音落下后,坐在他身前的6名年纪大概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立即双眼放光地围着这老大爷坐定。

“岛爷!”其中一名年轻人问道,“今天要讲些什么啊?”

“今天啊……今天就跟你们讲讲我年轻时在虾夷地那里猎食人巨熊的故事吧!”

——虾夷地?

听到这个词汇,绪方的眉头微微一挑。

“那也是一场非常惊险的打猎啊……嗯?足下,你要不要也一起来听听啊?”

老大爷注意到了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看着他的绪方,于是朝绪方抛出了邀请。

绪方指了指自己:“我也可以来旁听吗?”

“当然!”老大爷爽快地说道,“愿来听我故事的人越多,我就越开心!一起来听听吧!我的故事不会讲很长的。”

听听老大爷在虾夷地打猎的故事,说不定能收集到一些和虾夷地有关的情报——所以绪方也乐于趁着现在没事做,来听听老大爷在虾夷地猎熊的故事。

跟着那6名年轻人一起坐到这老大爷的身前后,老大爷移动着目光上下打量了绪方几遍,随后问道:

“没见过你啊,你是外乡人吗?”

“嗯。”绪方点点头,“因为一些事情,旅行至此。”

“自从爆发了‘天明饥馑’,我们东北这的匪徒数量变多后,会途径我们这的外乡人已经非常少见了啊。”老大爷苦笑了一下,“总之——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叫岛助,以前是一个居住在虾夷地的松前藩的又鬼。现在年纪大了,拉不动弓、打不了猎后,就搬到锦野町这里跟着女儿和女婿一起生活。”

“又鬼?”绪方的眼中浮现出几分惊讶,忍不住再次打量了几遍身前的这老大爷。

“外乡人,你知道‘又鬼’是什么吗?”

绪方点点头:“听说过。就是那种既种田又打猎的那种人,对吧?”

日本的东北地区和虾夷地一直都是“野生动物王国”。

鹿、狼、熊等各种野生动物众多。

熊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破坏力极其惊人,所以就数熊给人带来的威胁最大。

于是在东北和虾夷地诞生了一种特殊的人群。

他们在春季和夏季从事农业种植。在冬季和初春则结队在森林狩猎,主要就猎熊和猎鹿。

人们称东北地区和虾夷地的这帮既从事农业种植,也从事狩猎活动的人为“又鬼”。

“又鬼”其实是一句虾夷语,意思是是“冬季猎人”。

虽说以前有听说过又鬼这一有悠久历史的人群,但这还是绪方第一次亲眼看到又鬼。

“你既然知道又鬼是什么意思,那就好办。”岛助咧嘴一笑,“我也省得解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