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 官渡古镇2(1/2)
131章官渡古镇2
“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归”。(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官渡自古作为风景旅游名胜区,就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光顾流连的宝地。
官渡在古时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小渔村。早在唐代,“窝洞”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到了宋代,才由驻守的一位官员将这里划为自己直接管辖的治所,于窝洞置官渡县治,并修建了城池,这才有了之后这个古镇的繁荣。
沿着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边,叶欢两人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走进了古镇,饶有兴趣的看着那稍显破旧的百年土屋民居尚存,依然在风雨中兀立,这样的古老建筑群确也实属难得。
古镇外围云水淼霭,薰风无浪,风光如画。进入古镇里面,叶欢不久就看见这里的人穿衣服很是奇怪。
昆州有“四季同穿戴”的说法,叶欢在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但是到这儿看了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里的人穿衣服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完全是走两个极端,这估计也是昆州的穿戴特征,街上经常出现穿什么季节的衣服都有的现象,而且在这古镇上好象表现尤为明显。
古镇里庙宇很多,而且很多庙的整个庙身都是围绕“塔阁”而建的,庙门左右各有几间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大门两侧的两只耳朵,古镇上的人称这样的房子为耳房。形容的非常贴切,现在的许多老宅子还都留有耳房,只是在过去,中间的正房是给长辈住的,耳房是小辈人住的,有地位的差别。而现在的正房是用来居住,耳房现在则是用来储存家中的一些闲杂物品的地方了。
各个庙的大殿前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铁香炉,上面插满了善男信女敬奉的香火,殿内承设了一张香案,香案前面神台上供奉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塑像,背后的“观音送子图”上却是神态各异的观音与孩童形象。
到了古玩市场之后,叶欢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人家介绍昆州的古玩市场有欠发达,玩古的水平也有限了。
那门脸子里的物件都是什么玩意啊?叶欢不自禁的都有点为那卖家捏了把冷汗。这些哥们胆子也太肥了点,那赝品做的也太粗糙了,你就算要蒙那些个菜鸟,好歹也把它加工的细致点,再拿出来赚银子?
“干?干嘛?哎呦”。
就那破瓷瓶做成那付模样,这老板还愣是敢拍着胸脯对自己吹厉害,说这是他家里祖传的物件,因为保存的完好,才会显得这么新。叶欢当时看着他不停蠕动的嘴巴,恨不得上去扇他一耳光才感觉爽利点。叶欢哥俩一付被打败的模样,狼狈的从店铺了逃窜了出来,口中还小声暗骂道:“靠这都什么人呐?这市场内是卖古玩,还是卖大力丸?”。
叶欢现在到是颇为豁达,笑着道:“那两位老爷子是对古玩玉石感兴趣的主儿,咱们呢,碰运气能捡着漏最好,没有的话,也正好顺便逛一逛这昆州的风景名胜。要不,回去之后别人问起的时候,咱们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不也亏的慌。大家各取所需嘛,你敢保证到了其他古玩市场就一定能碰上大开门的物件?”。
当时在门脸子里看物件的时候,那个三十多岁,长的一脸横肉的老板,叶欢看他不像个做古玩生意的,到比侯群那在道上玩刀耍狠的更像是混子的模样。
两人现在这形象,加上这哥俩一人戴着一副墨镜的样子,看上去纯粹就像是一游手好闲的混子。而且曹勇看见市场里有些象是碰瓷的家伙,看自己哥俩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头,估计是在纳闷,这古玩市场什么时候来了两个和他们抢饭碗的同行
“哥们,咱们两个是不是上了那两个老头子的当了?怎么把咱们支到这个地儿来了?这是古玩市场嘛?”。
这里的游人与外面那风景胜地的其他地方游人如织的情况明显是两回事儿,叶欢哥俩漫步在古玩市场内,看着很多店铺前一副门可罗雀的模样,两人面面相觑间,都在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
闪闪发光的瓷瓶子也不经过“打磨”,“土浸”,“烟熏”,“酸咬”这些做旧手法处理,愣是敢在瓷瓶子下面堂而皇之的弄上宋代官窑的字样。叶欢那个汗啊,太阳,这都是从哪里跑出来的“二百五”做出的赝品?居然还掺杂着现代简化字?
说着,曹勇将地图乱糟糟的又塞回袋子里,拿出他刚买的几瓣柚子,递给叶欢一瓣之后,他自己在旁边无聊的大嚼起来。
“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