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章 交易4(1/2)
150章交易4
“兄弟,吱个声啊”。(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刘梅生再一次用胳膊肘轻轻捣了叶欢一下,凑过头来,低声的道:“我感觉这幅《石斋集》的拓本不怎么对劲,价格整的有点玄乎了?难道是“贼货”?以前他们可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的把“贼货”这样摆出来啊”。
叶欢笑着偷偷瞟了刘梅生一眼,他上次听侯群说过对方玩古董店一些趣事儿,知道这家伙现在也变得谨慎了,听说初期刚下水入行的时候,他可也没有少干那些打眼交学费的事儿。反正人家知道他刘总是大款,被别人可宰过不少次。据侯群当时大笑着透底说:刘梅生别墅库房里那一个大籽儿不值的坛坛罐罐可不少,都是当初打眼交的学费。
轻轻摇了摇头,叶欢刚才已经起了疑心,趁着众人全部都走下来,台子上没有任何遮拦的空档时,用眼中的灵气对着那幅《石斋集》拓本的卷轴扫视了一圈,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那幅卷轴在他眼中没有起到任何变化,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假货。
地下黑市文物交易虽然不是骗子集团,但他们也不保证每次的物品交易全部是真货。毕竟这几百上千年的古玩物品真假难辨,谁也不敢有这本事打包票说某样物品绝对是真货,这就造成了黑市交易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信誉差的主办方,故意掺杂一些少量的赝品在其中牟取暴利。
这样的事情,来参加黑市交易拍卖的人大多心知肚明,所以这些人个个全副武装,备好自己的工具,其实也就怕吃亏上当,了冤枉银子,到时候对方可不认你这个账。
而刘梅生刚才疑惑主办方拿出来是“贼货”,也有他的道理。“贼货”通常是指那些由国家文物部门,或是私人收藏家手里偷盗来的物品。这种物品哪怕是参与黑市交易的人都不愿意沾手的玩意。
“贼货”不同于“荒货”,“鬼货”,或是“水货”,其他几种形势的物品风险性不大,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出事情。例如“荒货”,它是指那些专门走街串巷,下到郊县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玩物品,这部分物品一般是古玩市场的主流,它讨厌的地方在于,最多是真假参半,其中人为鱼目混珠的赝品不少。
“鬼货”是指那些专业干盗墓勾当的人,挖掘盗窃古墓得到的古玩文物,虽然盗墓违法,但这种物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进入市场流通的,最多的就是通过地下黑市文物交易出货,这种物品在黑市交易中相当普遍。
而刘梅生这时却自己在打着小算盘,因为他多次参与这个地下黑市文物的交易,知道那些人只要再将价码稍微提高一点,其中有人肯定要提出来再次验货,就玩意儿有个讲究,在行内的圈子里叫复验。
主办方也认可这点,别人既然了大把的银子,要是到最后打眼交学费是他自己的事儿,可中途买货验货这也合情合理。
叶欢笑了笑,道:“你要是不放心,过一会儿再去注意看看它那落款就知道了。黄道周其人身跨几任皇帝,他的这幅《石斋集》是后期作品,应该是崇祯朝的时候所做的作品,而这幅落款却是万历四年,这漏洞有点大,我刚才伸长脖子看了一下,正好瞅到这玩意,其他的东西,我想也就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纯粹是浪费时间嘛”。
“四万八”
“是不是哦?”。
另外,刘梅生吃亏上当那么多次之后,他自己也研究过一些古玩字画的常识。别说这地下黑市文物的交易有假货是常事儿,就连国际著名的拍卖行一不留心也能搞出个赝品来。再说古玩造假历来就是防不胜防的一项长盛不衰的产业,各朝各代出现的造假高手层出不穷,每次要是在这黑市交易里碰不上假货到真是不正常了。
“赝品,别去碰他”。
而作伪古字画历来就是造假高手们最乐此不疲做的事情,那些专业造假人士不算,历朝历代的书画名家们大都也有这个恶趣味。远一点的唐伯虎,文征明等人穷的时候干过这事儿,近代的齐白石等名家也拿这玩意当一爱好,好象觉得弄出个以假乱真的名画是一件很大成就似得。
叶欢也不知道对方欢喜的原因是什么,听见刘梅生夸赞的时候,笑了笑没有说话。
叶欢轻轻的靠近对方笑了笑,道:“这《石斋集》拓本还真是吃香的玩意,当初小日本和台北故宫都宣称拥有这物品,到底也不知道他们哪个是真的,或者是当初拓本较多,两个都是真的,但我敢肯定这个却一点是假的”。
而从晚清末期的光绪皇帝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老北京的后门桥一带也崛起一只造假大军,圈内称作是后门造。这些专业造假人士弄出来的赝品完全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很多收藏,鉴赏的名家都曾在他们手里打眼上当吃过亏,普通人根本就没想看出真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