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章 拍卖行的猫腻(1/2)

250章拍卖行的猫腻

“周叔,这龙首听说不是在台湾嘛?怎么这次佳士得搞的拍卖会又有龙首要卖,到底这玩意是不是真的啊?”。(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叶欢拿着手中取得的这次拍卖会的资料,仔细了看过之后,向着身旁的周文博问道。他那天听说这次拍卖会有十二生肖铜兽首要拍卖,特意上网去搜索了一下关于这些珍贵文物的详细资料。

据2009年3月深圳卫视报道,中国台湾收藏家王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中的龙首目前就在台湾。王度说,台湾龙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状态良好。当时价值就为四五百万元台币。其收藏者本计划让龙首现身拍卖,但鉴于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风波,收藏者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让龙首等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现身。

周文博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呵呵谁知道呢,现在这些东西都是雾里看,新闻报道的那些东西,不看也罢。要是真想知道真相,估计到时候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能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就算自己也看不出来,最少落个心安点了”。

叶欢微微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拍卖行拍卖的所有物品中,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赝品。拍卖行也没有本事说自己所拍卖的所有物件都是真货。

拍卖行请专家来鉴定拍品真伪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上次叶欢还专门向自己那未来的丈母娘详细的请教了。记得当时季定邦告诉自己时,叶欢嘴巴张的老大。

在他印象中,他一直以为这是个神秘又挺牛叉的工作,以前一听说是“专家”,马上就想到火眼金睛什么的,好象觉得那些专家肯定都不会犯错似得。想不到知道的结果就是这样,当时他觉得自己去做这项工作,应该是最合适的了。

经过季定邦的详细解说叶欢才知道,原来为拍卖行做鉴定物品的大致有三种人。一是这个拍卖行各个部门的主管,他们都做了好多年,对大部分东西都有发言权。第二种人是业内比较知名的古董商,或是经纪人,那些所谓的行家,他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真金白银,刀尖上舔血换来的眼光,也是重要的参照。第三种就是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是在这个领域里公认的有研究成果的人。

而拍卖行70%—80%的拍品鉴定,在里面其实就是拍卖行一分钟的事儿,全靠他们目测,不需要第二分钟,也不需要去看资料。其实看熟了,鉴定很简单。还有10%—20%的东西还得二次鉴定,再把握得稳一点。

正规拍卖行只有佣金收入,内地的行情是12%,打造品牌是必须的。拍卖行就算给那些专家们的酬劳,也是象征性的。而且国际惯例是拍卖行卖出的拍品有五年的调整期,拿到东西五年之内如果确认是假,可以退货”。

季定邦当时还举例说,比如现在古玩市场中很火的明清官窑瓷。拍卖行把握不了时,感觉也许是真,也许是高仿品,就只能是要仔细研究,请多方发言,负责任的拍卖行不会将某个专家的人奉为圣旨,是要综合大家的意见定夺的。

他当时还是思量的时候,季定邦却又说道:“不过现在的收藏市场确实如此,95%都是赝品,但在相对专业的市场和领域中,这个比例基本上可以颠倒,95%的人在玩95%的真品。这么说,造假没有到耸人听闻的程度,但到了一个比较可怕的程度。

而那些古玩瓷器等物件又不会说话,只能凭拍卖行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约束来保证。但事实是,市场比法律,所谓的技术标准,甚至是政府的管制更有效,一家不能对拍品质量负责的拍卖行势必不能长期生存。

原来前一段时间,著名画僧史国良遭遇某拍卖行“强行拍卖伪作”一事,将书画拍卖行业的黑幕曝光在世人面前。

原因在于“京城拍卖行里的名家书画百分之**十都是伪作”。著名画家韩美林的这一席话如惊雷乍现,在他的提议下,37名京城当代书画家当时宣布联手抵制伪作拍卖的不良风气,他们拿出自己的真品筹办北京首次名人真迹专场拍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