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何以堪之(2/2)

太康公主年长知事,告诉思卿,“爹爹故意用裴康嫔试探阿娘,阿娘越没反应,爹爹越生气,现在爹爹更生阿娘的气了。”

思卿笑笑,“我都多大岁数了,哪里还在意这种孩童把戏?”

她又能怎么做?她曾是国朝权势最盛的中宫皇后,她曾经那么骄傲,如今她难道要去与那些年小的嫔妃去争夺帝王的恩宠吗?

十三年来战战兢兢,本以为天下平靖时可享一世安稳,没想到最后却无声无息地渐行渐远。

因为她曾对他动心,她的心格外痛。

太康公主见思卿在卜卦,于是道:“阿娘怎么又在弄这个?”

思卿叹了口气,一看卜得的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那年思卿退出京卫后,借口无聊,把白露初生前文卷都从汲古阁弄到西苑来读。有时她也心血来潮让府军卫去查些奇奇怪怪的闲事,萧绎对此不太过问。

熙宁二十六年夏末,她常常盯着一份白露初生前的手稿发呆。秋初金吾卫将军孙承赋护送她去慈恩寺替已故的皇太后做功德,归途中思卿道:“其实我一直知道你对露初有情,每年她的忌辰你都会去看她。她说她是孤女,她去世后我一直在找她的故乡,现下终于找到了。你愿意送她回乡,让她落叶归根吗?”

孙承赋于次日告假离京,他离京后思卿在正清殿偶然看见了沈江东的奏疏,仿佛萧绎让他去浙江做什么: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余杭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衢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繁,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官吏,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熙宁二十六年的中秋,今上大宴于西苑承明馆。女宾席上珠翠摇曳,席末有一位比思卿略年长的夫人思卿以前从未见过。这一位夫人生得温和娴雅,一看就是柔和而明朗的性情。从她的身边走过,会不由自主被她的沉静所感,会被她氤氲出的温柔的氛围裹住。这样稳定的心性气场,思卿以前只在傅临川身上见过。思卿心想,如果自己是男子,也必然想要娶这位夫人为室。温阳照水,常伴身侧。

周贵妃的挑牌这时候打了思卿的冠一下,思卿侧头,原来是周贵妃凑上来,两人离得太近了。周贵妃小声道:“喏,娘娘你瞧,先前太皇太后为陛下选立元后,除了仁诚皇后,还有一位淑女入围,就是席末那一位。陛下本来没选仁诚皇后,选了她,奈何太皇太后不同意,转头就把她嫁到了平城去。她夫家也算是平城望族,听说去岁在北境战场上立了功,如今她夫婿高升到京中来了。”

思卿听了微微一震,她从不知仁诚何皇后入宫前还有这段故事。

周贵妃还要说什么,思卿将她支开道:“端王太妃那边你去敬酒了么?”

本来以为会在一片颂圣声中度过这中秋佳节,谁知道席间忽然有眼生的谏官出列,“自平定定藩、北定边境,陛下勤政爱民、朝序民清。然近来却有宵小暗中散布消息,称已故东阁大学士叶秀峰不仅与抚州旧案牵连不清,还与陛下御极初江左的余案有关联,皇后更是被牵连其中。谣言四起,许多朝臣都收到了匿名的投书,有损威仪,还请陛下清查此事。”

内眷与外臣隔着屏风,屏风内所有的宫嫔命妇都看向思卿,包括席末那位娴静的夫人。思卿礼冠两侧的挑牌微微颤动,她一时觉得恍惚,现在在何时?自己究竟在何处?他们为什么这样看着自己……

这是一个噩梦成真的景象,梦境中无数次有人指着她道:“她与靖国公、余允和案余孽牵连不清。”这个人曾是何适之,曾是康王,曾是端王,曾是郑以勤,曾是徐文长,但她从未梦见过此情此景,在灯火煌煌的中秋佳节,在大宴之上,出身有爵之家的谏官公然指出她是余允和案的余孽。

宫中确实有一位余家的余孽,不是思卿,而是余允和之孙、贵妃周氏。

她看向贵妃周氏,周氏连忙闪避。

她恍惚中没有听见萧绎是怎么回答她的,仿佛只是搪塞,怪罪臣下打破中秋佳节的气氛。

她忽然想起在那个冰冷的雨夜,在仙居长公主疯狂控诉萧绎的尾声,长公主在她耳边轻声道:“我还有礼物,希望你喜欢。”

她侧头去问怜影,“昨晚你说是谁刚刚去世?”

“已病休的前刑部尚书杨万泉。”

曾经举荐江枫入仕,又在抚州案最危险的时候将江枫推入局中的刑部尚书杨万泉。难怪刑科总是出事,难怪徐文长死在刑科,难怪小敬王能够逃出刑科大牢,难怪江枫说小敬王逃狱后杨万泉对她有反常之举。

原来小敬王在帝京中还隐藏着这样一枚棋子,这个怕事又怕死的杨万泉,死前还是为仙居长公主做了最后一谋。

杨万泉如何知道她与余允和案余孽有关?是否知道她如何与余案产生的关联?

杨万泉如果是敬王府的人,小敬王当初为什么不揭穿自己?是为了报答她在小敬王与林波浮一事上的让步,还是担心一旦揭穿此事,会成为为靖国公、余允和案翻案的契机?

毕竟靖国公、余允和一狱由老敬王而起,翻案,是敬王府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仙居长公主生前为了防止颜家为靖国公府翻案而杀死颜陌溦,杨万泉既然要死,死前受仙居长公主之托孤注一掷,也就顾不得他的身后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