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去渤海州(2/2)
谭正文连忙点头,表示明白,他现在彻底地明白了杨泽的思路,那就是想要让一个地方对大方没有威胁,就得不停地挑动这个地方的各方势力不停地打仗!
通译松了口气,这个问题倒是很好回答,道:“势力在东北这一大片地方。算是最大的了,听说有披甲兵过万,不过比较分散,在渤海州城里。估计也就三四千兵马,那渤海州也不大,要是放在咱们中原。也就是一个中等县城的规模。”
通译出了杨泽的帐篷,站在门口,想了一下杨泽的问话,忍不住冒了一身的冷汗,听杨泽的意思,是要亲自去一趟渤海州,去见那个什么乞乞保连,而杨泽要去自然是要带通译的,那就必会带上自己了,这可真是太倒霉了!
杨泽想了片刻,有心想派人过去,比如说就派这个通译过去,和契单人说一声,让契单人去讨伐高勾丽人,如果契单人办事不利,那么他就有借口,把契单人给灭了,可却又不放心别人,毕竟这事很大,是涉及到大方帝国百年国运的事。
他也算是读过一些书的,这种挑拨离间的事看过不少,但都是看看就算,现在他在杨泽的带领下,自己也卷入了这种事,难免有些指点江山的意味,一时之间意气风发。
他咬牙切齿地下了狠心。又出了帐篷,找了块石头,又回了自己的帐篷,对着脑袋,狠狠地便来了一下子,第一下子砸的不够狠,只好又砸一下子,这才打得头破血流,他这才去找随军医生。说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让医生给他包扎,还熬了汤药,这才哼哼唧唧地回帐篷休息了。
谭正文道:“师父,你就放心,这里的事情交给徒儿办就好了,但你自己也要小心,可不要在渤海州那里出现意外,还是多带人手才是。”
如果以大唐来推论,那么大方帝国的威胁就来自这里,而且威胁正是由一个部族,慢慢发展起来,最后酿成大祸,既然他来了,就要把威胁掐死在萌芽当中。
谭正文大吃一惊,道:“师父,这太冒险了,难不成你是要攻打渤海州?不管怎么说那里也是我国的领土,那个藩王也没有造反的迹象,你去那里干嘛啊?”
杨泽笑道:“人多了反而会不安全,我带着木根,还有两个保镖就成,再带个通译,早去早回,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他说自己不太了解渤海州的事,但做为一个通译,就是靠和番邦打交道生活的人,他怎么可能会不了解契单人的情况呢,那乞乞保连可不是个善良之辈,相当地有野心了,自行收税,把大方帝国的领土当成是自家的领地,而且手下精兵强将极是嚣张,这种有野心有实力的人物,哪可能对中原军队的到来不怀戒心,说不定就会害了杨大将军,那自己岂不是也要跟着倒霉!
杨泽道:“我看地图,高勾丽人建的那几座小城,离渤海州不远,那么契单人一定知道高勾丽人的下落?”
通译越想越害怕,甚至都有连夜逃走的打算了,当官是好,可他只不过是个最基层的小官,靠着一点微薄的俸禄过活,顶多能有点儿小外快,可犯不着跟着杨泽一起去涉险,说不定会失了性命,那自己的一大家子靠谁养啊!
“他们向不向我大方的官府交税?啊,他们就算是官府了吗?”杨泽问道。
可他心中有些纳闷儿,杨大将军要想见乞乞保连,那么让乞乞保连来这里就行了,不用杨大将军亲自去的,别看乞乞保连是个郡王,可身份上却还是要低于杨泽的,藩王再牛气,也仅仅是个藩王,在右神武军的大将军跟前,藩王算个鸟!
杨泽一摆手,道:“不必。你只需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就成。这里的契单人占有渤海州,势力大不大?”
这事他不想公开,又找了常成功来,说了此事,让他派两个最勇悍的士兵随行,而且一定要是神箭手,装成猎人的模样,常成功听了之后,先是吃惊,随后便镇定下来,答应了杨泽,他却也不认为杨泽会出什么事,只要小心些也就成了,杨泽如化妆成行商,反而安全,要是以大将军的身份去,那才就不安全呢,当然他也无论如何不会答应。
一切准备停当,第二天一早,杨泽便化妆成了一个行商,是卖药材的,带着木根和两个化妆成猎户的勇士打算出发。
可出发之前,却碰上了个事儿。原来,通译们竟然全都病了,有的头疼,有的摔破了头,更有甚者,竟然拉肚子拉得虚脱,反正就是一个能跟着他走的通译都没有了!
杨泽知道他们怕死,不敢跟着自己去,可却也无可奈何,但去渤海州,不带通译是不行的,找来找去,竟然只找到了那爷孙三个,只好带他们走了,一来当翻译,二来当向导。
一行七人,一老四大两小,各骑了一匹马,往渤海州走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