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买买买(2/2)
在德间康快的见证下,白川枫和竹井博友分别在自己的合同上签下了字。
德间书店的问题谈妥了,那么另外一桩生意也可以提上桌面了。
那么德间康快会同意白川枫的接手请求吗?
“听说白川桑对映画界也比较感兴趣,并且有接手大映的期望?”
“正因为是同样类型的人,所以我才相信白川桑能理解这一点,您说是吧?”
还不到同期松竹、东宝的百分之五,可见情况是多么的糟糕。
“好,白川桑的爽快令人钦佩,不愧是霓虹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德间康快面露微笑。
更何况能成为一社之长,谁心里没有点自负的情绪。
要不然德间康快也不会考虑把大映出售了,因为真的就没什么利润。
“白川桑实不相瞒,大映确实遭遇了一些经营困难。
一个年轻气盛,一个固执强势。这可都是火药桶般的存在,稍有不合,不欢而散都是轻的。
与其为了争夺主导权,彼此闹得不可开交。
结果现在转眼之间就变卦了,他能不急?刚刚德间书店的生意,字可还没签呢。
“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不过考虑到和这位竹井师兄的关系,白川枫稍稍溢价了一些,20亿拿下了这部分的股权。
白川枫心里有自己的计较,他现在没有解释什么,而是和德间康快谈起了大映的估值。
“诶?”边上的竹井博友则有些不明所以,他怎么看不懂这两人的操作。
白川枫还没自大到自己走到哪里,那里的人就个个俯首称臣的地步。
不过白川枫此时并不追求对德间书店的主导权,因为白川控股确实从未涉足过传媒业。
“未来在某些领域如果条件适合,德间书店在寻求合作方的时候,需要第一时间考虑白川控股旗下的子会社。
作为在40年代初就成立的大映,这几十年间拍过数百部电影。
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即使现在把德间书店完全交给他,他也还是要依赖德间康快的坐镇。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刚刚德间桑说的是,不会完全放弃大映?”白川枫敏锐的捕捉到了对方的话外音。
不过白川枫却意外的直接点头答应,“德间桑开个价吧。”
同时竹井博友手里的股份,也不足以支持白川枫去争夺德间书店的主导权。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不影响白川枫为自家争取好处啊。
德间书店的总估值在单独剥离了大映之后,大概是53亿日元。
作为创始人之一,竹井博友持有德间书店33%的股份。
此刻德间康快听到白川枫开出的条件,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
后来在德间书店的主持下重新恢复经营,但那时总资产也不过2亿日元。
“为了保证德间书店在传媒界的版图完整,至少目前大映不能脱离德间书店的主导。”
德间康快家族则占据了47%的份额,剩下的20%是来自读卖电视台的务田光雄出资。
至于家族后辈的未来?能保持足够的股份不丢就不错啦。
要不然书店的前面,也不会冠上“德间”这两个字了。
如今在德间书店的经营之下,虽然大映的情况比之前要好了一些,但是依旧够呛。
现在拿这么一大笔钱,去投资不动产他不香吗?
这三方都是德间书店最原始的出资人,如今为了进军不动产业,竹井博友却是准备率先退出了。
但是德间书店不会完全放弃大映,它在会社内部还有其他重任。”
最早的大映因为经营失败,被逼的从东证二部退市,可见情况之糟糕。
虽然白川电器的市值远超德间书店,但是他坚信在传媒领域,德间书店要比白川电器专业的多。
此外为了培养自己的传媒人才,大映内部的其他岗位,白川控股也会安排自己人来学习研究。
那还不如先入股德间书店,一边培养自己的传媒人才,一边静候来日。
怎么看,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
再单独开发一种格式和设备,专门用来播放压制在光盘里的老电影总可以吧。
这才是白川枫想接手大映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不依靠德间书店的关系直接拿影片授权?因为大映便宜啊。
同样看着他们签了字的德间康快也松了口气,有了卖大映的这笔钱,自己的影视化战略总算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这位白川桑内里的心思同样不简单呢,不愧是被誉为霓虹近代以来最成功的企业家,野心、耐心一样不缺。
德间康快最后一句是对着白川枫说的,同时他的眼神也再次落到了对方身上。
这方面的计划书,您需要过目吗?”
虽说德间书店依旧会主导大映,但是毕竟现在的大股东是白川控股,该有的尊重德间康快还是给予了。
“《风之谷》?”
刚刚拿下大映就迎来了一个电影项目,老实说白川枫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