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初代帆船(求票票求订阅)(1/2)
第509章 初代帆船(求票票求订阅)
内河行船其实还是老一套标准,稍微对船舶懂一点的就知道,首先是吃水浅,船底要尽可能的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通过性。
内陆河水位大多都没多深,船舶吃水太深的话,是很容易搁浅的。
其次就是低干舷,也就是水线以上的部分比较低,船舷距离水面一般也就一米左右,这一点就是由吃水深度决定的,毕竟吃水浅的船,水线以下本来就没多少东西,如果再把上层建筑做的太高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船舶重心不稳,一股大风过来就有可能把船吹翻。
其它的像是船艏和船艉,这个是平是尖还是圆的就没多重要了,反正是在内陆河航行,也没多大区别。
当然,这些都是不重要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次罗冲准备开始生产桨帆船,也就是以风帆为动力,逆流或顶风时可以船桨提供动力的船只。
另外,考虑到现在还没有人懂得操纵帆船的技术,所以罗冲准备给初代的船帆设计为中式硬帆,目的当然是为了操作简单,学得快,易上手了。
根据船帆的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古中国大部分都是纵帆式的硬帆,这个即使没见过实物,在影视剧中也不难看见。
中式的纵硬帆,是一个竖着的长方形,帆面为双层结构,里面有很多横着的竹竿插在里面作支撑,提升帆面的受力强度,而且还便于转动船帆的受风方向,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站在下面像升旗一样把帆升上去就行了,操作十分简单,但是船只的灵活性较差。
西方的帆船,后期基本上都是横帆式的软帆,桅杆上绑了好几层横梁,船帆也从上到下分成了四五节,而且帆布里面也没夹竹竿木棍之类的支撑物,操作也十分麻烦,甚至需要水手在桅杆上爬上爬下,非常危险,看过加勒比海盗的对此应该十分有印象。
这次带着图纸来到浏阳郡,就是想早点让自己设计的船只下水。
为了汉部落的第一型帆船,罗冲可谓是煞费苦心,光是铅笔画的草图都有厚厚一沓,虽然他自己画的也不咋标准吧,但是好歹自己能够看懂。
船厂的位置就在岸边,大小也有一个坊市那么大,之所以搞那么大的占地面积,是因为这里不止是用来造船的,还有木料堆放处,毕竟刚砍的木头可不能拿来做船,必须要阴干一年以上的时间在才。
不过有一弊就有一利,这种横帆式的软帆,虽然操作起来麻烦的鸭皮,但是对于风力的运用却能达到最大化,主帆,副帆,尾帆,前桅三角帆,多种风帆组合起来使用,可以让船只更加的灵活,甚至可以做到让船只在逆风中航行。
这个尺寸有多大呢,按照普通平房的尺寸,差不多就是两间房子宽,六间房子长。
考虑到船比较小的问题,也没必要再专门挖个带水的船坞,直接就在岸边建一个船坊就好了,干船坞开工,做好了直接推着就能下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