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汉部落的财政收支(求票票求订阅)(1/2)
第540章 汉部落的财政收支(求票票求订阅)
在没有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以前,甚至连一条正经的路都没有之前,水路运输算是自然条件下最便捷,效率最高的运输道路了。
就像贝尔说过的那句话,河流就是丛林中的高速公路。
罗冲自然也是深有体会,所以除了使团的事情之外,目前汉部落所有的事情当中,最让他关心的就是新设郡县的建设发展,另一个就是帆船探险队的事情了,尽快开发新航路,是目前汉部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新式帆船这段时间已经下水了五艘,这要多少钱?
大概每艘船两万上下吧。
嗯,在人均月工资30块的情况下
一艘八米长的方头木船售价才1000元,帆船就差那么多,为何,因为成本实在是压不下来。
也许有人不明白,不就是一堆木头吗,山上还不有的是,想砍多少有多少,又不要钱,成本能有多高?
其实不然,山上的树确实不要钱,砍多少也没人管你,但是那么大的树,整根的从山上运下来,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牛马?
教这个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们多么精通法律条款,而是为了教学本身的这个普法过程。
再加上新设郡县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资,百姓们从工坊购买这些东西,也是能一些钱的,总体上来说,新设的郡县能勉强达到财政收支平衡,这就算罗冲经营的比较好了。
采盐,炼铁,织布,这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因为老百姓需要吃盐,就只能从官方这里买,需要农具,也只能从官方买,穿衣,也要买布,而汉部落目前又基本上没有私人作坊,整体制造业基本上被国企垄断。
每张船帆都是双层的麻布,这些又要不少的钱。
八岁入学,用前两年的时间学习《诗词精选》和《初级算数》,完成初步的汉字读写,四则混合运算。
刚砍下来的湿木头是不能用来制作东西的,必须要阴干一年以上,才能加工成木材使用,也就是说,现在砍的树,都是给未来一两年准备的。
可是飞机能算在航母的造价上吗?航母不是船吗?
人吃马嚼的哪样不是成本,木材为什么那么贵,还不是运输费比较贵。
但罗冲还是觉得收入不够多,因为汉部落马上又会有增加一项十分巨大的财政支出,那就是教育投资
这个了解一下就好了,根本没法深究,难道你还能告诉他们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那么请问一氧化碳是什么?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很大的科目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完全是投入,还看不到一点盈利。
这特酿没有高倍电子显微镜,罗冲也不知道怎么证明啊。
最后就是《自然》和《汉律》这两本书了,一本是内容广泛的科普类书籍,一本是针对性很强的法律书籍,这两本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甚至是大航海时期的风帆战舰,那也是把一百多门铁炮的成本算在船的造价上的,原因很简单,没有那几百吨的铁炮,你还叫战舰吗?
另外就是大量的使用奴隶,这些只需要管饭,也是不用钱的,而粮食,官府收上来的粮税多的是。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没有飞机的航母,那还叫航母吗?所以由飞机和船组成的这个共同体,才能被称为航母。
这么做的目的,首先,让他们完全学会并理解书中的内容,那显然不太现实的。
什么叫义务教育,就是说,你不能收学费,学杂费更不要想,除了学生自己要买的笔啊,本子啊,课外书之类的,其他完全是免费的,而且你还要自己垫付所有老师的工资,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支出。
不过即便如此,每艘造价两万左右的帆船也是让罗冲的肉疼,但是又不能不这个钱,这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再说,如果真的能把水路航运开发出来,对于收入来说只会增长,也就是说,这个钱投资出去,将来绝对不会赔本,只是想要盈利比较慢罢了。
另外开支方面,汉部落由于这两年在玩儿命搞建设,的钱也是大把大把的。
当然这指的大件商品,像是做个鞋,编个筐,这种事情,官方可不会去专门办个工坊跟老百姓抢利益。
那什么是普及教育呢,意味着汉部落需要建设很多的学校,用来保障教学环境,还需要大量的一线师资力量,这都是要大钱的啊。
算在飞机上了,一架舰载机少说两个亿,一艘航母就将近40架,米国的大航母能装备上百架,光是飞机的成本就要一两百亿了。
最后一项才是对外贸易,而目前对外贸易最大的单子,就是鑫部落的马车订单,两轮的马车,鑫部落需要很多,而汉部落的报价,这样的一辆车,也没比船便宜多少,虽然不是用现金支付,但是用牛马折算一下,也绝对不低于1000块。
小孩到了八岁,不管男女都要强制入学,不上学父母获罪,不光罚钱,还要劳改。
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最多再过两代人,也就是二十多年之后,汉部落就没有法盲和文盲了。
教是肯定会教的,老师会带着你看,带着你读,给你讲解,但考试的时候不会给你考这个,因为这两本书本来就是科普用的,一本科普自然知识,一本是单纯的普法。
再有就是船的体积大了之后,需要的铁锚,铁钉之类的配件大幅上升,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没比木材的成本低到哪去。
或许有的人不明白,这玩意儿也要算在帆船的成本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