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煤矿开采计划(求票票求订阅)(2/2)
那里是湿地沼泽湖泊地形,首先就是水运条件便利,开采出来的原煤从游伏说的那个鹿部落装船,可以直接走浏阳河抵达大泽内的湖心岛。
这次的勘探队伍足有六十人,携带了很多的专用工具,罗冲又从游野那里抽调了一艘帆船,专门用来运送这些人,并且负责这支队伍的后勤补给。
所以只要把这两个项目综合起来,就能炼出焦炭。
现代科技发展之后,人们不仅掌握了水洗煤技术,或者说有条件进行水洗煤这个步骤,还有了一种分辨煤和矸石的快捷方法,那就是重液浮选技术。
就拿汉部落现在的情况来说,想要做到全民改烧煤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做到专事专用,供应最需要煤炭的部门,比如新钢郡的冶金厂,炼钢厂。
罗冲的想法是,建立两座相邻的干馏塔,干馏塔分为两层,下层烧煤提供热量,上层用来放需要反应的原料,一座用来炼焦,一座用来炼生石灰。
第三是矿脉的走向和辐射面积,以及煤矿的储量,以现在的探测技术,就是从发现的矿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到处打井,隔几百米或者一里地就挖开看看,看看哪里有矿。
但是用来炼钢的话,普通的煤炭效果没多大,还必须炼成焦炭再说。
最后可以再装船,顺着下游经过朝阳河进入汝阳河,再直接运到新钢郡的钢厂去,还可以顺道把盐湖的水弄回去。
还有关于矸石的运用,对于这种氧化钙矿物的运用,现代一般是和煤矿混合之后给火力发电厂使用,或者用来当建材使用,因为氧化钙实际上和生石灰是差不多的玩意儿,是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材料。
至于这两个工厂的选址,罗冲也想好了,综合各方的运输条件,还有污染物排放的问题,直接把工厂建在浏阳郡东边的大泽里是最好的。
所以汉部落想要利用这个煤矿的话,不仅要建一个洗煤厂,还要建一个炼焦厂,不然没什么意义。
罗冲把这些和煤矿相关的知识在脑中快速捋了一遍,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因为这些都是对新发现的煤矿后续怎么开采,怎么做到利用最大化,怎么做到降低污染风险,都是用得到的知识。
然后直接在湖心岛进行选煤的作业,把煤炭和矸石分选出来,经过堆场和晾场晾干之后,再把精选煤炭运到炼焦厂炼焦,一部分用来当燃料,一部分炼成焦炭。
盐水比淡水密度大,这是众人皆知的,比如地球的死海,就是那个有名的盐湖,人在里面即使不划水,也只会飘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洗煤厂好弄,把盐湖的水弄过来,再搞一个浮选池,还有堆场和晾场就够了,难度不是很大,以汉部落现在的情况,是完全可以干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加热石灰石,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最后可以得到生石灰。
所以游伏很快又发了一封信回去,上面说跟鹿部落沟通的事可以交给他,但需要罗冲的人力支援,最好专门送一个地质勘探队过来,不然他不好办,而且他们的船队里也没带那些专业的采矿工具,比如钢头十字镐,长柄锤,钢钎一类的东西,还有各种测量工具。
烧过煤的人一定知道这种恶心人的玩意儿,明明模样长的跟煤一样,但它就是不好烧。
回信很快就被罗冲用飞鹰传书送了回去,在第二天的下午就到了游伏的手里,不过罗冲回复的内容却是让他既喜又愁。
目的是稳住他们,打听清楚煤矿的具体位置,然后想办法派几个人到煤矿实地勘察一下情况。
回信到了罗冲手中之后,他也是很快的从铁矿区和铜矿区抽调了人手,要论起采矿和探矿来,大力自然是不二人选,也一直主持着铁矿区的采矿工作,但是如果把他调离,铁矿区那边就没有罗冲放心的人了,所以他只好派了羽毛过去领队。
没错,矸石和纯煤看起来外表是一样的,这也是古代选煤最大的难题。
第一是地理地貌,那里是平原还是山地,具不具备大量开采的条件,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路好不好走,有没有通车的可能,罗冲可没打算让人一筐一筐的从矿里背出来,那效率就太低了,而且消耗的人力也太大。
这就是,重液,浮选。
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往干馏的容器里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阻止火焰燃烧就行了。
侦察储量的方法,那就是打深井,挖开看看煤矿到底有多深,当然这个是要看能力来定的,没必要钻牛角尖,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沼泽有稀释降级污染物的功能,号称星球的‘肾’,这个前面也是说过的,是目前自然条件下处理污染排放最好的选择,再加上现在汉部落的开采和生产量不大,所以完全没问题。
但是地质考察船不一样,他们是后来的,走的都是查明情况的‘老路’,所以为了追赶速度,一直都是满帆前进,而且还夜航,大晚上的都不停船。
反正走的是水路,百米多宽的河道,根本不需要担心会迷路,也不会跑错方向,直接顺流而下就得了,更不会有冲出马路那一说,想把帆船开上岸,那也是需要点技术的,所以总的来说,夜航实际上很安全,比在陆地上都要安全。
也就是在地质考察船紧赶慢赶的情况下,这艘船日夜兼程,从出发到抵达鹿部落,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确切的说,是一天一夜,再加半个白天,速度快的一批。
也就是当汉部落的第四艘大船抵达的时候,鹿部落的人都惊呆了,他们这才意识到汉部落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强大,这样的巨无霸大船,一艘接一艘的出现,这到底是有多少这样的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