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长们(求票票求订阅)(1/2)

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长们(求票票求订阅)

之所以把浏阳郡的学校建那么大,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常住人口多,浏阳郡的几个坊市,外加附近的那些乡里,总人口都在两万以上,而且以后肯定也是要继续发展扩大的,所以把底子先搞大一点也没什么问题,省的以后扩建的时候再那么麻烦。

其他的郡县都是新设郡县,百姓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现在让他们供孩子上学那是不可能了,再说那些地方的学校还没建好,罗冲手里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师资力量,只能以后再说了。

所以汉部落的第一个学年,罗冲是计划两边三个郡最少招够六千名新生的,汉阳城这边两千五,浏阳郡三千五,他们那边人口基数大,完全招的出来那么多的学生。

还有就是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原因,罗冲现在最多能拿出来一百名老师,按照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一个班六十人的话,正好能管理六千人,招的再多也凑不出多余的老师了。

另外关于老师的快速培养方面,罗冲也借用了现代的模式,汉部落主科就两大类,语文和数学,那么就可以按照老师的特长分类教学,要知道,这些知识只能老师先学会了,然后才能去教学生,所以老师的压力更大。

但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罗冲采用了现代的专科教育模式,意思就是按学科分老师,而不是按照班级来分,爱好数学,擅长数学的老师可以只学习数学,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背语文书上面,只要他识字就行,这样等他学成之后,就可以只教数学课,别的都不用管,语文老师同理。

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老师,等到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最少两个班。

比如胡老师是教语文的,但是不会数学,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朱老师是教数学的,但是不会写文章,他们俩就可以作为搭档,同时教一班和二班,一个专教两个班语文课,一个专教数学课,两个人分别给两个班当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的问题。

当然,现代的老师虽然也这么教,但也是要讲究全面发展的,不过这种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应急机制下的快速培养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培训出合格的老师。

于是就有人转了转脑筋,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蒙混过关,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来。

“啊?!还要到官署开证明?!”

入学不需要交学费和书费,只用自己准备文具和书包就行,文具在学校出售,学生着装必须穿戴干净整齐,长袖上衣,长裤,步袜,鞋子或靴子,另准备喝水容器一个。

检查了一圈书籍和教师们的准备情况,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罗冲就放心的离开了学校,转身去了教学楼旁边的官署大楼,然后召集那些管事的官员开会,给他们布置今年的招生任务。

“大人,我们家孩子前些天烧水烫伤了脚,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呢,这个学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啊,哦,这个,那个,我就不去开证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烫的,我估摸着到这月底应该就好透了,到时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学。”刚才扯谎的家伙一看瞒不住了,再闹大了说不准人家再跑到他家里检查,到时候肯定会判个故意阻止孩子上学的,又是罚款又是劳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赶尽找借口给自己圆了过去。

而人群里同样想要找借口不去上学的,听到还要去官署开证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被包围着的小吏再次说道。

“哦——”

上学的地方就是学校,在咱们郡官署那边,有一片大高楼,那就是学校,上学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后每天早上去上学。”小吏再次对着人群解释道。

小吏看到他这样,也只是扫了他一眼,并没有当场揭穿出来,毕竟说出来了两边脸上都不看,除了能罚他点钱之外,还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大人,这个学要上到什么时候啊?”

“不是干活儿,上学就是去学校上课学习,学认字写字,懂了吗。”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边,给围着自己的众人解释道。

那刚才说话的农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但还是不太明白。

但如果你是瞒报,或者没伤,就按不服从诏令,无理由阻止孩子上学来处理,罚五百元钱,两口子去给官家干两个月的劳役去吧,你们自己都想好了。”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他们将来能不能正式上岗,别到时候本来学的都不错,结果等到上课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几十个小孩盯着自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那就太完蛋了,所以提前熟悉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只要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语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他们就是同族,汉部落不以姓氏和人种来区分是不是同族,就算他不是同族,不会说汉语,只要教会了他们,那他们也一样是同族。

无故不让孩子上学者,父母有罪,罚款五百元,充劳役两个月。

“你以为呢,当然要去开证明了,怎么,你还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脸瞪着他说道。

没错,这些学生都是老师,但这些老师也都是学生,他们必须轮流到前面讲课,谁也不能落下,一方面是训练他们的讲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训练板书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提前熟悉上课的流程和教学的氛围。

“这个我说不好,可能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