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 不像好人(1/2)

第1500章 不像好人

“什么情况啊?”

朱小林私下里呿呿道:“这是有人急眼了?”

“你不也急眼了?”

李怀德撇了他一眼,老神在在地哼唧着讲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领导高瞻远瞩。”

“呵呵——”朱小林给了他一个别装哔,咱们在一起混了十几年,谁特么还不知道谁的。

李学武倒是很认真地听着赵主任讲话,这位一上来便全是干的,半点含糊都没有。

就在赵主任讲到纪律要求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阵说话声,随后便有秘书走进会议室,同赵之南背着耳朵说了两句。

赵之南抬了抬眉毛,点头过后看向众人讲道:“李副主任来看大家了,大家鼓掌欢迎。”

众人在错愕中机械地鼓起了掌,还没反应过来呢,直到门口出现了李副主任的身影。

这一阵会议室内的掌声才真正地热烈了起来。

李副主任在政务院、经济工作委员会任副组长,主要负责财政、银行、外贸、财经、卫生和直属口等重要工作领域。

后世对他的工作评价是:为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经济智慧和谨慎管理为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副主任是这一次访问团的团长,而访问团主要由外贸和工业系统的单位负责人组成。

李学武是有看见外贸系统的人,不过没打过交道,双方住的楼层和活动范围也不一样。

访问团分外贸和工业系统两个支队,各支队又分成了几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一名外事干部负责。

李怀德、朱小林几人便自行组成了一个小队,李学武当然也在其中。

今天这一次是集体开大会,外贸和工业的代表就连座位选择都泾渭分明,倒也方便了彼此。

李副主任面色严肃地走进来,仔细地看了众人一眼,这才点点头讲道:“很有战斗力嘛——”

这个时候不需要抖机灵,更不需要回答,只要鼓掌就好了。

所以现场立即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李副主任穿着中山装,对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众人按了按手,道:“穿洋装不是让你们走洋路,是要让你们把这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去。”

“我看有些人还不是很适应这套衣服,有些人已经穿出了精气神。”

他的目光先是扫了众人,最后落在了红星钢铁集团代表的区域,明显是在讲李怀德和李学武。

就他们两个的西装最合身,也最挺精气神。

没办法,谁让李学武的要求明确,裁缝李广年手艺精湛呢,两人坐在众人中间如鹤立鸡群一般。

朱小林顺着领导的目光瞅了瞅,(谁是鸡?)

李怀德和李学武真忍得住,此时嘴角再比56式难压也得使劲压着,真的不能笑。

不仅不能笑,还得装出一副领导说的不是我,我没听懂领导话的表情。

嗯,就是淡淡地装哔。

一左一右,两人甚至坐姿都一样,抬手鼓掌的动作和表情也几乎没有差别。

如此精湛的演技自然夺得了全场与会人员的称赞:“真特么能装!”

“好!就是要有这种战斗准备!”

李副主任从峥嵘年代走来,身上带着血气和意志,这会儿讲话铿锵有力。

“你们是系统万里挑一的精兵悍将,是肩负国家工贸工作希望的勇士,这里就是你们的战场!”

他手指点着红星钢铁集团代表的方向,目的很明确地讲出了他的要求。

在阐述外事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时候,李副主任并没有讲太多的虚话套话,很直白地向众人以下命令的语气传达了组织的要求和决定。

别人听没听出来李学武不知道,他是听出来了,领导对他们的期望好像增加了很多啊。

这是出现什么变故了吗?

在来时的飞机上老李还悄悄同他讲了,这一次访问团体中有一部分人是带着合同来的。

这话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前期的谈判工作已经结束了,无论他们这些人能不能有所斩获,发布访问公告的时候面子上一定会过得去。

签了多少订单和合作协议,达成了多大价值的合作意向,都是本次访问的重点结果。

不然李副主任带着这么多人来干嘛了?

“我讲一个情况啊,也许大家已经看到了。”

李副主任态度十分认真地看着众人讲道:“这里对咱们的态度有些复杂,千万要谨慎小心。”

他手指点了点现场,缓缓点头强调道:“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与负责人沟通,不要意气用事。”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赵之南一眼,见对方点头,便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强调过了。

该说的都说了,他脸上的严肃表情也消散了一些,语气更是柔和了许多。

“我很理解大家出国一次很不容易,想要领略一下地区的风土人情。”

他点了点头,道:“可以,没问题,只要按要求进行报备,组织这边会提供帮助,对吧?”

“后勤组已经准备了行程方案。”赵之南给李副主任解释了一句,并向众人简单地进行了介绍。

主要是东柏林的一些景点,都在酒店周围,其实也没什么可逛的。

他也知道大家心中所想,便同李副主任轻声讲了几句。

李副主任倒是通情达理,笑着点了点头,道:“可以,给家人和朋友买礼物这很正常嘛,人之常情。”

他看向众人讲道:“出来一趟多不容易,在工作之余允许大家出去转转,但要注意安全。”

“考虑到大家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我们外事部的同事帮大家准备了出行和兑换的资金。”

赵之南接过话头,看向众人解释道:“每人100元,一会外事部秘书会给大家发放。”

“100元哪里够,多考虑一些。”

将要离开的李副主任同赵之南讲了一句,又同身边的秘书讲了几句。

赵之南得了领导的要求,这便对众人笑着讲道:“100元的基础不变,大家有需要兑换德国马克的可以找外事秘书帮忙,但有500元上限啊。”

这里说的德国马克不是联邦德国马克,而是民主德国马克,全名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一遍全称呢?

因为民主德国的货币名称改了三次,每一次都有马克两个字,但前面的字越来越多。

德国马克的只有两种面值,马克和芬尼,1马克=100芬尼,芬尼则有硬币体现。

此时国际上美元的价值还很坚挺,一般兑换会以美元汇率为标准来执行。

此前多是由英镑来换算,从去年开始就变了。

当然了,美元也坚挺不了两年了,马上金本位体系就要崩塌,那时候美元将迎来贬值海啸。

李学武清楚地记得这一点,他已经要求智库做出应对方案,港城东方时代银行的资产能不能再翻几十上百番就看这一遭的了。

此时国际汇率稳定,1美元兑换2.4618元rm币,1美元兑换3.66元德国马克,所以1元rm币约能兑换1.49元德国马克。

赵之南说了,外事部给大家准备了100元的福利,实际上给到他们手里的是149元德国马克。

140元整票,9元零钱,考虑的非常周到。

另有500元的兑换额度,就得自己去找秘书申请了,一共不到900马克在这里能买到什么?

哎——好东西可多了去了!

不要以后来的物价来衡量此时的物价,民主德国的物价同国内一样,均保持着低物价的水平。

将近900马克的资金绝对能给家人和朋友买到丰富且具有价值的礼物了。

不过你要买大件就不可能了,因为你也带不回去,飞机上哪里有那么多的位置给你装大件。

所以手表、怀表或者钢笔一类的小玩意才是首选。

朱小林已经在掐指头算钱了,他出来前是有所准备的,公事不能白来,私事当然也不能白来。

这个时候国内的工业水平普遍偏低,精密仪器和设备的技术匮乏,在老百姓眼里手表还是欧洲的好。

很直白的一点,以访问团成员的身份从这买了手表带回去是不需要交税的。

因为他们不走正常通道,谁来叫他们补税?

说不差钱,可真正要将这里购买的东西带回去卖掉,那也是小赚一笔的。

当然了,领导们不会这么做,那也太没面子了,可架不住那些秘书们心思活络。

有经常出国的领导不在乎这点小钱,秘书们会请示领导,使用领导的那个额度。

也有朱小林这样准备大采购的,自己的额度不够用,还想从周围人身上划拉点。

“老李,你买的东西多吗?”

等领导离开后,众人散会,出来的路上他同老李问了一句。

老李回头瞅了他一眼,没吱声。

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这点钱够不够用,你心里还没点哔数吗?

“您就别看我了——”

李学武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们家俩孩子,哥兄弟姐妹四个,一大家子人呢。”

“唉——”朱小林无奈地点了点头,道:“你说你年纪轻轻的,着急结什么婚啊。”

“这叫什么话——”

老李也是被他给气笑了,瞪了他一眼,道:“就因为你,我们秘书长还不能成家立业了?”

“哈哈哈——”

朱小林也是开玩笑,这会儿听见李怀德的话也是笑了起来。

李学武倒是没在意,同他轻声讲道:“您先用着,真不够了我再帮您想办法。”

“你有办法?”朱小林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你在这地儿有势力啊?”

“呵——”李学武好笑出声,同他讲道:“我跟您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哪有什么势力啊。”

四九城的人说话就这样,势力并不是完全的表面意思,有关系的含义。

“明天我不是要去办业务嘛,到时候兴许有机会呢。”他给朱小林挑了挑眉毛,意思点到就行了。

朱小林也懂了,笑着应道:“成,我记你一人情,等回国以后一定还你。”

“别跟他办事,忒小气。”

李怀德暼了他一眼,给李学武讲道:“他就会空口白牙的许诺赚人,他的人情值个屁钱。”

“你老李拆我的台是吧?”

朱小林不干了,瞅着李怀德戏谑道:“是不是看学武同志要帮我的忙,你嫉妒了?”

“成啊,你也别忘了你们李主任。”

他倒是会说话,笑着给李学武讲道:“哪怕是先可着他也别得罪了他,他这人可会给人穿小鞋了。”

“呵呵呵——”李学武听着他们互相攻讦,轻笑着讲道:“我尽力就是,但也只能顾着咱们自己。”

他特别点了一句,手上就比划了他们三个。

“当然,你放心——”

朱小林脸上认真了几分,道:“老哥办事你品就完了,不带给你差事的。”

李怀德并没有表态,他同李学武之间也不需要表态。

李学武刚刚说的,去外地办业务找机会兑换马克一事,他是不信的。

考察任务都是有外事部工作人员随行的,就算他能说会道,又能从人家手里换出来多少。

双方经济往来是有,但民间汇兑业务几乎没有。

李学武真正有关系的还是从港城过来的那些人,老李也很清楚这一点。

因为他不缺兑换额度,就基于这一点。

港城过来的那些人带了美元,在这里想要兑换马克不要太容易。

他当然不好给朱小林开这个口子,否则人情世故就没完没了了,多少钱都不够换的。

关键是这种行为也不太妥当,他是来参加活动的,不是来当二道贩子的。

再说了,兑换一分钱不能挣,但凡挣一分钱都得让人讲究死,面子就别想要了。

你说不赚钱,那些港城来的人怎么算?

人家跟你白玩啊?

所以自己用怎么都好说,他是不会开口子讨这个嫌的。

不过朱小林是哥们,这个面子又不能驳了,到底是由李学武出面来解决。

就朱小林一个人,多了他能换多少。

换多了不用李学武说,上面都会同他谈话,这一点克制相信朱小林还是有的。

****

1点30分会议结束,他们在小组外事负责人员的带领下出门,直接上了小巴车。

还是从机场来的那台车,未来几天的活动基本上都是这些小巴汽车。

李学武已经从同他对话那个秘书的嘴里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那堵世界著名的墙——柏林墙。

后世老特也在美墨线是建造了一堵墙,但那堵墙更像是赌气墙,跟寒战的标志柏林墙没法比。

“这东柏林没什么好看的了吗?”李怀德上车以后便皱眉问道:“千里迢迢来这里就为了看他们的墙?”

按外事交流惯例,第一站应该是去到双方有共同关系的纪念碑贡献圈,缅怀过去。

可这里是东德,曾经的“首骟”之地,哪里有什么值得他们缅怀的。

这里倒是有个纪念碑,可也不值得他们过去,因为这里埋葬着的是2000多名毛子。

“其实好看的有很多。”

外事秘书主动介绍道:“今天要去的柏林墙是对方要求组织的一次活动,接下来诸位想要游览东柏林,我可以做向导。”

“东柏林都有什么好去处?”

朱小林对这里已经失望透顶,所以没老李那么应激,问起来倒是希望有意外情况。

“除了现在要去的柏林墙,以及大家来时降落的柏林·舍纳菲尔德机场外,还可以看看共和国宫、亚历山大广场、世界时钟、柏林电视塔、柏林东站、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莱比锡布业大厅等等。”

秘书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景点,好像经常“带团旅游”似的,业务非常的熟练。

“好吃的去处呢?”李怀德直接问道:“有没有口味好的饭馆子?”

“领导,您就别对这里的餐馆抱有期望了。”

秘书笑了,讲道:“我在这工作4年,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吃一顿老家的家常菜。”

“呵呵呵——”朱小林轻笑着看向车窗外,随团车队已经启动,“欧洲人懂什么美食。”

“以前都说法餐好吃,在我看来就是瞎折腾。”

他对身边的李怀德讲道:“老大一张盘子,给你放两块肉,告诉你菜齐了。”

“哈哈哈——”李怀德忍不住笑出了声,因为他吃过法餐,就在国际饭店。

跟意大利人合作就这点好,什么都能给你带来。

说实在的,老李也不喜欢法餐,吃饭跟特么开会似的,还得按部就班。

李学武指了指车窗外聚集的人群,给两人做了示意。

李怀德和朱小林脸上的笑意齐齐消失不见,换上了严肃的表情,眉头皱的很深。

不用秘书翻译那些人举起来的牌子,如果是善意也不用板着一张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