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科学的福报 (第一更,求订阅)(1/2)

第263章 科学的福报 (第一更,求订阅)

1866年7月,旷日持久的美国内战,终于结束了。

这内战的结束,并没有什么胜利者,这场战争造成超过115万美国士兵死亡,60万士兵伤残,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尽管战争起于“奴隶制”,但当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不仅没有结束,甚至华盛顿还不得不承认南方的独立,尽管那位麦克莱伦总统,试图通过商议终结这场战争,甚至为了平息战争,他表示可以放弃解放奴隶。

但是因为对于北方的极端不信任。南方却坚定不移的选择了独立,这也是为什么谈判会如此漫长,甚至在去年又数次大打出手的原因。

但是最终,北方的民众厌倦了战争,面对离心坚决的南方,他们放弃了!

美国分裂了!

在美国国庆前,双方签署了条约,根据这份所谓的和平条约,美国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这一切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毕竟在死亡一百多万人之后,双方已经不可能再走到一起了。

分裂从谈判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美国分裂意味着什么呢?

朱先海暂时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华的“暴利时代”,随着这纸条约的签署,结束了。

可惜了,化学工业不够发达呀。空有理论而无法实现。对于个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折磨。不过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攻一下关。把什么瘦肉精之类的药物先搞出来。然后再弄出那个什么现代化规模化工业化养殖。

朱先海笑道。

他们亏本和南华又有什么关系呢?

“哎,可惜,这样的生意只能做上一次啊!”

趁着低价抄底,等高价再抛出,一个生意赚上两波,简直赢麻了,当然这也是因为资本充足,换成普通人肯定没办法做这个生意,但换在公司身上就不一样了。

在新临沂农场的养殖场,听着农场经理李旭东的解释,朱先海只是微微点下头,在林肯竞选失败之后,他就有意调整了南华的种植,这是为了避免经济上的破产,在美国内战引发的全球性的“植热潮”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埃及——它将过多的经济重心调整到了“暴利”的种植业上去,这使得国家整体的经济状况,已然呈现出了一种严重的畸形状态;而随着全球价的逐渐回落,破产在所难免。

屁关系没有!

那怕就是在华夏那边,农民破产了对南华也是好事啊——不破产,他们又怎么会移民呢?

调整一下心情,朱先海说道:

“欧洲的城市化导致他们对肉食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欧洲却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养牛,但是咱们这边却不一样,我们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牧场,而且我们已经开始把新鲜的冻肉出口到欧洲,利润非常可观,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个生意必定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

那场“植热”泡沫甚至还影响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农民因为大量种植,在植泡沫破裂时损失惨重。而南华的农场制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公司可以直接掌握农产品的种类种植,这让南华的农场得已从这场“泡沫”中抽身而出,转向新兴产业。

南华完全可以通过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中心的畜牧业为农业发展加入一个新的发动机。现在是时候进一步扩大牛肉出口贸易了。

在这样的感叹中,他离开了南华,前往北河一带的新建的农场视察,毕竟现在面粉、牛肉等农产品的出口,也是推进南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不能忽视的。

虽然在刚来南华时,朱先海曾计划把土地分配给移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基于利润等各方面的考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规模化农场,把移民变成农场工人,根据他们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或劳动贡献大小给以报酬。

在历史上,阿根廷就是依靠出口牛肉成为了接近发达国家的存在。当然了最后他们又被打回了原形。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未来的几十年之中,欧洲市场对于牛肉的需求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哎,好日子到头了……”

农场的规模化经营的好处是什么?

当然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的农作物以及牲畜养殖,比如在过去的几年,公司一直偏向种植,那是因为美国内战导致种植的利润大,在那个时候当然要大规模种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