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掌握世界的工具 (第一更,求订阅)(1/2)

第999章 掌握世界的工具 (第一更,求订阅)

在几万里的异国他乡,能够碰到老乡绝对一件让人非常欢喜的事情,即便是半个老乡,也算是有了一个熟人了。

更难得的是,他们居然是同路。

于是乎一路下来之后,乔致庸和这位李佑安熟悉了起来,而在得知他在银行工作之后,更是兴趣十足的和他聊起了银行,聊着聊着乔致庸就道出了他来大明的原因。

“……所以,这两年我一直都有把大德通改成钱庄的想法,毕竟,相比于茶庄,钱庄这个买卖更持久。”

看似漫不经心地弹了一下烟灰,李佑安又抽了一口烟说道。

“这么说,开钱庄是乔先生志在必得了?”

“差不多吧!”

办钱庄!

那可是乔致庸一直以来的愿望,山西那么多票号、钱庄那个挣钱不是像流水一样,所以办钱庄这个念头都在他的心里埋了十几年了,这次来大明,也是抱着考察一番,然后回山西办钱庄。

“钱庄。”

顿了一会,李佑安又抽了口烟,想了一会说道:

“我看不出这个钱庄有任何前途!”

面对乔致庸的问题,李佑安笑道。

“这我知道,华夏的币制混乱,重量上每两有漕平、关平、府库平足足不下十几种,高低悬殊超过5%,至于白银成色,从90%到98%,成色杂乱,毫无章法,所以国内经商做买卖就涉及到各色银两兑换,钱庄挣的是这个钱,有人说过带十两银子,在徐州进出几次钱庄,就一两不剩了,钱庄暴利可见一般,可也正因如此,乔先生以为,这样币制混乱的朝廷还会容忍多久?”

乔致庸不禁有点儿怀疑了。

这座城市的中心是那里?

原因无它——没有必要。

“李先生,您有所不知,国内与大明不同,国内的银两非但成色纷乱不一,甚至就连每两的重量也稍有不同,钱庄仅仅只靠银两兑换,利润就不可估量了。”

““废两改元”?这样的大事,国朝又岂能说动就动?”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应天,还是中都,迁的都是政府机构,至于金融机构、商业企业都是自然流动,南华和应天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它的繁荣,也和这有直接的关系——行政中心的迁移,并没有对当地经济造成多少的影响。

李佑安的回答,让乔致庸一愣,他说道。

现代金融业!

李佑安的话,让乔致庸一愣,他愣了一会,问道。

而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南华,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大量的官厅机构迁往应天,但是南华非但没有萧条,甚至比起过去更加繁荣了,人口刚刚超过三百万大关的南华,是大明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市,即便是应天也无法与之相比。

这一天,在帝国银行28层楼的楼顶办公室里,大明帝国银行总裁胡光墉坐在皮扶手椅上,他又一次瞥了一下眼前的报告,轻声自言自语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