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炸药奖,不,皇帝奖来了(第三更,(1/2)
第1066章 炸药奖,不,皇帝奖来了(第三更,求订阅)
有些人往《自然》杂志投稿,有些人则等待着最新的《自然》杂志上门。
《自然》杂志是大明最悠久的也是受科学界普遍关注的,而且颇具国际性影响类的周刊类科学杂志。1865年创刊于南华,从此之后,就成为大明最权威的科学杂志。当然也是深受学者们欢迎的学术类杂志。
和往常一样,在最新的《自然》出版后,都会被送到皇宫。
而朱大皇帝正是通过翻阅这种综合科学类杂志,来掌握大明的科技水平。
作为一位“拔苗者”,朱大皇帝自己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那些论文都是理论性,其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为了引导,引发大明学者对某些领域的研究。
其实,尽管是一名工科生,可是朱大皇帝所擅长的领域并不多,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咖,许多知识也就是略知“皮毛”而已。
可也就是这些“皮毛”让大明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整体的跃进,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是商城里的那些实物商品以及各种书籍,那些技术类的书籍才是大明真正崛起的本钱,而其中就有《自然》杂志。
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商城的《自然》杂志与外界的《自然》杂志内容,总会有一定的差别,其实,其它书籍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就是发展的必然,因为朱大皇帝总是在不断的把商城里的技术啦、商品实物引进入外界,这边的技术发展了,商城里的未来产品也发生了变化,那些技术书籍的内容,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需要朱大皇帝通过两本同期的《自然》期刊进行比对了。只需要稍微加一对比,就能够掌握大明的整体科学水平。
这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一种没有理论基础的设备。
然后呢?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直接推升了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导致现在大明帝国的科技水平,既有不少停留在19世纪同期水平,也有不少已经领先世界近半个世纪。
虽然,大明已经有了无线电台,那怕是早就实现了洲际无线电报通信……但是电磁波仍然“没有被证实”。
“《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怎么会?”
朱大皇帝匆匆的翻开这篇文章,这是一篇通过试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论文。
为什么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会呈现出这样的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
说白了,这也和朱大皇帝的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商城里的早期商品不过只是稍微领先世界几年而已,可是朱大皇帝却通过一已之力把某些产品给直接换代了,这又导致了商城产品更新换代。
现在被深深改变的,并不仅仅只有大明,还有全世界,也都受到影响,技术扩散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朱大皇帝之所以推出那些产品,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出口挣钱,毕竟办工厂本身就是为了挣钱的。
尽管对于外界来说,“帝国中央试验室”是一个“发明中心”,可只有朱大皇帝才知道,相比于实用发明,那里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先进科学理论的研究中心”。
但是,这种世界科技迭代,却有一个不足——理论基础的薄弱。早期南华的工业是以仿制开局,加上当时科研学者不足,这直接导致商城里许多领先时代的理论知识,无法被吸收,无法被研究。
可以说,朱大皇帝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世界科技迭代。
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他是当年朱大皇帝在欧洲亲自招揽的学者之一,两个人在飞艇上还有过一番交流。尽管在大明麦克斯韦开创了大明的电磁学,但直到四年前因病去世前,他都没能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而受到先进技术的影响,欧美的技术也在发展,他们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商城技术水平的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