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六十万亩(2/2)
两人正说说笑,唐清安进来了。
不但导致众多为皮岛供应粮食物资的商人破产,也导致了皮岛经济的破产。
目前朝廷在辽东的重心还是辽西走廊,金州虽然重要,却比不上辽西走廊关乎京城的安危。
甚至当地发生地震的时候,都在向朝廷上奏,请求“预筹毛帅之接济”。
这件事早已谈妥,史宗颜也不过是来走个形势,向唐清安所求生辰八字。
史宗颜听完唐清安的要求,开始提出自己的最终目的,唐清安闻言,沉吟了一番。
真正全力支持毛文龙的,是袁可立,唯一从大局观出发,长时间有效支持毛文龙的文官。
难怪这番能轻易的打退蛮族攻势,虽然有唐将军的指挥之功,地势的因素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军中兵甲不全,带甲者不足一成,还有连兵器都不全者。
唐清安坚定的说道。
第一个贵人,准确的说只是半个贵人,王化贞支持毛文龙出海,也是为了利用毛文龙,和熊廷弼政斗。
金州不失海岛,到底和大陆相连。
虽然山东船运经过金州,但是唐清安到底不能做的太过分,而且自有公文用度,岂是他能随意克扣的。
海岛上人没有饭吃,那就只能等死,金州则不同,没有饭吃,人心就会变化。
总兵府还没有什么奴婢丫鬟,都是些亲兵,由他们奉茶,上点心,刘承敏陪聊了好一会。
而且这件事也由他做不得主,只是把当地的形势记录下来,向布政使,按察使,左右参政等汇报,由他们这帮大佬商议。
史宗颜看向唐清安。
伟人曾说过,不怕事情难,就怕事情扎堆,事情一扎堆就解决不了了。
不但要修城,还要继续开垦荒地,每日消耗的口粮甚多,不足两月的用度。
这是向他们几家提要求了。
史宗颜一路来和刘承敏说话,见此人颇为有礼,不像寻常的武夫,且有身材高大魁梧有力,端的是一个强将模样。
可惜,不管是毛文龙,还是袁可立,都顶不住反对派的弹劾,袁可立最后下台。
现在来的一行人,他们的笔下,就决定了自己的目的能不能成功,因此唐清安放下一切事务,全程陪同他们。
毛文龙在镇江之胜又败后,快速的恢复实力,建立东江镇,可以说当时任登莱巡抚的袁可立,才是最大的功臣。
“如今金州百姓合计十三万有余,加上各岛人口四万余,如果不是蛮族在复州阻挠,今年有望破二十万人口。
等众人在平湖岛视察归来,金州城又是一番光景。
“这件事我做不得主,得回去问问父亲的想法,而且我估计父亲也要去信京城沟通一番。
唐清安没有信口开河。
“史兄,这件事请一定办成,没有这五万石粮食,金州不等敌人攻打,就会自行乱了。”
一则对方如今声名鹊起,二则来前参政苏观也有交代,所以从山东来的官员,虽然仍然倨傲,却又十分客气。
唐清安点点头。
袁崇焕之所以敢斩杀毛文龙,就是因为其身后无人。
和贾府定亲,唐清安没有什么不快的。
“刘兄弟,照你这般说来,原来你们结义兄弟有三个。”
现在不想办法把自身的基础打牢固,后面几年绝对就要受缺粮而困顿不前。
现在不少田主要么回了关内,要么没了踪影,只留有三分之一,趁着这个机会,我准备彻底清查金州田地,归为军田之用,一年才可养活几十万人。”
所以对毛文龙并不是全力的支持。
不过这般所见,那官员心里也更加的放心,按捺下来心里隐隐的担忧。
早先,几家就已经发力,在朝中确定每年供应金州兵一万一千石粮食,供养金州兵。
“史兄,我来晚了,恕罪恕罪。”
后面的土地也挖了地基,现在各沟里的民夫都在夯实土地,坑外几处堆积了山高的石砖青石。
复州得粮万石,金州得粮三万石,加上我军中所得,合计也才四万两千石。
“五万石吧,至少不让我治下发生人吃人的事情。”
金州城北墙外的护城河,两端也在扩建,一直延伸海岸,直接隔断开了。
前番积粮豆料草百万至登州,也只够辽西十余万兵马的用度。
“有必要。”
“我这里和辽西不同,不救辽民则会为老奴所用,救一分则消耗老奴一分的潜力,虽然目前看不到成效,却是老成之道。”
既然如此,金州六十万亩田就是后手。
这六十万亩田能充分的用之于民,就是自己能养活百万辽民的关键所在。
这就是他想出来的势。
破蛮族的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