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内院谈机密(2/2)

强行改制,那就要认可金州四十余万民众,就要设立官员去治理,需要运物资来救治这四十余万民。

没有正当的理由,是不好随便更改的。

而且朝廷目前还没有谈起金州的事,所以接下来,就看三弟在京城的手段。

例如武官中品级最高的赵缑用,原先就是挂辽东都司卫指挥佥事的从三品武官,如今已提拔至正三品。

虽然会更加放权给大哥,同样,既然北镇和锦州都开始了制衡,那么要不了多久,金州也会如此。

其实如果只是如此,也并不算什么,几万兵而已。

听到帘子里传来的声音,刘承敏回过神来,看了周氏和晴雯一眼。

北镇的辽东节度使李达祖,他北镇的地盘也不算小,因为扼守辽西门户,旗下兵力最高达到十万人。

可是将军说,金州未来还要过一两年里的苦日子,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辽西比金州重要,所以先委屈金州,因此大哥才借机抱屈,主动解散一万军队。

整个辽西也才三十余万民众,且分到锦州,北镇各地,又和山海关相连,不像金州孤悬海外。

明面的称赞倒不算什么,私下里也称赞,就很了不得了。

而把这一两年熬过去,那么以后的金州镇江,将会犹如磐石一般坚硬。”

不管是谁的书信,只要通过金州的船寄到山东,都会被悄悄的打开,然后还原成原样寄出去。

刘承敏随大哥离开金陵,坐船去京城,那段时间他可是狠狠的见识过贾府下人的傲慢。

冯胜之,赵缑用……

但是作为读书人,他一样对朝廷感恩戴德,在金州任劳任怨,谨慎的办差。

北镇因此逐渐势弱成为后方,营兵才有数千而已。

嫂子果然不同寻常,能从言语中,抓到最重要的地方。

出海麾下才八百名的一名小小的备御,不到三年里,先后光复了金州,收复了镇江。

所以金州需要大嫂和我用心维护起来,不让大哥在金州的威信下滑。”

“金州随着将军的治理,如今日子好过了起来,就算派来人制衡将军,倒也是无碍。

如果以山东巡抚兼之,这是最好的结局,大哥说他也不能肯定,而如今镇江又离不开他。

“大哥说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将会是金州镇江,发展最为极端的一两年,同样也是最危险时候。

一则可以让朝廷不好再轻易减持金州的份额,二则也可以让朝廷松口气,不至于过分的为难。

他这个大嫂,真的不简单。

后方锦州调度辽东的辽东经略史鼐,兵力最高也有七万人。

也算是对得起她和大哥的那份机缘。

不管是朝廷,还是辽东经略史鼐,包括自己跟着大哥出海前,都没有想到大哥会扩展的这么快。

贾府的鸳鸯回信,说老太太很不满,说她既然跟着秦氏到了金州,那就是将军门里的人,不要把将军门里的事情传到外面。

刘承敏喝了一口茶,没有碰点心,看着些许妇人推出去的身影,整理着脑海里的思路。

改制可不是那么轻易的。

虽然事情不会怎么简单,反对的人会很多,在刘承敏眼里也不算大碍,顶多也就让他麻烦一些,脏下手罢了。

刘承敏说完,里间陷入了沉静。

人心是会变化的。

或者效仿北镇派来监军太监,或者效仿锦州任命巡抚,根据大哥的猜测,也可能以山东巡抚兼之。

至于眼前这个越发出落的丫头片子,虽然也是贾府出身的人,却和金钏儿不同。

随着话音落下,婆子丫鬟都退了出去。

如此这般的拖延下来,等到了敲定金州事宜时,也过去了一年半载了。

这些事有一队人专门负责,归于谢友成管理,告知大哥后,大哥说此事说不要紧。

金钏儿不懂事,贾府的老太太却是明眼人,不管是猜到了金州的手段,或者出于谨慎也好,都没有惹起令双方不快的事。

金州同样也有五万兵,而且还以兵饷不足的名义,主动散兵一万人,也才四万人。

秦可卿冥思苦想。

因为辽东是卫所制,和关内不同。

“形势也不至于大嫂所担心的那么严峻,等北镇的监军太监事定,在确定辽东巡抚的人选,这来来回回至少两三个月过去了。

秦可卿认真的听着外间刘承敏的话,每个字都仔细揣摩,生怕自己有遗漏。

刘承敏这才开始谈起了机密的事。

虽然前年被蛮族大败,辽东节度使李达祖兵力降到三万,这两年里重新恢复到了五万兵。

何况这些是我们未雨绸缪,说不定朝廷也没有精力来关心金州的事。”

说到最后,刘承敏逐渐收起了笑容,冷酷的冷哼一声。

“就算到了最后一步,想要过海来金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年的庄户小子,早已蜕变掉了稚嫩,已然是一位杀伐果断心有狠厉的大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