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金州妇女攀比之心(2/2)

“可是现在两地人口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还有五十万的缺口,年底更是达到一百万的缺口,怎么办。”

历史上毛文龙后期无法大量获得朝廷的物资,登莱运转来的物资杯水车薪。

这样的话,哪怕普通人,只要教导几遍都能轻易的学会,不像以前要学许久,而且还技术不精。”

利处就是在朝鲜百姓口中,不用败坏镇江军名声。

而汉城的一千镇江兵,不但精锐而且军纪十足。

听到将军的话,众官员都喜笑颜开。

去朝鲜干什么,很多将领都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于,这件事还是被朝鲜官员投诉到了唐清安这里。

能加深朝鲜和镇江的关系。

如果能成为节度使,开衙立府就好了。

这些军士也遵守将军的号令,不在境内生事,好不容易有了朝鲜的渠道,难道唐清安能阻止吗。

唐清安也很为难。

“船厂的各序船工大匠,身边学徒最少的都有三四十人了,已经达到了极限。

“成绩喜人。”

“镇江军把守朝鲜门户,抵御蛮族,护朝鲜之危,不可不理,就把国内军饷挪出来。

又有托称乏粮,责出郡县,定平以南,则纵兵侵暴,掠夺牛马,搜刮家藏,沿路一空,民皆号哭。

宫中开支,两班俸禄,合计九万石,供应镇江二十万石,已经全部用完。

金瑬上前一步。

那时的朝鲜不一样没有应对措施么,看来还是老好人当不得。

新田不但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任务,还超额完成了十万亩。

“去岁,国库岁入米十六万石,别收米十三万石,合计二十九万石。

“可否把大工序都细摊开来,每个人只做一道工序,如此不是就容易上手了。

养活那些有逆心的将领,他不一定还能是朝鲜国主。

唐清安其实早就想提出流水线。

旧田九十六万亩,新田五十万亩。

冯胜之说道。

人心就是不足的。

其中朝鲜各大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还有镇江和金州中间一带。

其实也很好理解。

前任朝鲜国主李珲,不论如何也是在朝鲜当朝几十年,从倭乱中建立势力,成为一国之主的。

其中一百一十万亩,九十万亩用来种植蜀黍,二十万亩用来种植番米,麦稻等作物。

从战马,盔甲,武器,火铳,到粮,布,豆等物资,由朝鲜一力承担。

李成贤去年开始就常驻朝鲜各岛,因此对船厂的情况不熟了,听闻此言知道的确无解。

而金瑬,李贵等大臣则一言不发。

更重要的是,这支上朝军队,他的确能指挥的动,金州将军没有敷衍他。

派再多的人也上不了手,发挥不了作用,反而造成拥挤,导致船厂管理混乱。”

九月的秋收,可供应九十余万人口之主粮,也极大的缓解蔬菜,布,牲畜草料等民生需求。

另今年以来,投奔镇江辽民数十万,粮草缺口极大,特请求朝鲜国主恩情。

很快,朝鲜的回信到了镇江,唐清安立马回信朝鲜国主,信中用词极其温和有礼,对朝鲜国主的大义之举,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弊端吗。

当金州将军针锋相对的公文送回了朝鲜,引发了轩然大波。

如今一百四十六万亩田,三十六万亩用来种植麻,豆等作物。

……”

如今镇江缺马,请求朝鲜供应战马两千匹,母马一千匹,火铳五千杆,火药二十万斤。

渔船这几个月来,渔船数量增加了一百艘,合计两百七十艘渔船,每月可获得渔获接近两百四十余万斤海产。

镇江军士入境带走朝鲜妇女回国做媳妇,这在李倧看来其实是好事。

唐清安带着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准备回金州,一路视察各地的播种情况。

不过金州将军索要份额太大,减半吧。”

一道大工序从头做到尾,需要丰厚的经验,但是分成了小节,每个人只需要做手里的事。

东江镇虽然在朝鲜军纪不好,但是在毛文龙死去前的五六年间,保证了朝鲜新政权的平稳过渡,站稳了脚跟。

东江镇士兵在朝鲜境内大规模的抢掠奸淫,可不是他的兵这么讲道理。

一则流水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二则事情繁忙,兵事民事搅成一团,事事都急。

而东江镇还能维持不溃,就是获得了朝鲜的支持。

哪怕有了汉城巨变,但是朝鲜各地心向前任朝鲜国主的臣将不计其数。

其余小岛无法大规模屯田不计,其余各大岛上百,所有文员百姓,都开始了大忙。

“这有什么的,那蛮族的逆首,前些年占领了北镇一带,又去关外打败了蒙古。

听说那蛮族妇女们,不也是出城几十里迎接吗,咱们金州妇女,如何能被她们比下去。”

眼家的眉飞色舞。

“将军不是也说过,咱们金州妇女不弱于人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