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论金州将军(2/2)

太上皇如今和皇上内斗的厉害,谁能顾得上孤悬海外的金州,多半都会先安抚他。

韩昊听闻,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见韩昊一直没有回应,经历龚泽替韩昊解释道。

吴文华笑道。

“我记得去年金州总兵关于人口的奏疏,上奏过两次,年中的时候,上奏为五十万,年底时上奏为七十万。”

没有收复金州前,更在长行岛大力屯田。

“哈哈。”

有前番屯田的积累,不光稳定了金州,且能大力发展起来,为日后接受辽民夯实了积蓄。

“我把金州总兵唐清安出海以来的公文,以及关于金州的消息都收集整理了一番。

那人感叹道。

做为御史,每个人背后都有恩师,座师,同科,同学,同乡组成的庞大的关系网。

毕竟朝廷百年来的威望在这里。

管家正好带着人搬来了一把矮凳,放在了摇椅旁,韩昊这才坐到恩师身侧。

“未出海前,就私自购船。

他不敢不来。

自己的门生里,外人都以为他最看重陆仲恒,其实他同样也看重眼前的这名沉默的学生。

去年年底是金州总兵最后一次向朝廷奏报人口,今年过了一半,再也没有提起过。

众人恍然。

“哦,刘一儒的门生啊,怎么啦,他的门生官大了,就欺负到我门下啦,看我明天不骂他。”

上面的茶盘里的茶壶,装着暗色的凉茶。

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其实,我还是比较惊叹金州唐总兵的。”

龚泽嘴角含笑,向众人解释。

朝廷不但稳住了辽东局势,反而还能收复失地,逐步和蛮族扯平了回来。

众人闻言,十分的认可。

恩师说的话很绕口,韩昊略想通了些。

因此得出结论,此人在出海以前,就有一套完整的策略,一环套一环,实乃天衣无缝。”

孤悬海外,物资不济,面对强敌。

吴文华是刘一儒的门生。

哪怕是职位最高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文华,也才是四品的官员,另外一个都察院经历司的经历是六品。

朝廷是对金州总兵有想法的。

“在外面谁欺负伱了?”

让其按照惯例,遵守制度回京叙职,他来不来?

如今金州将军提前一封狮子大开口的奏疏,在人看来极为的贪得无厌。

“金州唐清安不是辽东人,祖籍金陵。”

犹如一只听话的小猫。

“他的跟脚是勋贵,能提前得知朝廷的想法,抢先做出应对之举,并不足奇。”

唐清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未来会做出什么举动,难道真是狂傲之辈吗。

因为这些“小官”,是真的能决定国势的。

韩昊轻声解释道。

吴文华内心不信,金州上下会敢随着他违反朝廷的旨意。

“还有时机。”

他的恩师,大学士,堂堂内阁阁老,有时候对他们晚辈说话极为的让人无语。

朝廷没有追问。

金州竟然能独自养活几十万辽民,更超乎朝廷的预料。

听闻,众人都看向他。

韩昊安静的坐在一旁。

吴文华看了眼韩昊,暗自摇了摇头,和众同僚告别后,去了老师家里。

想到了此节,韩昊去了璠府。

而他的恩师,更是如此。

“你呀。”

“金州总兵收复的失地,接收的辽民到底有多少?”

不就是说的他们这些个御史么。

老者笑着坐了起来,放下了手里的书,转过头看向韩昊,眼神里满是和蔼可亲。

老者璠皓玩笑道。

茶碗里已经空了。

做事有静气啊。

为谁出面敲打自己?

“学生来看恩师。”

韩昊弯腰到老者耳旁,轻声的说道。

朝廷是有名义,也有实力对金州总兵强硬的。

事情有好有坏。

“唐清安认为两位圣人没精力去管他?”

吴文华听到经历的老生常谈,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而听到关于金州总兵治下人口超过百万的谣言,他实在想不出来,唐总兵是怎么养活的。

韩昊默默的想着,最后想到了此人的座师,大学士,阁老刘一儒。

没有回头,恩师却叫出了自己的字。

老者看向自己的弟子。

有御史说道。

好处就是,朝廷一时间,不好强硬的派官员去金州了。

见恩师默认,韩昊还是一脸的疑问。

“可是圣人终归会有腾出精力的那一天,岂不是?”

“此人推断局势之能,远在我之上,他既然如此做,定然有他的判断,只是我还是没有想出来,他未来的解招在何处。”

韩昊低下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