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表忠(2/2)

两人倒没有其他的心思,只不过没想到将军会说出这番话来,太让人意外。

书中主角刚穿越,询问周边人如今是什么时期,农夫则回答是明末时期。

等刘承敏走后。

听到大哥的话,刘承敏恍然大悟。

唐清安笑道。

他想到穿越前很早很早看过一名明末的小说,书名不记得了。

前番的北镇,辽东节度使选择了顺从,因此有了锦乡侯府百年的富贵。

海贸的事,关乎金江军未来的粮饷和军饷,非同小可。

虽然已经过去,想到那一天的情景,刘承敏还是有些后怕的紧。

如果放在寻常的边镇的确有用,可是他的金江镇不同。

既然都已经做乱了,也不愿意归降,为何不直接趁机去打京城。

一个势力起家之初。

如果执意破京城,并不是没有成功性,反而成功性很高。

魏毅既能快速翻脸, 又能谈笑风声收敛至如。

“展望在金陵负责召集商贾,开始为几个月后济州岛的海贸筹集各项商品。

皆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唐清安详细的解释一番。

毕竟农业的国家,物资比白银重要。

忍不住笑了起来。

所以我选择忍着他。

刘承敏神情严肃起来。

而他现在的手段,我却不怎么在乎,金江镇谁还能掀翻了我不成,他以短击长,实乃选错了方法。”

可大哥却只派了一千兵,仿若真的是寻常的叙职。

至少这段时间不行,无奈的去了隔壁的院子。

明白周人对朝廷的印象。

唐清安不以为意。

“大哥笑啥?”

以这股军队的实力,军中的火器和大炮为东方之最。

他也是个周人。

唐清安先招来刘承敏。

再熬一熬。

武震孟认真的说道。

要是论这官场手段,他的确不是此人的对手。

“不相干的事,说了你也不知道。”

“怎么样。”

魏毅这一套。

金江镇三百余万辽民,十万大军认可自己,那么单个的个体就翻不了天。

“连你都提前布置,用锦乡侯府来拉拢你,不知道对其他人又用的什么手段。”

“哦。”

主动权到底还在他手中。

“没有两把刷子, 如何这般轻易的取代史鼐。”

虽然没有国家的概念,也有大致的思想。

如果我让他在此事上失败,他必然寻其他处针锋相对,万一寻到金陵的事来拿捏我,那才是对我最大的伤害。

“你们要闹魏毅,不也是会引起朝廷的问责,还不如冷静的应对,我知道你们的心思。”

大周虽然没有开海禁,但是仍然存在走私的海商,不过这些体量,以个人的角度,的确是大富。

有捷径可以走,他不想成为祸乱的根源,而是以解救者的姿态。

历史上的大明同样如此,乃至隆庆开关的时候,刚好衔接了西班牙的大帆船贸易兴起。

唐清安点点头。

魏毅手段老辣,私下拉拢金江镇军将,导致人心不稳,害怕被将军猜忌。

突然想到了一个笑话。

身为穿越者,懂穿越这个词,多亏了起点,他在起点看了无数本书,因此对穿越很熟悉。

唐清安了然。

唐清安一样不愿意放权。

两人更为直接了当。

穿越前,他看到史料,明末最强的一支火器部队,突然在山东作乱,离京师不远。

根基正不正,也是十分的重要的,有时候能决定走势。

又因为爱好历史,因此在起点看了不可计数的穿越历史类小说,导致自己成为了民科历史学家。

不过他也不确定如今到底是不是周末。

“魏毅虽然厉害,却仍然是普通的文官,视线还停留在国内,不晓得海贸的厉害。

说明金江镇的人心在他,不在于魏毅。

众将在锦州的事宜, 早有归来的人,写成了详细的册子,递交了给他。

朝廷想要取代他,要么他同意,要么用斩首行动。

当然。

“嘿嘿。”

唐清安感叹。

这段时间,他十分的懊悔。

“下令让大军出动,给锦州一个好看,让魏毅知道我们金江镇不是好惹的。”

闻言后面如土色。

两人大震。

再看一看。

唐清安倒是没有意外。

刘承敏习惯了,并没有多问,对比以前现在好了不少,以前大哥年轻的时候, 经常莫名的发笑。

因此来表达忠心。

前番自己顾忌老乡之情,表现的有些不够决然,回来后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对。

“行了行了,你们的心思我都知道,跟随了我这么多年,难道我还能不放心你们?

说这些许多旁的做什么,和个妇人似的唠叨,烦死人了。”

将军这般态度,两人竟然心里反而安稳了些许。

面色转为轻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