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金江起,英国落(1/2)
言语是沟通的桥梁,内在的表现。
柳湘莲一句人祸不止,大盗不绝。令大厅里的人都认可了,不但说服了金江镇文武头脑,连冯胜之都哑口无言。
同样,也为他带来了尊重。
这名年轻人,是有才能的。
“对于陕西民乱之事,诸位可还有疑虑?”
见众人没有继续追问柳湘莲,唐清安一脸的笑容。
他说陕西民乱事大,有些人听的进去,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威望,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可明年的大战至关重要,需要上下一心。
柳湘莲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所以唐清安很满意此人。
“平辽侯明智,能通过文书,判断出数千里之远的大事,正因为是平辽侯所吩咐,我才格外关注陕西。
金江镇只需要出动少部分的战船,带领金陵水师的战船,巡逻金陵外海。
济州岛海贸获得的粮食,连金陵到旅顺商道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
他捏紧拳头,满脸的信心。
柳湘莲年纪轻轻,拍马屁的手段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刻意,不让人心厌。
一营交给严营总,负责旅顺到金陵的商道。
因此对于平辽侯所言,共管海道之事,皆没有意见。
除了金陵几家特定的商贾,其余寻常商人是买不到的。
以前需要水师,沿海偷袭打击蛮族,以及收容辽民。
如果有人来金州购买粮食,唐清安绝对会不会轻饶。
这件事是不可能的,除非朝廷允许。
这个时期的整个世界,排除其他政治因素,例如朝鲜和金江镇。
正因为他眼光高远,聪明智慧,越是知道未来的金江镇非同小可,自己能不能从中占有位置。
随着济州岛的开海大获成功,加以金陵这边海禁开了一条变相的口子,越来越多的商人加入了进来。
可是福建和广东的海盗,他们的船只来源复杂,且大周国内本来就不产大船。
唐清安笑道。
万一哪一天,真到了那一步,也免得两人为难,眼不见心不烦。
多年没有海盗的迹象,如今突然死灰复燃,金陵各地都提心吊胆起来。
不破坏金陵和金江镇的商贸,福建广东的走私商人,将陷入绝地。
当金陵的商人带来了海盗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唐清安的重视。
运载量最高的三百余石,最小的百余石,除了不能行船的几个月份,每个月往返的船只高达百余艘船。
都认为安南粮食多,其实安南粮食并不多,同样也有人祸,真要是粮食多,前明也不会在安南败退。
一年能为旅顺运去将近二十万石的粮食,以及交易各种旅顺的土特产。
瞒上不瞒下,金陵的水师越发不敢独自巡逻,常需要大队出发才敢出海。
营总沈有容,副营总周苟儿水兵两千人,大小战船一百艘。营总严正中,水兵一千五百人,大小战船七十艘。
而且柳湘莲需要更多的资历和经验,同时立更多的功劳,才能获得金江镇的信任,担负起此大任。
“将军准备如何安置?”
很多海盗的船只,是从内地渡船变来的。
他们是无力对抗大势的。
水师如今在金州的地位直线下滑,可是唐清安不会如此短视。
福建,广东的海盗越来越猖獗,如今竟然已经到了金陵这里,真要是犹如前番上岸屠戮番禺,众人谁不怕。
现在随着蛮族深深的退入内地,金州的水师已经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
他们没有后路。
但是柳湘莲有一项本事是众人不能比的。
金陵新成立的水师,负责金陵的外海,金江镇的水师,负责旅顺和济州岛的外海。
或者可以说,此三人的才能和经验,都要强过柳湘莲。
当柳湘莲和冯紫英告别。
而海运没有陆道以及水道上的重重关卡,重重打点。
金陵从上到下都从济州岛海贸,旅顺海贸获利。
可是不可能的事被办成了,必定有特殊的原因。
巡抚,布政司都在向朝廷上疏,提醒海盗之苗头。
协同京城的陈德言,还有金陵的唐展望,你们三人互相配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把日本的统治阶级当做傻子。
金陵上下都不敢上报,隐瞒了此败仗。
不过此事还不能急,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蛮族,不然任何计划都施行不了。
金陵上下都不愿意利益受损,因此朝廷竟然不知道,金江镇的水师,和金陵水师联合到了一起。
大海一望无际,能碰到海盗才是运气,碰不到海盗才是正常。
朝廷同意了金陵恢复水师的奏疏,并且严令粤海将军,以及福建官员,大力打击海盗。
海盗年余下来受挫严重,获利不足,大部分都逐渐退了回去,只剩下少部分不甘心的,选择继续逗留。
开始的每年十几二十万两,到一年一两百万两银子的速度,各自都捞了大笔的银钱。
“召沈有容,严中正速来金州。”
因此金陵运送粮食到旅顺码头的商船越来越多,每个月大大小小的商船。
如今金江镇的机密奔走,京城有陈德言,金州有贾鉴,朝鲜有陶杰,此三人才能不弱于柳湘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