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收复(2/2)
一样望去都是平原,全部是荒废的田亩。
然后就接触到了蒙古人。
忠顺王让人请来贾鉴,满脸不豫的询问。
说来说去,辽西守军兵力太少,不但对台吉们造成不了威胁,反而有求于他们。
不论是辽西军将领,还是蒙古的台吉们,对他都十分的热情。
听到刘英的说法,贾鉴颔首,认可了刘英的说法。
双方互相指责了一番,皆来到史鼐面前,才纷纷住嘴。
“喂,金江军的人。”
喀尔喀各部落,察哈尔几部。
一路找了过去,看到将领就询问。
这里的管理,并不比忠顺王轻易。
贾鉴沉吟了片刻。
得知讯息后的牧民,想要赶在大军前,来搜捡一番,能不能得到一些可用之物资。
因此在大辽河的入海口,南边的宽阔的地带上,无数的营帐建立了起来。
史鼐做辽东经略多年,对于军事也很熟悉,根据骑手们带来的消息,猜到了原因。
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身后赶来了几个骑兵,一脸不快的说道。
锦州军和蒙古军不提,怎么金江军和蛮军已经打了起来呢,他这里都还没有站稳脚跟。
史鼐一边竖起大旗,一边命人去寻找将领,赶来商议诸事,恢复号令。
“可是追上你们了。”
到处都是器具,栅栏,帐篷,粮食包等,还有往来的军士,障碍物太多。
“这是为何?”
从宁远出发,途径锦州,并巡视了广宁右屯卫城,最后北上经过十三山驿,闾阳驿。
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转乱闯,差点被当做奸细抓了起来,最后解释了无数遍。
以娘娘宫,平山,梁房口关,耀州驿,营口等城池关卡,形成了稳固的防线。
在远处纷纷大喊,不过人声鼎沸,他们的声音,在嘈杂的人声,牲畜声中根本传不远。
有的人说不知道,有的人说还没有来,有的人说已经来了,但是不知道在哪。
虽然打下了这些地方,却并没有投入力量维持。
和一些部落有过交道,因此猜出了一些台吉的心思。
“十几个地方的军队,而且又是大军正渡海中,混乱才是正常,也不难理解。”
不过正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不给敌人机会,趁大军渡海时偷袭,才选择了这个后方。
再有双反之间信任不足,这也是个大麻烦。
有的牧民在义州城忙碌了一番,什么也没有找到,还有更加胆大的牧民,尝试去北镇碰碰运气。
乌济吉特部,翁吉喇特部,扎鲁特部,巴约特部,巴林部,哈喇慎部,敖汉部,拱兔部等。
金州的船只,登莱的船只,以及金陵调来的船只,还有众多的漕船,合计千余艘。
大台吉粆,煖兔,粧南,图岱都喇勒,伯要子,额伯革打皇台吉,罕孛罗势,歹青等。
“各部落的人,想观望形势,等金江军和蛮族大军打起来之后,坐山观虎斗。”
刘英战场上虽然跑得快,但是能熬到现在,也是个人精,并且驻守辽西多年。
“我估计有些大台吉,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放纵的意味。”
“他吗的。”
刹那间就醒悟过来,肯定是来找自己的。
说好的数十营。
又询问了为何锦州军,蒙古军无法抵达战场的原因。
国内援军来自十几个地方,本来就号令不一,加上渡海而来,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虽然大军还在渡海之中,但是此地已经有了三万余军士。
几名骑着马的亲卫,骑着的马跑不开马蹄,竟然与对方越来越远。
“到底还是要靠自己。”
“这他娘的叫军营。”
他这个几月,为了渡海之事,包括现在的立营,费劲了心思,如何又能立马发动进攻。
有的骑手不以为意。
至少还有数日才行。
大军在双台子河西边扎营,等待蒙古的大军。
有的营地近的,得知总督已至,主动赶了过去,还有的营地远,并不知道史鼐已经到来。
此时的大营乱成了一锅粥。
好多士兵不适应船只,过海后仿佛度过了一道鬼门关,加上扎营,有的私自联系锦州军索要口粮,乃至争抢帐篷。
“将军询问大营何时出击?营口前线各处已经开始了战事,而且将军让我们传信,蒙古军和锦州军无法按时抵达战场。”
小台吉钟嫩,桑噶尔齐,王达子,赖蟒,獐兔,额伯革,打大成,孛儿败,伯言儿,抽扣儿等。
不可计数的牧民,站在残恒之上,四处眺望着,寻找内心觉得值得开挖的地方。
这不是为难他吗。
来了几营,又跑了一营,再来几营,又消失几营。
有骑手骂道。
史鼐坐上了第三轮运兵的船只,下了岸之后,就看到了这里的情景,让人感叹。
“史总督在哪里?”
“这可真是乱啊。”
也是闻讯后,史鼐放弃督促登莱剩余军队渡海,先赶来此地的原因之一。
几名骑手露出无奈的笑容。
连将军都没有赶到前线,大战已经开始,哪里还顾得上这些细事,将军可能都忘记了。
史鼐抱歉的看向杨玉,杨玉苦着脸。
“情况你也看见了,自己想办法吧。”
杨玉的军队,是第一批渡海的,他点了一千人马,史鼐批了勘合,从粮官处,领了十日的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