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全军出击(2/2)

蛮军没有动静,正说明蛮军要撤军了,根据探马的汇报,穆隆额已经到了塔山铺。

八年前,他小心谨慎的上任东海堡,那时候两兄弟大的才十来岁,小的才不足十岁。

周军至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为了这个小利而冒大险,以己度人,郭英认为必定有他意。

但是穆隆额却从来不轻视周军。

两代人的接力和传承,这就是蛮军。

郭英不认为蛮军此举,只是为了侧翼。

“时间过得真快啊。”

……

因此又说道。

唐清安看到文章最后的署名竟然是李如柏,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等将军的意见吧。”

穆隆额和其他的蛮族将领不同。

他们打败了各部凶悍的蛮族,并收服了各部蛮族,从而统一建国,打败了朝鲜军,打败了蒙古军,打败了周军。

此事事关重大,两人商议一番后,还是拿不下主意。

“为何如此冒险分兵去攻打周军呢,难道真是因为担忧侧翼吗?”

穆隆额也已经抵达了。

此地较为富庶,加上和大周的互市,此时的老奴部落,生产能力是不错的。

撤军,并不代表敌人就好解决了。

“进攻,拿甚么进攻?如今的局面,蛮族后方着火,肯定是想要为撤军扫清障碍。”

以前辽东不提,从东海营出海,收复金州以来,双方敌对了将近八年。

“出击。”

刘承敏心中同样有此想法,他嘴角轻笑。

大周也有强军。

时间有利于他们。

能在多次的整编中得以留下,并且受到提拔重用,可见其才能。

周军的败,不是因为蛮族,而是因为他们的朝廷。

他的母亲是夫人身边人,又是东海堡的老人,加上李如柏的亲哥哥李如靖。

同样。

其他的蛮族将领,因为连年的大胜,打下偌大的帝国,因此小觑周军。

他重视金江军,不认为金江军的将领,会猜不透蛮军的用意,如果是如此愚蠢的将领,金江军也发展不到今日,成为蛮族的头等大敌。

此事完全看将军的心情。

听到牛承敏的话,如今为金江镇参将的郭英,并没有其余的意见,认为应该如此。

李如靖是金江军年轻子弟中的翘楚和带头人,更是将军的义子。

可以和平发展的蛮族,从此走上了以战养战的道路。

像郭英刚开始,还有人暗中想要拉拢他,被他拒绝。

完全没有想到,那个唯唯诺诺,没有成见的李如柏,竟然也能成长起来。

谢友成明白了将军的心意。

老奴征战蛮族各部和蒙古,攻打科尔沁和叶赫,需要大量的士兵。

美好的形势,因为野心家而破灭了。

唐清安看了眼镇江顾应时送来的文书,拿起笔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又哪里有多余的机会让他成长呢,寻到他的发光之处。

甚至能打败蛮军的强军,但是这些强军,被大周自己消耗掉了。

听到将军的打趣,谢友成低着头一脸的慎重。

这是军校的教材,把蛮族的变化分析了个透彻。

两代人打出来的强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之一。

面对强悍的金江军,多余的动作并无用处,穆隆额很清楚,接下来就是死守。

刘承敏已经是总兵了,考虑事情不能只从战事上考虑,同样需要考虑其余的情况。

在守卫金州之战中,和一同反正的同僚杨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将杨清战死牺牲。

“如果是我的话,要么为进攻准备,要么为撤退准备,才会选择此举冒险,如此才解释的通。”

作为金江镇的总兵,军司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他处,所以他知道很多下面人不知道的信息。

萨尔浒的战场上,那几部周军的表现,至今令他震撼。

郭英皱着眉头,为难的说道。

此人和眼,都是金州反正的将领,两人都成为金江镇的高级将领,另外一人就是彭大海。

唐清安放下了手里的文书,一脸的感叹道。

他口若悬河,令旁人信服,并做出了肯定的说法。

看着前方金江军的大营,派出的探马越来越多,他就知道刘承敏这小子大概猜透了。

所以他让这些孩子到卫所公房里做杂活,给与了生活上的帮助。

金江军的将领,骑在战马上,拔出指挥刀指向前方,眉头下的眼神,犀利而又尖锐,透出无人能挡的坚定。

营地之中。

强悍,精锐,勇壮的金江军士兵们,列队而出,仿佛没有尽头,源源不断开赴战场。

多日来的休整,养足了众人的精力。

用饱满的状态,去进攻敌人,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