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强者为王(2/2)

其中一旗被皇台吉亲管,一旗由代善的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掌管。

巴牙喇亲卫军多次战损,原来的五千人,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实力同样大损。

在本溪战死的郎阿。

卢顺义带领自家军队奋勇杀敌,一路厮杀过去,不知不觉就杀入了城墙里。

是郎阿不敢轻易派军出城作战的主要原因。

对比金江镇,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已经所存无几。

黑九心中一直羡慕三部义军。

陷入围困的莽古尔泰,丝毫不知皇台吉的举动。

两红旗,镶蓝旗三旗已经废。

可以让蛮族保住辽东,而不是退入奴儿干司。

并没有强压此人,而是支持此人。

只要此人继续保持下去,未来总兵之位必定有此人。

黑九一部的士兵们,爆发了超强的战意,忍受死亡的威胁,一步步挤推了蛮军。

随即。

只剩下两白旗。

“蛮军自老奴起,习惯了来去如风,快速转进的战术,抢完就走,占不到便宜立马换下一处。

士兵们都看向莽古尔泰。

如果沈阳被围困,那么蛮族是没有援军的。

哪怕是卫所军,黑九,大山都是最精锐的,攻击的途中,士兵没有放缓脚步。

坚持到金江军撤军后,他也只能率军退回奴儿干司。

岂不是自相矛盾,既然要坚守沈阳,那么就不可撤离百姓。”

范文程低着头,不敢回应呼塔布的目光。

连朝鲜军在他的指挥下,都能做到打败蛮族,让人不得不惊叹。

虎皮驿破,莽古尔泰兵败身亡。

想要令盟友服从,既要能为盟友带来好处,更需要自身强大,这是必然所需的。

他当初跟随将军作战,第一次攻打永宁监城,偷袭入城后,不就是如此形势吗。

“大战一触即发,此时安排百姓撤离,会动摇军心,既然呼塔布提议死守沈阳,又如何能动摇军心呢。

压服了呼塔布,皇台吉也不是不顾部落的人。

郎阿困惑的询问周围的将领。

本溪收复。

哪怕面对朝鲜,也失去了主动性。

卢顺义一部,本是义军出生,这些年军资充足,对金江镇有归属之心,因此战心高昂。

“杀啊。”

正白旗则是杜度代管。

所以唐清安要求各部前来观战。

皇台吉下令提拔豪格,由贝勒升为和硕贝勒,相当于旗主,接管正白旗,驻守赫图阿拉城。

郑刚点点头。

他们又出人又出力,最后一无所谓,如此行径,到底是为何?”

金江镇一直未接壤草原,从去年才开始有了接触。

现在。

“杀。”

那他这年余的布置,岂不是白费一番,凭白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就是说。

他当初不赞成范文程的建议,提议把主力撤回奴儿干司,放弃城池,恢复蛮族来去如风的战术。

如果不是金江军大军压境,他甚至计划造反,取代皇台吉的汗位,都已经悄悄制作了大印藏在府中。

各军的精锐加入了战斗,各阵人喊马嘶,旗帜摇曳,威势震天,密集的方阵,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在国内心理上就自觉高人一等,又有金江镇的军纪严明,且能获得好处。

而老奴死后,更是认为金江军强大,到了如今的局面,哪怕只有五千金江军,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各队,各哨之间,配合默契,能很快互相支援,消灭敌人。

而朝鲜军入城后,军队就陷入了混乱,士兵找不到将领,将领找不到士兵,打起了乱战。

如果他在沈阳,可以抗衡自己,皇台吉不敢肆意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其他的旗主。

想要始终出头,那么要不停的奋斗。

陈凯武一脸的高兴,权申旭和林之远,即惊喜又不可置信。

沈阳的蛮族骑兵,四处游击,和李道信的军队,率先发生了交战,双方战况激烈。

多年过去。

这场大战,在郎阿看来,打的十分的憋屈。

见莽古尔泰心意坚定,没有超过自己的预料,朱秀下命,发动了总攻。

他更想立下战功。

一直到眼的骑兵营赶至,见状毫不犹豫,加入了战场。

“全军投入战场,绞杀蛮族残军。”

当初的八旗。

他的想法和其余人又不同。

范文程权利欲望强烈,不然也不会主动投靠老奴,让他当老百姓,比杀了他都难受。

有时候体量大了,实力越强,不代表没有缺点,可以被针对的地方也越多。

在高台观望形势的陈凯武,郑刚,还有朝鲜的权申旭,林之远等人都在。

火炮围绕,炮弹不可计数的落入虎皮驿。

黑九抓住了机会,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不过给了奴隶们一丝希望,奴隶们踊跃参军,发挥了超常的作用,改变了战局。

“杀。”

阿敏,塔拜,代善,阿吉嘎,弗昂枯,尼玛伞,阿克丹,佟养真,阿克敦,穆隆额,隆仓……

陈凯武心中升起了自豪。

本来自己的威望已经大损,如此形势下,岂不是更不得人心了,皇台吉作为大汗,和将领的想法不一样。

将领以战事为重,皇台吉则以自身汗位为重。

郑刚虽然优秀,但是如果骄傲自满,顿足于当下,那么很快就会被新的人超越。

心中的骄傲,不允许他投降。

“大汗。”

事已至此。

四面八方。

但是被否决了。

和郑刚的想法不同,权申旭对己方士兵立下的战果,内心感到欣慰。

各旗兵将的旗帜,皆插在土地上,告知虎皮驿的守军们,他们失去了犄角,已经成为了孤城。

面对卢顺义的突入,竟然拿不出应对的措施,只能任由其突入。

老奴时期,汉儒就不受重视,因为游猎不需要他们。

由逃回来的济尔哈朗代管,但是名存实亡。

这里是唯一的机会。

黑九一声大吼。

虎皮驿虽然还在坚守,但是被团团围困,陷落是迟早的事。

他有儿子,真的战死了,以金江镇的行为,必定会善待自己的儿子,给予更高的回报。

加上不少士兵的姐妹,或者亲戚,靠着便利嫁入辽东,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但是听到己方的呐喊声,肯定就是好事。

沈阳。

金江军的士兵们,在队长的带领下,无论面对什么变化,都能做到竟然有序。

不论是金江镇还是草原部落,都只通过信息的传播,才知道对方的形势。

他们普通的士兵,世代都只能是士兵,和奴隶一样的身份,如果不是因为金江镇,黑九一辈子都别想改命。

随着郑刚的军令。

镶白旗由年轻的多尔衮管理,皇台吉比较喜欢多尔衮,且此人对自己敬服,造不成威胁。

呼塔布气愤的看向范文程。

再过几年,他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龄。

影响力不同。

镶蓝旗在阿敏时,就覆没过一次,后来在塔拜手中,又覆没过一次,至今未恢复。

保住沈阳的蛮族,仍然可以称为一国,而退入奴儿干司的蛮族,只能称为一方势力。

范文程也鼓起勇气反对。

蛮族占了辽东,有了城池,面对金江镇的强势,失去了以往的作战风格。

他眼红三部义军,而卫所军的士兵们,不知道多少人眼红他,同样想要改命。

是他的提议,联合科尔沁部落,依托沈阳城坚,以及兵堡繁多,坚守数月,逼退金江军。

知道论地位,金江镇中更看重三部义军,不过这是别人数年打下来的功绩,他也无话可说。

人们纷纷摇头。

名气不小,军司有关系,将军又信任。

同样都是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内心。

“就算他们付出巨大的伤亡,攻下本溪城,不也是落入金江镇手中吗?

三眼火铳,弓矢你来我往。

不只是他们纳闷,蛮族的高层也在纳闷,包括汉奸范文程等人,也不是没有派人去瞧瞧联系朝鲜。

名副其实啊。

按照他的做派,理应被后金将领善待,而偏偏不是如此,可见他的个性有多么惹人厌恶。

在乡间的道路上,在田埂中,在荒坡处,在林野间,处处都留下了士兵的尸体。

论金江镇内部的职位,陈凯武要高过郑刚,但是此人是新一代的将星。

此人屡屡抓住战机,做出正确的调派,波澜不惊之下,实乃眼光极准,只有具备韬晦之人,才能做到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这一回作战,他不逼迫盟友的意愿,强迫对方出兵,但是需要让双方认清楚各自的实力。

四大贝勒,四小贝勒,以及老奴为皇台吉留下的蛮族老将。

皇台吉有四个儿子,长子豪格已经二十出头,二子三子皆病故,四子才几岁。

重点攻打城墙断恒处,并派兵推送楯车,云梯等,牵制蛮族的兵力,让蛮军心生四处皆敌的心理压力。

什么时候开始,朝鲜军竟然也能压着蛮族军队攻打了,前所未有之事。

呼塔布提议道。

金江镇贸易繁荣。

同样可以和草原部落互市,提供草原牧民所需要的民生物资。

但是如果金江镇不够强悍,那么就不能埋怨别人心生歹意,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强者为王。

谁强谁做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