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内心对白(1/2)

第1018章 ,内心对白

钢琴演奏会在柏林西郊的一个剧场进行。室内设有50多排环形坐席,可以同时容纳一万多名观众。

就如德国“镜报”报道的那样,在世界钢琴领域,今天能站上这个舞台的钢琴家,无一不是金字塔顶尖的存在。

没有实力和底气,就算用尽一切手段站上去,也只不过徒增笑料罢了。当然了,音乐会的如此盛事,举办方自然不会儿戏,它们对受邀的钢琴家都有着一套综合考评方式,其中实力和受欢迎程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不来现场,张宣等人都不知道原来文慧在欧洲已经如此受欢迎了。根据现场记者随机对观众进行采访,有不少人就是特意为她而来,其中德国、法国、荷兰和瑞典的观众对她评价最高,也是最热情的。

张宣、杜双伶和米见等人因为早就同文慧约定好了,所以门票是文慧事先预留的。

而陶歌和随行医生是临时凑热闹,得从现场黄牛贩子手里购买门票。不过陶歌人脉广,倒用不着她亲自出面,只要出价,自有中间人把票亲自送她手上。

见黄牛贩子离开,张宣好巧问:“一张票了多少钱?”

陶歌说:“一万。”

张宣不认为是人民币,“英镑?”

陶歌微笑着发短信给张宣:姐最喜欢看这种大美人为你争斗了,有意思。

b调小奏鸣曲是李斯特钢琴音乐中最突出的作品,既深刻地反应了作者个人世界观中的矛盾,也深刻的反映了浪漫主义思想意识中的矛盾。

听到“你男人”三个字眼,杜双伶脸色红润,不再问。

这姐们.

今天有点强势。

文慧开始了,弹得是李斯特最伟大的作品:b调小奏鸣曲。

张宣:我跟你一起去,

陶歌:用不着,我一个人去就成,我家和对方熟悉。

张宣:别酸,回头喂点牛奶给你吃,酸碱中合下。

所以,文玉决定出手助力一把。

不知道为什么?在女儿弹奏旋律的当口,旁边的周容竟然出人意料地观察了会张宣。

在双伶、米见和文家一众人的注视下,张宣没有犹豫:“应该的。”

张宣:不会,我相信她。

最后一个主题是插部主题,这是个新主题,它大概是李斯特在《b调小钢琴奏鸣曲》中最肯定的一个主题,先是突然中断,然后接尾声。全曲在极弱力度、极慢速度下奏出的六小节圣咏上结束。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宁静的大会场落入尘埃时,刚才还沉浸在乐曲世界中的听众纷纷醒来,并毫不吝啬地献出了满足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

看到这么不要脸的信息,陶歌笑得很开心,要不是场合不对,她保准翻身坐到了这男人身上,打字:米见还在读研,为了稳妥起见,回国后我打算登门拜访她的校长。

第一个出现在会场的是世界级钢琴名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随着动人的音乐声传来,会场肃穆无比。

这两个副主题弹下来,整首曲子算是定了一个基调:那份十分不确定性的爱情,最后获得了肯定的品质。

“啪啪啪!”

张宣:做个人。

听到要弹李斯特一生的巅峰之作,老男人的心立即紧绷了起来。尽管他很相信文慧,但现场这种紧张感却怎么都挥之不去。

张宣无语:你们都委屈。

掌声鸣动,久久不息!

右侧的陶歌感慨说:“真好!弹得真好,这趟来得值!有时候姐真羡慕你,能拿下文慧这样的天之骄女。”

陶歌解答:“这人是在沈阳出生的,曾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在世界各地有过多场大型演奏会的指挥经验,同你男人一样是西方各大媒体的宠儿,很厉害一人.”

张宣:.

陶歌:可惜米见和双伶太沉住得气。

不等张宣回复,接着她又发一条:这仅仅只是个建议。

陶歌把手机由震动调成静音模式,不再回复他。

张宣:真不帮?

可是在熟悉她的双伶和文家人眼里,意义可就大不一般: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啊,文慧从来没有这般任性过,以前心里就算有张宣,也最多蜻蜓点水似地瞧一眼他,一闪而过。

文慧最后的那个眼神,在现场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同亲友问候,没什么奇特的。

无独有偶,可能是心有灵犀,老男人在想文慧的时候,候台区域的文慧也在思想放空,脑子满满装的是他。

张宣:她是我的妻子,我不会辜负她。

陶歌:你丈母娘估计都快气疯了。

这般高兴地想着,老男人右手伸进兜里,给文慧盲发短信:我为你骄傲。

台上的钢琴家弹得专注,下面的听众很认真,由弹到听,一片神圣。

陶歌:不愧是米见,时时刻刻为你着想,姐忽然觉得她跟着伱真是委屈了。

张宣很想自豪地回应一句,但考虑到左边是双伶和米见,又熄了心思,还是压抑着吧啊。

杜双伶在音乐上的审美跟不上文玉和米见,但她能从现场那么多老外的面部表情中判断出文慧演奏的很成功。

陶歌秒懂他的意思,顿时说了心里话:姐酸了。

陶歌:是么?姐怎么不信?要真是如此,你就不该惹其她女人。

张宣:你说什么?

陶歌:姐给你忠告,你还是走米见这条老路吧,尽快让文慧给你生个孩子,生米煮成熟饭,文家人拿你的办法就少了一半。

先是同指挥家礼貌地握了握手,然后用非常友好的笑容向现场观众打招呼,最后看向某个角落,同某个人对视两秒后,才缓缓坐在钢琴前。

而当听完主部主题时,文玉做了一个决定:决定回国后主动同老头子谈一谈。

张宣坚持:我带米见一起。

为此,杜双伶忍不住感慨:“我还以看这样演出的人不会为金钱所动的呢。”

忒丢人。

陶歌问:有什么需要姐帮忙的?

张宣想了想:帮我稳住双伶,要是能找个借口把双伶带走就好了,她们两人私下见面总比三人容易搞定。

杜双伶问:“陶姐,这人名气很大?”

曲子分为四个部分:引子、主部主题、第一副主题和插部主体。

陶歌笑了笑,说:“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为王,只要钱到位,这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西装革履都会变成道貌岸然之辈,双伶你是没跟他们打过交道,以后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了,他们最爱做一套说一套,假模假样,俗称双标。”

引子部分本身没有稳定的调性,全凭演奏者自身的功底和对曲子的见解而弹出精彩,这也算是李斯特作品的一个特征,可以叫做灵魂,这与某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的思维是一致的。

看到张宣精神高度集中、一脸紧张的望着前方舞台时,周容收回了视线。

可爱情是浪漫的,它来得总是那么猝不及防,来得她还没做足心里准备就要做出选择。

不过抛开“情敌”这层关系,文慧的现场弹奏征服了米见,让米见有点喜欢对方了。她本身就是一个喜静的人,平日里有时间就种种修修草,学习插,学习煮茶,这也是一种艺术。

张宣听着曲子,脑子里想的却是文慧,想她此刻在干什么?这种场合紧张不紧张?

不过稍后他又莞尔,记得她曾说过,从小就上台表演,早已习惯了,每次演出都会自动忽视观众的存在,沉浸在个人的音乐世界里。

听完引子部分,只有半吊子欣赏水平的张宣却罕见的听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