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164章 近朱者赤(1/2)
第164章 近朱者赤
粉裙女童抱着一大捧古书跑出阁楼,看到这一幕后,望向陈平安的眼神就有些惧意。
与此同时,从天空摔落一位青衣小童,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在他身边有一抹金光流转不定,像是押解犯人的凶狠兵丁。
青衣小童躺在地上气喘吁吁,抹去脸上的血水,转头望向那条根脚不明的过江龙,眼眸之中戾气难消,这也不奇怪,在城外大江中作威作福数百年,突然给人揍成一条丧家犬,心胸之间自然愤恨难平。
崔瀺打了个响指,那抹金光如燕归巢,飞回他袖中。
看到陈平安有些疑惑,崔瀺笑道:“先生可曾记得野夫关外,我跟先生吹嘘拜师礼有多丰厚,就有说到这柄暂时无主的本命飞剑,名为‘金秋’,品相不俗,无需太高境界就能驾驭,运转如意。”
崔瀺咧咧嘴,颇为得意,“飞剑的上任主人,曾是一位中土神洲当之无愧的剑仙,是个棋痴,兴许是脑子给门板夹到了,竟然想着改弦易辙,由剑修转入棋道,奈何棋艺不精,与我赌命赌了一场,便输给我这把飞剑,不过说到底,他亦是想要破釜沉舟,不愿与这飞剑有任何的藕断丝连。”
陈平安好奇问道:“那么这把‘金秋’,林守一能不能用?”
崔瀺一阵牙疼的模样,“先生,可没你这般偏心的,林守一当然能用,可由他来炼化驱使,肯定暴殄天物啊,学生我舍得给先生,万万不舍得给林守一这外人。”
粉裙女童和青衣小童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震惊。
崔瀺到了顶楼,向后倒去,随手将那方古砚放在一旁,全然不顾灰尘沾染白衣。
“先生稍等片刻,容我先把道理讲透,也好让先生接下来的返乡之路,不会因此横生枝节。”崔瀺思量片刻,又拿出那方原本是伏龙观镇山之宝的砚台,对黄庭国这双火蟒水蛇下令道:“速度将真身放入其中,我的耐心不太好,我的规矩是事不过二, 如果再敢拖延,可别怪我……”
在这座芝兰府藏书楼看遍万卷书的粉裙女童,有些耻与为伍的心思,她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妖怪,嚅嚅喏喏,有些不知所措。
中土,剑仙,棋道,赌命。
眼见着金光流泻出白衣少年的袖口,那青衣小童赶忙起身,跪地磕头,“恳请仙师饶命,小的愿意给仙师们赴汤蹈火,肝脑涂地,虽死不悔!”
自然还有个马桶,每天都会换,孩子为了反抗,表达自己的愤懑不满,经常撕下书页当厕纸,或是折纸为小小的纸鸢飞鸟,从一扇小窗丢出楼外,乘风而飞,然后每次就会听到爷爷拄着拐杖在阁楼下边破口大骂。
毕竟砚台边沿,有条老蛟盘踞酣睡,那可是他们这一类妖物的老祖宗,说不定还是隔着十八代那么远的。
城门口那边,陈平安转头望去,天空云海翻滚。
近朱者赤。
这些词汇串在一起,足够惊世骇俗了。
自幼就在书楼这方寸之地长大的粉裙女童,作揖感谢。
哪怕崔瀺重返宝瓶洲,成为大骊国师,依旧没有回过一次家乡。
粉裙女孩眼前一亮,对着陈平安弯腰拜了一拜,满脸喜气,“奴婢愿意追随先生。”
崔瀺站起身,无需任何动作,所有灰尘便从白衣抖落飘远,“接下来,劳驾你送我去往大隋。之后你再回来这里,把芝兰府的事情做个了断,可以顺便策反了城外那位水神。”
崔瀺没有起身,一挥袖子,将砚台拂向老人,“你的三百年修为已经打掉,上次的事情就算两清了。接下来你不用着急去往龙泉县,帮着抓捕蛟龙之属的残余孽种,不论老幼大小,一并关在砚台内,我家先生留了许多品相最佳的蛇胆石,并没带出家乡,也亏得他没带出来,不然以他的性子,天晓得会不会当散财童子,早早挥霍殆尽,现在正好,将来可以物尽其用。”
文圣首徒也好,大骊国师也罢,一样是从少年从年少岁月走来的。
不想回去。
崔瀺闭上眼睛,有些犯困。
青衣小童更加干脆利落,扑通一声,跪下磕头,砰砰作响,“老爷,缺不缺暖被窝的美妇丫鬟啊,我认识好些,便是修行中人都不乏其人,只要老爷点个头,我这就给老爷掳抢……哦不,是给老爷用八抬大轿请过来。”
崔瀺哈哈笑道:“先生发话,学生岂敢不听。”
从来就逍遥散漫、生性野惯了的青衣小童撇撇嘴,不以为然。
老人坦然笑道:“座位靠后的副山主?我看挺好,不用做出林鸟。”
崔瀺捧腹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崔瀺轻轻叹息一声,神色复杂。
崔瀺依然坐在地上,脸色木然说道:“事情又有变化,大骊京城,有人觉得你担任披云山新书院的山长,不能服众,我虽然反对,但是皇帝陛下已经决定,只让你出任副山主,还未必能坐稳第二把交椅,这是我崔瀺失策在先,所以你如果反悔,我不没有意见。”
老人脸色古怪。
陈平安环顾四周,看不出异样,准备离开,继续赶路。
为他取名的爷爷,那会儿当然是希望这个孙子,长大之后道德品行、学问修养兼具名山大川之美,智仁两全,山水皆灵秀,能够成为读书种子,跻身君子贤人之列。可是孩子不领情,好不容易走下阁楼后,很快就离开家乡去远游,走出家国,走出一洲,最后一直走到了中土神洲,只恨走得还不够远,离那个倔老头越远越好,而且还故意把那个巉字给去掉了,只留下相对喜欢的瀺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始终对外自称崔瀺而已。
粉裙女童略作犹豫,从眉心处窜出一条细如丝线的火焰小蟒,掠入砚台,然后脸色雪白,身形摇摇欲坠。
之前之所以不愿登上这一层,不是这里有什么玄机,而是少年心性又在作祟,让崔瀺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站在陈平安肩头上的金衣女童犹豫不决,最后深呼吸一口气,望向崔瀺,“齐先生还留了句话,但是当时先生说你未必有机会,现在既然你认了陈平安做先生,虽然人还是坏人,但我觉得可以说给你听听看。”
崔瀺一路登顶,来到六楼,登高远眺。
顶楼出现一位阴神出窍远游的儒衫老人,正是那条老蛟,老人盯着那方砚台,脸色阴沉。
一位眉心有痣的白衣少年,如传说中的神灵骑乘天龙。
崔瀺睁开眼睛,用袖子抹了把脸,“看什么看,没看过大老爷们伤心啊。”
崔瀺会心一笑,闭上眼睛,双手掐诀,竟是百无聊赖地练习那剑炉立桩了。
崔瀺笑道:“解决掉你们,我的道理才讲一半,接下来你们陪着先生只管出城,我留下来收尾。”
身边一左一右跟着书童模样的两个孩子。
这座州城的城头上空,骤然之间风起云涌,大云下垂,几乎要触及书楼顶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