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第342章 河上金桥(1/2)

第342章 河上金桥

北行路上,风平浪静。

大泉王朝武运昌盛,最近的数十年,只有边军欺负别人的份,南边的北晋,和北边的南齐,都吃过很多苦头,若非三位皇子扳手腕,争夺龙椅一事,几乎都快要明刀明枪了,牵扯了大皇子许多精力,使得这位坐镇北边的刘氏庶长子,不得不中止了一场既定的北伐,以免不小心打下了南齐千里疆土,自己也元气大伤,失去大势,岂不是给蜃景城的新帝作嫁衣裳?

还有东西两边接壤的四五个小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君主以侄子自居,敬称大泉皇帝刘臻为叔皇帝,还有一个直接沦为了大泉藩国。

队伍每三十里一停,要给战马洗刷鼻子,这个时候,姚镇都会离开马车,去跟陈平安闲聊几句。

一来二去,嫡孙姚仙之就跟陈平安熟悉了起来,不过这块“姚氏璞玉”在陈平安身前,很拘谨。

姚仙之今年才十四岁,却已经在边军待了三年,第二年就成为正式斥候,此后凭借军功升为伍长,自幼跟随家塾夫子学习兵法,却不喜好夸夸其谈,少年老成,很受家主姚镇的器重。

姚仙之毫不掩饰自己对陈平安的仰慕,当初山谷之中,被两名山上修士追杀得惨绝人寰,正是陈平安横空出世,救下了爷爷姚镇在内的边军子弟,一拳就打得那位身披甘露甲的可怕宗师,倒退出去,面对一位杀力无穷的恐怖剑修,更是应对自如。

姚仙之对陈平安,后来又听姚岭之说了陈平安在客栈的壮举,又砰砰砰三拳当场打死了申国公之子,敢跟御马监掌印李礼对峙,姚仙之愈发佩服得无以复加,恨不得自己每天给陈平安牵马喂马。

陈平安对姚仙之印象很不错,山谷浴血奋战,披甲少年的坚毅眼神,让人记忆犹新。

在这条孩儿巷,陈平安三人各有收获,除了裴钱。

老人就有些哭笑不得,只当是这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片子,在胡说八道,你哪怕骗人说河上有具尸体,都比河上多出一座金色长桥来得可信。

朱敛愣了一下,顺着裴钱的视线望去,哪来什么桥,江水滔滔,仅此而已。

老汉本就是个闷葫芦,今天与姚镇唠叨了那么多,可能比往常一年的话语加起来,都不少了。

陈平安伸了伸手臂,“那就是能喝了。”

一口咽下酒水,估计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老汉却也已是红光满面,很是高兴了。

约莫是姚镇和陈平安都瞧着面善,老汉起了话头后,便逐渐没了拘束,含糊不清的大泉官话说得愈发顺溜,主动与姚镇说了那捞尸的讲究,言语和神色之间,淳朴老汉也有了些笑意,“大人兴许不知,男人落水死了,肯定是俯在水面上,婆姨是仰着的,从无例外,在岸边看一眼,就晓得是男是女。拉上岸后,如果无人来收尸,就得帮着葬在水神老爷庙不远的一个地儿,再去庙里头上三炷香,在庙外边求一红布条,绑在手腕上,就算是做了善事,以后会有好报的。”

猜先。

裴钱百无聊赖地捡起一颗颗石子,可是不敢往埋河里丢,生怕不小心砸出一具站在水中的尸体来,她一想到有位女尸头发-漂荡在水面上的画面,就一身鸡皮疙瘩。裴钱下意识往陈平安那边挪了挪,握紧手中的行山杖,开始在心中默默背诵那本书籍的篇章,给自己壮胆。

老汉想了想,摇头道:“可记不清喽。”

卢白象却没有太较真,隋右边也好,姚近之也罢,两局棋,都没能让他在棋盘山使出七八分气力,只不过隋右边是真输,姚近之却是隐藏了棋力,但即便她倾力而为,还是输。对于自己的棋力之高,卢白象近乎自负,在那个遥远的江湖百年里头,身为魔教开山之祖的卢白象,除了武学上一骑绝尘,下棋亦是无敌。

由此可见,其实姚近之不难相处。

街上这些上不得桌面的包袱斋交易,陈平安觉得很有意思,双方有了买卖意向后,便去往一个僻静角落,也不嘴上谈钱,只在大袖之中比划价钱,姚近之笑言此举被戏称为“笼中对”,除了关于象征铜钱、银子的独有手势之外,数字也有讲究,食指窝成钩形就是九,食指中指相叠为十。

许久之后,夜色深沉,裴钱惊讶出声道:“怎么河上有座桥?”

什么山水神灵,鬼怪精魅。

陈平安盘腿而坐,遥望江水和对岸,要朱敛带着裴钱先回驿馆,只是裴钱不愿意,死活要待在陈平安身边,朱敛就只好陪着她一起留在岸边。

卢白象执白,姚近之执黑。

陈平安不会参加这些宴席,裴钱倒是想要削尖了脑袋往里头钻,有次只是听过了姚仙之讲述那些菜名后,就开始嘴馋,要流口水。奇怪的是,姚镇次次都会带上姚岭之、姚仙之,唯独忽略了那位好似将车厢当做深宅大院的姚近之。

朱敛已经原路折返而回,裴钱这才胆子大了一些。

姚近之笑道:“那些说辞,都是书上照搬来的。”

陈平安看着眼前这条埋河之水,便想起了家乡的龙须河和铁符江。

朱敛笑着点头,不知是赞赏姚近之的学识,还是认可那位啄玉大家对待美玉的态度。

姚近之得偿所愿,购买了一堆历朝历代的古老铜钱,被誉为名泉,价格有高有低,这没什么,当姚近之在一座小铺子找见了几块瓦当,有饕餮纹的,写有吉祥语的,还有一整套四神瓦当,哪怕隔着帷帽白纱,陈平安都能感受她的惊喜。

无人下棋,魏羡就离开,朱敛紧随其后。

陈平安挠挠头,竟是不知如何接话,说自己没钱,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承认自己有了大出息吧,又差了点意思。

陈平安不怎么搭话,倒也不厌烦。

由于队伍中有两位大泉供奉,陈平安不太愿意泄露“姜壶”的底细,所以白天喝酒都喝不太痛快,毕竟修士和武学宗师都眼尖,可能一个持壶抬臂的姿势幅度,就能够看出蛛丝马迹。陈平安神游万里,不知不觉,等到回神,姚近之竟然已经离去,卢白象又在那边独自收拾。

姚镇冷哼一声,“画蛇添足!庙堂上,休想我帮这小子说半句违心话。”

陈平安之前就骑过马,在藕福地之中,还曾经陪着老道人骑过驴子,所以知道说书先生和演义小说上,那些所谓的日行千里,都是蒙人的,一般的世俗王朝,驿站传递军情箱本的八百里加急,确实做得到,不过需要换人且换马,驿路上撞死人无须负责,只是这么跑一趟下来,往往伤马极重,即便钉了马掌,还是可能会直接把马蹄给跑烂了。

两名充当随军修士的大泉供奉,与姚氏“三之”待在一起。

裴钱一双使劲瞪圆了的眼眸,熠熠生辉,“哇,金色的桥!”

姚家队伍这天黄昏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驿馆下榻,距离埋河不过半里路,姚镇拉着陈平安一起去河边赏景散心。

两位修士,是一对道门师徒,因为此次潜行,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反而悬佩边军制式腰刀,掩人耳目。一路上,师徒二人疏远众人,年轻道士生得面如冠玉,气质温和,像是一位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贵公子。

陈平安靠着栏杆,喝着养剑葫里的青梅酒,卢白象双指捻子,快速放入棋盒,哪怕只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加上那棋子磕碰、敲击的清脆声响,竟然非但不枯燥,反而有些赏心悦目。

卢白象真正好奇的是陈平安年纪不大,又不是这座浩然天下的儒家子弟,竟然就有学生弟子了。

朱敛便说世间女子颜色,若以百文钱计算,那么姚近之与童青青,怎么都该有个九十多文钱。

这座郡城为了迎接姚镇,了很多心思,姚近之在去孩儿巷的路上,给陈平安解释了其中缘由,郡守是姚家边军出身,机缘巧合,退出边军后,开始在地方上仕途攀爬,听客栈三爷说当年是一个很有志向的年轻人。

姚近之只得点头。

闲聊了几句郡城的风土人情,卢白象就去归还棋盘棋盒,陈平安独自留在亭内。

陈平安脱口而出道:“我有个……学生,下棋很厉害,以后你们见了面,可以切磋。”

陈平安说要再待会儿。

冷冷清清的夜色中,哪怕骑乘马匹都在修习剑气十八停的陈平安,难得偷懒一回,就只是坐在凉亭喝酒发呆。

所以陈平安遇到了姚近之这样的姑娘,也就只是遇见了而已。

裴钱有些失望,仍是不愿死心,“那么姚姐姐你觉得累的时候,一定要跟我说啊,这巷子离着驿站还有五千六百多步呢,姚姐姐你腿长,约莫四千七百步就差不多了。”

老汉轻声道:“我那娃儿跟公子差不多岁数的时候,遇上了不该捞的可怜人,不听劝,捞上了岸,没过几天,他人就没了,我该拦着的。”

这已经是老汉最用心用力的一种称赞了。

给姚镇这么一说,陈平安都开始惋惜无法路过水神庙,不然就可以喝着青梅酒,以刻刀将所见所闻一一写在竹简上。

听说蜃景城下了大雪后,是世间少有的美景。

她依旧戴着那顶施裙及颈的雅素帷帽,其实之前队伍停留,只要没有外人在场,姚近之就会摘掉帷帽,陈平安见过她的面容多次,确实长得漂亮,姿容犹胜女子剑仙隋右边,依循朱敛的玩笑话,姚姑娘这般倾国倾城的相貌,在藕福地他朱敛作威作福的几十年里,没能遇上一个,听说后来有个叫童青青的镜心亭小姑娘,不知能否与姚近之媲美,当时陈平安点头说有的。

若非自己实在对下棋没有天赋,加上觉得手谈一事,太过耗费光阴,会耽搁练拳练剑,不然陈平安还真想好好琢磨如何下棋。

裴钱翻了个白眼,她原本还想着今后要多拍拍马屁,说不定哪天姚近之一个高兴,就把那棵水仙玉雕送给她呢。

陈平安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

说到这里,老人仿佛觉得说错了话,有些难为情,“见不着才好。”

朱敛哈哈大笑。

可惜那座名动朝野的埋河水神庙,距离驿站和渡口有些远,隔着三百余里,历史上数国的文人骚客,都曾在那座水神庙的墙壁上,留下珍贵墨宝,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甚至还有许多不同时代大文豪的诗词唱和,一先一后,一问一答,相得益彰,以及同一题材的暗中较劲,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评点,使得一座水神庙熠熠生辉,文采之绚烂,文运之浓郁,简直要比蜃景城文庙还要夸张。

陈平安心生佩服。

陈平安坐在老汉身边,笑着递过酒葫芦,“老伯能喝酒?”

陈平安自己喝了口青梅酒,问道:“老伯今儿在这边是看有没有尸体漂过?”

姚镇轻轻一拍膝盖,神色落寞,感慨道:“想当年多好一个年轻人,朝气勃勃,有一身正气,上阵厮杀从不怯战,怎么到了官场,不过十余年,就变了这么多。”

陈平安起身目送老汉愈行愈远。

隋右边下棋杀力极大,气势极足,卢白象身为男子,反而不如隋右边来得杀伐果决。

裴钱有些疑惑,神色茫然。

这一点,姚姑娘跟弟弟姚仙之其实挺像的,只是道行比他更深些,不至于太过尴尬。

裴钱已经开始溜须拍马,娇滴滴问道:“姚姐姐,你累不累,我帮你背包裹吧?背东西我熟得很,这一路都是我背的,保证不摔坏你那些宝贝们。”

沿着河流滚滚的埋河,往下游走去四五里,他们遇上了一位蹲在河畔愣愣望河的老汉。

陈平安点头道:“老伯只管说。”

朱敛也来到这边,隋右边与陈平安告辞一声,就此离开。卢白象便对朱敛邀战,佝偻老人笑着直摇手,说自己是个臭棋篓子,不敢献丑。魏羡在卢白象投来视线的时候,就说了句他连臭棋篓子都不是,根本就没看懂,只是闲来无事,想要知道两人棋局的胜负而已。

陈平安走入凉亭,刚刚分出胜负,卢白象小胜。

少年崔瀺,或者说崔东山,那可是曾与白帝城城主手谈十局的大国手。

姚镇心生好奇,详细问起了水鬼和捞尸一事,老汉有些犹豫,应该是觉得此事难以启齿,生怕这些贵人们听了后心生不喜,姚镇又是好言安慰,老汉这才断断续续说了些此方乡俗,还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原来他们这些自称水鬼的船夫,被人出钱寻觅河中尸体,或是遇上了尸体,打捞起来,有人闻讯赶来,不可主动索要钱财,在世生人愿意给,就收下,不给,就算数,只当是积了一桩阴德,不然就会最少三年晦气缠身,不过尸体的亲人,不给钱,还不愿意请一顿饭,保管也会倒霉。

只是姚仙之大概是为了跟他套近乎,总会没话找话,经常蹦出一些不太好笑的笑话,比如南齐在北边、北晋却在南方,还说有些擅长写边塞诗的文豪,最向往大泉边军中的姚家铁骑,其中有一位诗坛巨擘,想要拿诗词换取一匹甲等战马,给他爷爷拒绝了,便怀恨在心,回去之后,在京师诋毁姚家边军十年之久,姚仙之信誓旦旦说到了蜃景城,一定要会会那位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