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第408章 来者不善(2/2)
陈平安尾随其后。
茅小冬爽朗大笑。
所以哪怕是骊珠洞天内陈平安生长的那座小镇,闭塞阻绝,在破碎下坠、在大骊版图落地生根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大骊朝廷让首任县令吴鸢,立即着手准备文武两庙的选址。
茅小冬好奇问道:“干嘛?”
茅小冬缓缓道:“我要跟你们文庙取走一份文运,再借一份,一众文庙礼器祭器当中,我大致要暂时拿走柷和一套编磬,此外簠、簋各一,烛台两支,这是我们山崖书院本该就有的份额,以及那只你们后来从地方文庙搬来、由御史严清光出资请人打造的那只青大罐,这是跟你们文庙借的。除了蕴含其中的文运,器物本身当然会如数归还你们。”
陈平安默默又倒了一碗酒。
茅小冬问道:“先前喝米酒,如今看文庙,可有心得?”
茅小冬抚须而笑。
茅小冬赶紧端起大白碗,“前边的不去说什么,这后边的,可得好好喝上一大碗酒。”
茅小冬从后殿那边返回,陈平安发现老人脸色不太好看。
茅小冬伸出手掌,指了指大殿那边,“我们去后殿详谈。”
茅小冬反问道:“明知故问?”
陈平安体内真气流转凝滞,温养有那枚水字印本命物的水府,不由自主地大门紧闭,里边那些由水运精华孕育而生的绿衣小童们,战战兢兢。
茅小冬站在文庙外边,陈平安与老人并肩而立。
陈平安喝完了碗中酒,突然问道:“大致人数和修为,可以查探吗?”
随后又行了将近半个时辰,已经到了那座所有大隋地方学子心中的圣地,京城文庙。
茅小冬又问,“多大的世面?”
茅小冬笑问道:“半点不紧张?”
茅小冬向前而行,“走吧,咱们去会一会大隋一国风骨所在的文庙圣人们。”
陈平安无奈道:“我可能帮不上大忙。”
陈平安放下酒碗,道:“不瞒茅山主,我没少打打杀杀,也算见过一些世面了。”
茅小冬笑着起身,将那张日夜游神真身符从袖中取出,交还给跟着起身的陈平安,以心声笑道:“哪有当师兄的挥霍师弟家当的道理,收起来。”
陈平安答对了一半,茅小冬点点头,只是这次倒真不是茅小冬故弄玄虚,给陈平安指点道:
陈平安则在肃穆庄严的前殿缓缓而行,这是陈平安第一次走入一国京城的文庙主殿,当时在桐叶洲,没有跟随姚氏一起去大泉王朝蜃景城,不然应该会去看看,之后在青鸾国京城,由于当时盛行佛道之辩,陈平安也没有机会游览。至于藕福地的南苑国京城,可没有祭祀七十二贤的文庙。
陈平安想了想,坦诚道:“打过蛟龙沟一条坐镇小天地的元婴老蛟,背过剑气长城那位老大剑仙的佩剑,挨过一位飞升境修士本命法宝吞剑舟的一击。”
袁高风问道:“不知茅山主来此何事?”
陈平安点了点头。
陈平安却感受到一股气势磅礴的浩然正气,隐隐约约,出现一条条七彩流光,聚散游荡不定,几乎有凝如实质的迹象。
袁高风随即又道:“可是玉璞境似乎还不够,你茅小冬除非能够将整座东华山搬迁到文庙来,才能够得逞吧?境界不足是一难,以仙人移山神通、搬动东华山文运又是一难,难上加难,真是难为你茅大山主了。”
趁着茅小冬暂时没有出手的迹象。
陈平安从养剑葫里倒了两碗米酒,问道:“会不会袁高风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们?京城文庙诸位神祇,面对当下大隋的暗流涌动,必然早就看在眼中,只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涉及大隋高氏国祚和文运,他们很难作出决定,就只好袖手旁观,但是又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我们被蒙在鼓里,坏了东华山书院的文脉,所以故意黑脸示人,以违反常理的言行,要我们小心文庙之外的形势?”
一位大袖高冠的年迈儒士,腰间悬佩长剑,以金身现世,走出后殿一尊泥塑神像,跨过门槛,走到院中。
陈平安忍着笑,补充了一句马屁话,“还跟茅山主同桌喝过酒。”
除非是一些太过偏僻的地方,否则最小的郡县,按例都需要建造文武庙,所有郡守、县令在新官上任后,都需要去往文庙敬香礼圣,再去武庙祭奠英灵。
茅小冬笑了笑,“那我就更放心了。出现在这里,打不死我的,同时又证明了书院那边,并无他们埋下的后手和杀招。”
果然是儒将出身,单刀直入,毫不含糊。
文庙占地极大,来此的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很多,却也不显得拥挤。
步入这座院子之前,茅小冬已经与陈平安讲述过几位如今还“活着”的京城文庙神祇,生平与文脉,以及在各自朝代的丰功伟绩,皆有提及。
袁高风神色不变,“有请茅山主明言。”
见陈平安收起了不值几文钱的空酒坛,茅小冬提醒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是好事,只是不要钻牛角尖,事事处处吹毛求疵,不然要么心性很难澄澈皎然,要么劳心劳力,虽然筋骨雄壮,却早已心神憔悴。”
陈平安慢悠悠喝着那碗香醇米酒。
茅小冬环顾四周,呵呵笑道:“怎么搬,山比庙大,难道一下子砸下来,覆盖文庙?大隋这座头把交椅的文庙,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陈平安正低头大口喝着酒,“学那朱敛,喝罚酒。”
茅小冬笑骂道:“好小子,眼巴巴等着这儿出现一位玉璞境修士,对吧?!”
陈平安微微一笑。
茅小冬瞥了眼那根玉簪子,没有说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