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第414章 炼制(2/2)
陈平安笑着反问道:“道理我已经有了,甚至儒家规矩都挑不出毛病,我还管她怎么想?”
宋集薪笑道:“不用送我。”
那会儿,很多人都还没有遇到。
陈平安点点头,“我会试试看。”
茅小冬轻声道:“从至圣先师到礼圣,一位阐述仁义道德,一位具体制定规矩框架,为什么?”
陈平安点头,“好!”
————
陈平安冷笑道:“就没想过你宋集薪这辈子会感谢我。”
茅小冬点点头,“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四之争了。”
宋集薪再次打量起陈平安,“你是不是看了某些法家书籍?”
董静站起身,“打一架?!”
崔东山始终用双手扒住窗台,双脚离地,眨了眨眼睛,“我如果不走,你会不会动手打我?”
宋集薪看着那只渐渐飘荡远去的柳环,轻声道:“你想说什么,我其实一清二楚,他之所以会被过河拆桥,被卢氏降将王毅甫割掉头颅,除了遮掩那座廊桥的皇室丑闻内幕之外,其实也有皇帝陛下的私心,毕竟谁乐意自己的亲生儿子,心中会有个‘便宜老爹’?王毅甫私底下告诉我,他死之前,祈求过王毅甫,捎一句话给我,说他那么多年,一直想要我给他写一副春联来着。你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臣子,不死,谁死?”
多说无益。
陈平安悻悻然,赶紧抹了把脸,将脸上笑意敛起,重新凝心静意。
陈平安好奇问道:“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由于第一次在老龙城炼化水字印,筹备一事,是范峻茂帮忙,所以陈平安这才真正了解为何练气士炼化本命物一事,为何耗钱以及耗费光阴,寻常练气士,想要成功,除了依靠钱袋子,还要拼运气,运气不好,欠缺了关键之物,就会直接导致炼制一直停滞不前,而修行路上,一步慢步步慢,这里边的无形损失,让练气士都要心焦抓狂。
林守一正襟危坐,“愿听先生教诲。”
茅小冬摇头道:“当然不是,不然就毫无意义了,因为即便成功,一国风俗最多演变成一洲,可却会饿死其余八洲,以八洲文运支撑一洲安乐,意义何在?所以皑皑洲刘氏在各方监督下,为此前期秘密筹备了将近四十年,方方面面,都必须得到到场的许多诸子百家代言人的认可,只要一人否定,就无法落地实施,这是礼圣唯一一次露面,提出的唯一要求。”
董静平稳了一下心神,正打算对这个家伙晓之以理,然后搬出书院茅山主威胁此人几句,不曾想崔东山已经松开双手,那颗碍眼的脑袋终于消失不见。
崔东山摇摇头,“君子动口不动手。”
宋集薪哎呦一声,发出一连串啧啧啧的声响,站起身拍拍手,“陈平安,你这会儿的言行举止,真像一位山上的修道之人,极有神仙心性了。”
陈平安陷入沉思,思考为何会失败。
林守一胸有成竹,正要回答这一连串问题。
陈平安欲言又止。
崔东山一个毫无征兆的鲤鱼打挺,猛然站起身,吓了谢谢和石柔一大跳。
练拳不辛苦。读书很值得。
少女看似不谙世事,不知天高地厚。
宋集薪疑惑道:“那位娘娘都派人杀你了,你还不恨我?”
蔡丰已经向钦天监告假,只是蔡家府邸也没有了蔡丰的身影。
茅小冬说道:“那人告诉我,他也不知道答案,但也许是希望给世间所有有灵众生,一种趋近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种你不需要付出额外代价就能够达到的自由。”
茅小冬站起身,抬起一只脚,离地寸余,悬停空中,然后往上抬高两次,“当下种种所学,知其根本与真意,循序渐进,步步登高,那么一个人无论站在怎么样的高位,心都稳。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旁门左道,最少我们读书人,都应该是这样的。”
董静怒道:“崔东山,你在做什么?!”
逛荡来游荡去,最后崔东山瞥了眼东华山之巅的景象,便返回自己小院,在廊道中呼呼大睡。
宋集薪笑了起来,高高举起手臂,摊开手掌,手背朝向天空,手心朝向自己,“公子反正就是个傀儡,他们爱怎么摆弄都随他们去。陈平安都能有今天,我为什么不能有明天?”
董静冷哼一声。
崔东山理直气壮道:“我就是快无聊死了,才来你这儿找有聊啊,不然我来干嘛。”
陈平安先闭上眼睛,轻轻呼吸一口气。
修行是自己事。
崔东山闭眼睡去。
茅小冬差点一戒尺打过去,气呼呼教训道:“就算有了喜欢的姑娘,也在炼制成功了本命物再去想!到时候谁管你想几个时辰,是不是乐开了?!没轻没重!”
当年被陆沉提醒了一句,陈平安一听说有可能换钱,当晚就去了龙须河,背着大箩筐,寻觅那些尚未灵气消散的蛇胆石,那叫一个撒腿飞奔和废寝忘食。
突然发现董先生转过头,望向窗外,比他林守一要分心多了。
陈平安开口问道:“学塾先生,是那精心挑选的书院贤人君子?”
宋集薪怎么都没想到是这么个答案,捧腹大笑,“陈平安啊陈平安,现在的你,比以前那个性格死板的木头人,可要顺眼多了,早是这么个脾气,当年我肯定诚心诚意跟你做朋友。”
原来我陈平安也能有今天。
陈平安仍是反问,“齐先生留给你的那些书,有些你留在了小镇屋子里,有些带走了,带走的书,你看没看?”
陈平安取出三十余件茅小冬帮忙准备的天材地宝,姗姗来迟的最后两件,一件是千年水牛角,一件是宝瓶洲中部某国京城武庙、一位武圣人生前佩刀,蕴含着浓郁的金戈肃杀之气。茅小冬关于收集炼化材料一事,没有故作清高,而是从一开始,就跟陈平安讲述过这些天材地宝的来历、价格与独到之处。
崔东山脚尖在墙壁上一点,向后飘荡而去,挥手作别。
宋集薪离开湖边,向山脚走去。
林守一点点头。
宋集薪蹲下身,捡起石子丢入湖中,“求你一件事,怎么样?”
但是就那么一步步走,一个一个遇到了。
稚圭掩嘴而笑,“公子,你都问了我很多遍了啊。”
陈平安微微叹息,只能告诉自己明日愁来明日愁。
然后开始在心中默念一遍埋河水神娘娘相赠的那套炼物道诀。
小道消息在京城官场和市井满天飞。
说到这里,茅小冬缓了一缓。
董静欣慰点头,“那么我今日就只与你说一句圣贤言语,我们只在这一句话上做文章。”
修行雷法之人,尤其是地仙,有几个是脾气好的。
石柔“穿着”一副仙人遗蜕,能够行走自如。
宋集薪点头道:“可不是,谁还在乎这点收成。”
宋集薪又道:“如今的真武山马苦玄,闭关之后破关,破境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就像凡夫俗子吃坏了东西拉肚子一样,所以如今已经被誉为第二个风雪庙魏晋,你说杏巷就靠他一个,在名声上,就跟能我们整条泥瓶巷掰手腕,气不气?”
崔东山明明已经酣睡,却打了个响指。
林守一满脸苦笑。
一颗金色文胆,安安静静悬停在他身前。
宋集薪摘下柳环,丢入湖中,然后捡起石子,试图往柳环中央丢掷,“落魄山的山神庙,如今处境不太好,魏檗对在你家山头上的这位山神很……有芥蒂,我先前就是想要你帮着在魏檗那边说几句话,不奢望魏檗能够提携那座山神庙,只求尽量不要哪天突然更换了山神庙里边的神像。”
茅小冬自问自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曾请教那人,为何至圣先师和礼圣,在奠定浩然天下的独尊和正统地位后,依旧容得下诸子百家?为何不干脆只留下儒家学问,教化苍生?那个人的回答,让我这榆木疙瘩,豁然开朗,才知道原来天地如此之大,那人说,道祖在看那个一,所以当初那场作乱余孽,才得以迁徙去往剑气长城。而我们浩然天下,也没有对妖族斩尽杀绝。佛祖也只是留下了一句,预言那末法时代终会到来,‘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
陈平安问道:“庄稼地都荒废了吧?龙窑那些烧瓷的窑口也停了不少?”
宋集薪自嘲道:“我可没这份本事。所谓的母子之情,我在宗人府档案将名字改为宋睦后,有当然有,不过亲疏有别,不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如今才知道,帝王家事,虽然都比较大,可本质上跟咱们早年那些街坊邻居,没什么两样,一户人家只要有多个子女,爹娘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偏袒。”
陈平安摇头道:“不用了。”
宋集薪无奈道:“公子这不是心里没底嘛。叔叔又不肯跟我交个底,两位国师大人又是那么高深莫测,公子在京城那边毫无根基,比起陈平安当年在泥瓶巷还要一清二白,他好歹还有个祖宅,公子可是什么都没有,文臣武将,山上山下,除了一些个信奉赌大赢大的家伙,谁愿意真正看好你公子?”
这还没有炼制成功金色文胆,就开始想那第三件本命物,不妥。今日事今日毕,先将今日事做得尽善尽美,才是正途大道。
董静沉声道:“不要分心,与读书一事一样,见着了妙不可言的圣贤文章,心神能够沉浸其中,是本事,拔得出来,更见功力。不然一辈子就是书呆子,谈什么与圣贤共鸣?!”
宋集薪回头看了眼山崖书院,好奇问道:“真不逛逛?想的话,公子可以陪你再走一趟。”
宋集薪收起手,以拳击掌,转头称赞道:“这句安慰话,中听!”
陈平安道:“那就不送。”
陈平安说道:“你看我不爽,我看你就爽了?何必假装是朋友?”
新科状元郎章埭不知为何,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最为清贵、培养储相之才的翰林院。
宋集薪笑道:“她可不会这么想。”
稚圭还是丫鬟婢女的装束打扮,只是相比泥瓶巷那会儿,衣饰多了些富贵气而已,身材愈发出挑,她笑道:“公子拿自己跟他比,好像有些……丢人?”
陈平安笑道:“能一样吗?你这是来大隋耀武扬威来了,当时高煊才算名副其实的深入敌国腹地。再说了,现在高煊又去了披云山林鹿书院当质子,你也学学?”
难道改变主意,将老龙城一役剩余的大骊赔偿收拢,砸锅卖铁,在落魄山炼制完第三件后,再去游历那座剑修如云的北俱芦洲?
大隋京城,在千叟宴即将举办之际,这段时日氛围有些云波诡谲。
宋集薪哑然失笑,“陈平安,现在你可比以前强太多,都知道说些怪话了。难道是跟我学的?”
二月二,龙抬头,烛照梁,桃打墙,人间蛇虫无处藏……
茅小冬反问道:“你觉得这三位,在求什么?”
一团乱麻。
陈平安身前已经摆满了各异天材地宝,突然抬起头,望向坐在对面的茅小冬,问道:“茅山主,我其实有个疑惑,一直想不明白。”
谢谢和石柔几乎同时转头望向东华山之巅。
董静问道:“圣人有云,君子不器。何解?礼记学宫作何解?醇儒陈氏做何解?鹅湖书院作何解?青鸾国昔年桐城派又是作何解?你自己更是作何解?”
董静继续先前的话题,“不要急。争取再多开辟出两座本命气府。破境不迟。我们儒家门生炼气修行,自身体魄的修道资质,算不得最重要,儒家已是浩然天下正统,儒生修行,归根结底就是修学问二字,我问你,林守一,为何有许多世人明明晓得那么多书上道理,却依旧浑浑噩噩,甚至会立身不正?”
宋集薪双手抱住后脑勺,“当年高煊跑去咱们那儿寻找机缘,有人说我不如他,我就来这边逛逛。”
董静气得大踏步走去。
石柔悲愤欲绝,飞奔离去。
崔东山在廊道不断翻滚,嘴上说道:“谢谢,你上哪去找一个会帮你擦拭廊道的公子,对不对啊?”
谢谢只得附和道:“谢谢谢过公子。”
崔东山趴在廊道上,以凫水姿势,从一头游到了另一端,然后掉转身形,再来一遍,重复哼唱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呦太平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