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第559章 不愧是老江湖(1/2)
第559章 不愧是老江湖
壁画城占地相当于一座红烛镇的规模,只是街巷凌乱,宽窄不定,多有歪斜,而且少有高楼府邸,除了豆腐块大小的众多店铺,还有许多摆摊的包袱斋,叫卖声此起彼伏,简直是像那乡野村庄的鸡鸣犬吠,当然更多还是沉默的行脚商贾,就那么蹲在路旁,笼袖缩肩,对街上行人不搭理,爱看不看,爱买不买。
关于壁画城的来源,众说纷纭,尤其是那一幅幅绘满墙壁的天庭女官图,仪态万千,惹人遐想,选址此地开山的披麻宗,对此讳莫如深。
陈平安一路走走停停,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跟随同样是慕名而来的一股浩荡人流,来到了一堵壁画前,山壁高达十数丈,壁画气势十足,陈平安站在人群当中,跟着仰头望去,壁画内容是一位身姿婀娜的神女侧身像,似在前行,神采飞动,脚下有朵朵祥云,腰间系有一块当世已经不太常见的行囊砚,不知是光线的关系,还是壁画灵气蕴藉,只见神女眼神流转,宛如活人。
这幅被后世取名为“挂砚”的壁画神女,色彩以青绿色为主,不过也有恰到好处的沥粉贴金,如画龙点睛,使得壁画厚重而不失仙气,粗看之下,给人的印象,犹如书中行草,用笔看似简洁,实则细究之下,无论是衣裙皱褶、佩饰,还是肌肤纹理,甚至还有那睫毛,都可谓极其繁密,如小楷抄经,笔笔合乎法度。
想来那作画之人,必然是一位出神入化的丹青圣手。
陈平安只是粗通北俱芦洲雅言,所以身边的议论,暂时只能听得大概,地下城中的八幅壁画,数千年以来,已经被各朝各代的有缘人,陆陆续续取走五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福缘,而且当五位神女走出壁画、选择侍奉主人后,彩绘壁画就会瞬间褪色,画卷纹路依旧,只是变得如同白描,不再绚烂多彩,并且灵气流散,所以五幅壁画,被披麻宗邀请流霞洲某个世代交好的宗字头老祖,以独门秘术覆盖画卷,免得失去灵气支撑的壁画被岁月销蚀殆尽。
来此赏景之的游客,多是欣赏那位神女倾国倾城的容颜,陈平安当然也看,不看白不看,到底是壁画而已,看了还能咋的。
只不过陈平安更多注意力,还是放在那块悬在神女腰间的小巧古砚上,依稀可见两字古老篆文为“掣电”,之所以认得,还要归功于李希圣赠送的那本《丹书真迹》,上边许多虫鸟篆,其实早已在浩然天下失传。
这堵壁画附近,开设有一间铺子,专门售卖这幅神女图的摹本临本,价格不一,其中以双钩廊填硬黄本,最为昂贵,一幅团扇大小的,就敢开价二十颗雪钱,不过陈平安瞧着确实画面精美,不但形似壁画,还有三两分神似,陈平安便买了两幅,打算将来自己留一幅,再送给朱敛一幅。
老舟子转头瞥了眼,“公子运气不错,这么早就有人来渡口,咱们好像可以过河了。”
陈平安就要递给养剑葫,老舟子摆摆手,双手合捧,笑道:“公子是讲究人,我这糟老汉可不能不讲究,公子只管倒酒在我手中。”
陈平安问道:“能不能冒昧问一句?”
陈平安面朝河水,盘腿而坐,练习剑炉立桩。
陈平安当时就听得手心冒汗,赶紧喝了口酒压压惊,只差没有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壁画上的神女前辈眼光高一些,千万别瞎了眼看上自己。
第一场考验,是“老妪”设置的,是否强行过河,年轻人通过了,之后自己代替她,又象征性考验了他一次,年轻人也顺利通过了第二场考验,大大方方给了一口酒喝,所以老舟子觉得大局已定,事情肯定成了,便卖了年轻人一个小人情,故意撤去了些许障眼法,露出了一点蛛丝马迹,既然年轻人已经去过了河神庙,就该有所察觉才对,更应该应对得体,不会在几钱银子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刚刚是谁说“行走江湖,打肿脸充胖子”来着?
陈平安只是摇头。
妇人一手叉腰,蹒跚走出芦苇荡,病恹恹道:“茶摊那厮焉儿坏,挨千刀的笑面虎,好霸道的泻药,便是头壮牛,也给撂倒了,真是不晓得怜惜玉。”
灰衣老人摇头道:“一下子就跑没影了,比兔子还快,不过也有可能是见机不妙,隐匿在了芦苇荡中,随便一趴,难找。”
陈平安想了想,说再看看,就收起那幅“挂砚”神女图,然后离开了铺子。
挣钱一事。
陈平安只当是没看到。
紫面汉子笑了笑,招了招手,身后阴灵扈从抓起那袋子沉甸甸的雪钱,放入身后箱中。
如果裴钱到了这边,估计会觉得如鱼得水。
那个盘腿而坐的妇人扭转身躯,姿容一般,身段诱人,这一拧,愈发显得峰峦起伏,她对年轻伙计娇笑道:“既然是做着开门迎客的买卖,那就脾气别太冲,不过姐姐也不怪你,年轻人火气大,很正常,等下姐姐那碗茶水,就不喝了,算是赏你了,降降火。”
紫面汉子点点头,收起那颗小暑钱,白喝了新上桌的四碗阴沉茶,这才起身离去。
少女突然说道:“那你有没有跟那客人说一声,出门在外不露黄白,铺子人多眼杂,他背着这么多廊填本,可不是一笔小钱,壁画城附近本来就鱼龙混杂,乌烟瘴气的,最喜欢欺负外乡人,什么坑蒙拐骗的勾当都用的出来,你就没提醒两句?瞧那与你杀价那模样,若是你不答应,都快能在咱们铺子当伙计了,还有那外乡口音,一看就不是手头特别阔绰的,越是如此,就越该小心才是。”
老妪已经恢复曼妙真身,彩带飘摇,倾国倾城的容颜,当之无愧的神女之姿。
陈平安没那么着急赶路,就慢慢喝茶,然后十几张桌子坐了大半,都是在此歇脚,再往前百余里,会有一处古迹,那边的摇曳河畔,有一尊倒地的远古铁牛,来历不明,品秩极高,接近于法宝,既未被摇曳河神沉入河中镇压水运,也没有被骸骨滩大修士收入囊中,曾经有位地仙试图窃走此物,但是下场不太好,河神明明对此视而不见,也未以神通拦阻,摇曳河的河水却暴虐汹涌,铺天盖地,竟是直接将一位金丹地仙给卷入河水,活活溺死,在那之后,这尊重达数十万斤的铁牛就再无人胆敢觊觎。
陈平安跳下渡船,告辞一声,头也没转,就这么走了。
那个紫面汉子瞥了眼陈平安。
陈平安身后那黑底金字的楹联,是那“心诚莫来磕头,自有阴德庇护”,“为恶任你烧香,徒惹水神发火”。
陈平安离开这座河神祠庙后,继续北游。
陈平安嗯了一声,“老伯说得是。”
佝偻老妪此刻已经站直身体,冷笑道:“不然如何?还要我倒贴上去?是他自己抓不住福缘,怨不得别人!三次过过场的小考验,这家伙是头一个过不去的,传出去,我要被姐妹们笑话死!”
少年笑道:“披麻宗可没这么小气,与其窃据宝地、独霸机缘,还不如与那些有缘人结一份善缘。披麻宗祖师堂有一句祖训,‘我辈大道修行,切忌担夫争道。’”
老百姓有老百姓烧的香。
铺子是一对少年少女在打理生意,少女不爱怎么搭理客人,少年却尤其伶俐,一瞧陈平安买了幅铺子里边最贵的,就开始给陈平安这位贵客,隆重推荐了一套装有五幅神女图的廊填硬黄本,以鲜红木盒搁放,少年说光是这木盒造价,本钱就有好几颗雪钱。
陈平安无可奈何,就凭老妪这些还算交心的实诚言语,便了二十颗雪钱买了一只套盒,里头五幅神女图,分别命名为“长檠”、“宝盖”、“灵芝”“春官”和“斩勘”,五位神女分别持莲灯,撑宝盖,怀捧一枚白玉灵芝如意,百缭绕、鸟雀飞旋,最后一位最迥异于寻常,竟是披甲持斤斧,电光熠熠,十分英武。
紫面汉子瞥了眼灰衣老者,后者默默点头。
少年无奈道:“我随太爷爷嘛,再说了,我就是来帮你打杂的,又不真是生意人。”
大髯紫面的汉子脸色阴沉,环顾四周,“那就没辙了,再往前走一段路,我们见机行事,实在不行,就回去渡口那边,跟那下药的掌柜汉子低个头,就当是咱们强龙不斗地头蛇。”
年轻伙计板着脸道:“恕不送客,欢迎别来。”
结果到了对岸渡口,老舟子刚想要说些什么,给那老妪一把扯住袖子。
老妪到了渡口这边,一听老舟子要收八钱银子,便开始犯难,然后转头望向陈平安,陈平安一脸初出茅庐的江湖雏儿模样,先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等到老妪愣了愣后,主动开口询问这位公子能否帮个忙,她身上只有四五钱银子,劳烦公子垫一垫,好心一定有报。
其中有一座偏殿打造成水中龙宫模样,塑像栩栩如生,尽是大鱼蛇蛟化作人形后的辅佐将官,姿态百千,有老香客与自家孩童笑言,这就是河神老爷的别宫,一到了晚上,这些个个可以呼风唤雨的麾下文官武将,就会活过来,只不过祠庙有夜禁,到了夜间,只有那些腾云驾雾的神仙老爷们,才有资格来此登门做客,与河神老爷喝酒饮茶。
走出二十余里后才放缓身形,去河边掬了一捧水,洗了把脸,然后趁着四下无人,将装有神女图的包裹放入咫尺物当中,这才轻轻跃起,踩在茂盛繁密的芦苇荡之上,蜻蜓点水,耳畔风声呼啸,飘荡远去。
陈平安结账后,离开店铺的时候,便多了一只包裹,斜挎在身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俱芦洲的修士,无论境界高低,相较于宝瓶洲修士在大渡口行走的那种谨小慎微,多有克制,此地修士,神色旁若无人,十分豪放。
陈平安目不斜视,加快步伐。
结果年轻伙计直接顶了一句,“你咋不掏出颗谷雨钱来?”
河神祠庙这边十分厚道,竖有木牌告示不说,还有一位年幼-童子,专门守在木牌那边,稚声稚气,告知所有来此请香的客人,入庙礼神烧香,只看心诚不诚,不看香火贵贱。
再与少年道了声谢,陈平安就往入口处走去,既然买过了那些神女图,作为将来在北俱芦洲开门做生意的老本,算是不虚此行,就不再继续逛荡壁画城,一路上其实看了些大小店铺兜售的鬼修器物,物件好坏且不说,贵是真的贵,估计真正的好物件和尖儿货,得在这边待上一段时间,慢慢寻找那些躲在街巷深处的老字号,才有机会找着,不然渡船黄掌柜就不会提这一嘴,只是陈平安不打算碰运气,再者壁画城最拔尖的阴灵傀儡,买了当扈从,陈平安最不需要,所以赶往距离披麻宗山头六百里外的摇曳河祠庙。
后来似乎“忍不住”,开始搬弄大道理,与老妪扯了一通迂腐酸文,大致意思就是为何怨不得他小气。
少年直乐呵,别看少年个儿不高,相貌平平,其实却是披麻宗祖师堂的内门弟子,修行有成,故而神华内敛,虽然年龄极小,辈分却很不低,只是与壁画城店铺的少女自幼熟识,一有机会就下山来搭把手,到了披麻宗山头,喊他小师叔的白发老修士,不在少数。
片刻之后,紫面汉子揉着又开始翻江倒海的肚子,见两人原路返回,问道:“完事了?”
出了壁画城,看了眼山头云雾缭绕,遮掩高处风景的披麻宗,陈平安没来由想起了桐叶洲的太平山。
灰衣老人无奈道:“骸骨滩历来就多奇人异士,咱们就当吃一堑长一智吧,多想想接下来的路途该怎么走,真要是茶摊那边谋财害命,到达河神祠庙之前的这段路程,难走。”
先前站在芦苇丛顶,远望那座享誉半洲的著名祠庙,只见一股浓郁的香火雾霭,冲天而起,以至于搅动上方云海,七彩迷离,这份气象,不容小觑,便是当初路过的桐叶洲埋河水神庙,和后来升宫的碧游府,都不曾这般奇异,至于家乡那边绣江一带的几座江神庙,同样无此异象。
这明摆着是刁难和恶心茶摊了。
山脚熙熙攘攘,人满为患,这座嫡传三十六、外门一百零八人的仙家府邸,对于一座宗字头洞府而言,修士实在是少了点,山上多半是冷冷清清。
道家曾有一个俗子忧天的典故,陈平安翻来覆去看过很多遍,越看越觉得回味无穷。
山上的修行之人,以及一身好武艺在身的纯粹武夫,出门游历,一般来说,都是多备些雪钱,怎么都不该缺了,而小暑钱,当然也得有些,毕竟此物比雪钱要更加轻盈,便于携带,如果是那拥有小仙冢、玲珑武库这些方寸物的地仙,或是自幼得了这些珍稀宝贝的大山头仙家嫡传,则两说。
这才是一个生意人,该有的生意经。
陈平安刚喝完第二碗茶水,不远处就有一桌客人跟茶摊伙计起了争执,是为了茶摊凭啥四碗茶水就要收两颗雪钱的事情。
依旧徒步前往。
陈平安笑着点头道:“慕名前往,我是一名剑客,都说骸骨滩三个地方必须得去,如今壁画城和河神祠都去过了,想要去鬼蜮谷那边长长见识。”
陈平安想着摇曳河不架桥梁的讲究,以及这些规矩,连掠水过河的心思都没有了,干脆就在渡口附近的河边僻静处,点燃篝火,打算明早天一亮再乘坐渡船过岸。
其实如今自己的落魄山也差不多。
其余几张桌子的客人,哄然大笑,还有怪叫连连,有青壮汉子直接吹起了口哨,使劲往那妇人身前风光瞥去,恨不得将那两座山头用眼神剐下来搬回家中。
陈平安与老舟子谈妥了价格,八钱银子,老人说再等等,载一个人过河,只挣八钱银子,有些对不起一身气力,就问陈平安乐不乐意等一等,只要再来一人,再挣八钱银子,就可以撑船渡河。陈平安笑着说没关系,等着便是,反正不着急赶路。陈平安摘了斗笠,与老舟子一起坐在渡口,摘下养剑葫喝了口酒,壶内酒水,都是董水井赠送给落魄山的自酿米酒。
妇人掩嘴娇笑,枝乱颤。
老舟子直翻白眼。
有行人说是壁画城这边的神女图,由于画工绝美,又有噱头,一洲南北皆知,在北俱芦洲的北边地带,经常有修士出价极高,在北方宫廷官场颇受欢迎,甚至还有豪阀仙师愿意支付五颗小暑钱,购买八幅齐整的一套壁画城神女图。
少年摆摆手,就要转身跑回铺子。
摇曳河上没有一座桥,据说是这位河神不喜他人在自己头上行走,所有多渡口和舟船,陈平安在一座小渡口歇脚,喝了碗当地的阴沉茶,一般来说,煮茶之水,河水是下下品,但是这里的阴沉茶,随意汲水河中,茶水竟是极为爽口甘冽,多半是摇曳河水运浓郁的关系。水运鼎盛,又无形中惠泽两岸,草木丰茂,大丛大丛的芦苇荡,初冬时分,依旧绿意葱茏,故而多飞禽水鸟栖息。
闹到最后,老妪便气呼呼说欠着钱,下次过河再还,老舟子也答应了。
紫面汉子又掏出一颗小暑钱放在桌上,狞笑道:“再来四碗阴沉茶。”
少年还说其余两幅神女图,此处买不着,客人得多走两步,在别家铺子才可以入手,壁画城如今犹存三家各自祖传的铺子,有老辈们一起订立的规矩,不许抢了别家铺子的生意,但是五幅已经被披麻宗遮掩起来的壁画摹本,三家铺子都可以卖。
身边那个佩剑青年小声道:“这么巧,又碰上了,该不会是茶摊那边合伙捣鼓出来的仙人跳吧?先前见财起意,这会儿打算趁虚而入?”
摇曳河河面极宽,一望无垠,水深河缓,有观湖之感。
陈平安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老僧入定。
临近河神祠庙,小路那边也多了些行人,陈平安就飘落在地,走出芦苇荡,步行前往。
陈平安又要了两碗阴沉茶,倒不是陈平安口渴到了需要牛饮的地步,而是茶摊的规矩就是三碗茶水卖一颗雪钱,喝不到三碗,也是一颗雪钱起步。
老舟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陈平安喝完了茶水,将一枚雪钱放在桌上,起身离去。
陈平安这才顺着老人视线,转头望去,是一位蹒跚而行的老妪,再定睛一看老妪面容,陈平安便有些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