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第804章 一些个典故(1/2)
第804章 一些个典故
桂岛终于返回老龙城,在那城外岛屿缓缓靠岸,此次归途,还算一帆风顺,让人如释重负。
一行三人离开圭脉小院,魏晋背剑在身后,米裕佩剑,腰系一枚酒葫芦,韦文龙两手空空,下船去往老龙城,在岛屿和老龙城之间铺设有一条海上道路,桂小娘金粟在师父桂夫人的授意下,一路为三位贵客送行,带着他们去往老龙城另外一处渡口,到时候会更换渡船,沿着走龙道去往宝瓶洲中部。
在老龙城海上、陆地的两座渡口之间,是隶属于孙氏祖业的那条百里长街。
原本兼着桂岛管事的范家首席供奉,金丹剑修马致,想要喊辆马车,给魏晋婉拒了,说步行即可。
金粟对风雪庙神仙台的这位年轻剑仙,打心底十分敬仰,先是问剑北俱芦洲天君谢实,然后赶赴剑气长城杀妖,如今才返回。
魏剑仙作为宝瓶洲历史上最年轻的上五境神仙,当之无愧。金粟可以断言,魏晋此次从剑气长城游历归来,一回到风雪庙,肯定会为风雪庙赢得极大声势。
根据一些早年流传开来的小道消息,不知真假,但是被传得很悬乎,说魏晋在剑气长城的城头上,得以结茅修行,潜心养剑,独一份的待遇,与那剑气长城的剑术最高者,一位老神仙当起了邻居,大小两座茅屋,传闻魏晋经常会被那位老人指点剑术。
这可是为整个宝瓶洲练气士赢得了好多的谈资,每次谈及此事,皆与有荣焉。如今一洲修士,每每谈及剑修,必然绕不开风雪庙魏晋了。
我们宝瓶洲是浩然天下九洲最小者,可是我们的同乡人魏晋,在那剑仙如云的剑气长城,不一样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魏晋无奈道:“米裕,消停点啊,不然登上渡船后,中途寻一处僻静山水,离了船,切磋剑术一场?”
至于魏晋那两个不知来历的朋友,金粟只能算是以礼相待,据说都是距离金丹地仙只差一步的得道之士。在圭脉小院,金粟偶尔陪着桂夫人与三人一起煮茶论道,也发现了些细微差异,姓韦的客人比较拘谨,不善言辞,但是对宝瓶洲的风土人情极感兴趣,难得主动开口询问,都是问些老龙城几大家族的经营方向、挣钱路线,似是商家子弟。
两人下山去了山脚那座壁画城。
那个被掌柜昵称小名“菱角”的虚恨坊管事妇人,一下子就知晓了轻重利害,已经有了补救的法子,刚要说话,那位德高望重的苏老却笑道:“不用刻意如何,这样不也挺好的,回头让你们黄掌柜以长辈身份,自称与陈平安是忘年交,送出价值一颗小暑钱的讨巧物件,不然那个叫裴钱的小姑娘不会收的。”
黄掌柜神色古怪。
李槐战战兢兢,又买了几样物件。
一只仙人乘槎青瓷笔洗。十颗雪钱。
米裕啧啧道:“魏晋,你在宝瓶洲,这么有面子?”
一幅古旧破败卷轴,摊开之后,绘有狐狸拜月。五颗雪钱。在这虚恨坊,这么便宜的物件,不多见了!
米裕又道:“骂你的人,有点多啊。”
黄掌柜乐不可支,一登船就反而从渡船这边挣了颗小暑钱的客人,关键还能再挣份人情,不多见。顺便帮着那个陈灵均说了几句好话,觉得那小子不错,混熟了,再跟那家伙聊天,挺得劲。
米裕突然问道:“‘种桔子去’,是什么典故?有故事可讲?”
竺泉难得这么有耐心听完一个小姑娘的言语。
老管事是做惯了买卖的,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见她心诚,并非客套,便直言不讳,来宝瓶洲做生意的山上仙师,路途遥远,只要有好屋子可住,都不差那点神仙钱。尤其是那大骊京畿附近的仙家子弟,如今都爱去北俱芦洲游历一番,一个比一个出手阔绰,所以不愁价格高的屋子没人住。但是这种钱,披麻宗还真无所谓挣不挣。
甚至有仙师开始觉得神诰宗天君祁真一旦飞升,或是长久闭关再不理俗事,那么下任一洲仙家执牛耳者,极有可能就是魏晋。一旦魏晋跻身仙人境,成为宝瓶洲历史上首位大剑仙,时来天地皆同力,等到一洲剑道气运随之凝聚在身,大道成就,更是不可限量。
裴钱在这之后,一直双手环胸,板着脸冷眼看着李槐。
而魏晋不但对宝瓶洲,无甚挂念,事实上就算是对风雪庙,也没什么归属感。
披麻宗与落魄山关系深厚,元婴修士杜文思,被寄予厚望的祖师堂嫡传庞兰溪,两人都担任落魄山的记名供奉,不过此事并未大肆渲染,而且每次渡船往返,双方祖师堂,都有大笔的钱财往来,毕竟如今整个骸骨滩、春露圃一线的财路,几乎囊括整个北俱芦洲的东南沿线,大大小小的仙家山头,众多买卖,其实暗中都跟落魄山沾着点边,坐拥半座牛角山渡口的落魄山,每次披麻宗跨洲渡船往返骸骨滩、老龙城一趟,一年一结,会有将近一成的利润分账,落入落魄山的钱袋,这是一个极有分寸的分账数额,需要出人出力出物的披麻宗,春露圃,以及双方的盟友、藩属山头,总计占据八成,北岳山君魏檗,分去最后一成利润。
魏晋点头道:“就不去城中做客了,要赶路。”
两人先去看了师父提过的那对法剑,一饱眼福,反正买是肯定买不起的,那“雨落”和“灯鸣”,是上古仙人道侣的两把遗剑,破损严重,想要修缮如初,耗资太多,不划算。师父乘坐渡船的时候,就是镇店之宝之一了,这不如今还是没能卖出去。
见到了魏晋一行人之后,低头抱拳道:“晚辈苻南华,拜见魏剑仙。”
裴钱没好气道:“故事?市井坊间那些卖狗皮膏药的,都能有几个祖宗故事!你要是愿意听,我能当场给你编十个八个。”
黄掌柜也没想着真要在牛角山如何挣钱,更多还是相信那个年轻人的品性,愿意与蒸蒸日上的落魄山,主动结下一份善缘罢了。北俱芦洲的修道之人,江湖气重,好面子。这些年里,黄掌柜没少跟各路朋友吹嘘自己,慧眼独具,是整个北俱芦洲,最早看出那年轻山主绝非俗子之人,这一点,便是那竺泉宗主都要不如自己。所以越是如此,老掌柜越是失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神仙钱,都只是好像借住在人之钱袋的过客,对于一个大道无望的金丹而言,多挣少挣几个,小事了,可能不能跟人蹭酒喝吹牛皮,有比这更大的事吗?没有的。
裴钱一边记账一边说道:“你读过多少书?”
走出那条海上道路后,一行人御风前往下一处渡口。
其实裴钱和李槐登船没多久,两个闲来无事的好友,就有聊到两个孩子,老元婴说比先前那个叫陈灵均的,少女年纪不大,却要老练多了,只是不知道价值一颗小暑钱的渡船木牌,裴钱会如何使用。
李槐一脸错愕。
裴钱说道:“行了行了,那颗小暑钱,本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些物件,瞧着还凑合,不然我也不会让你买下来,老规矩,平分了。”
待客之人,还是披麻宗的那位财神爷,韦雨松。
下山之前,竺泉一定要给裴钱一份见面礼。
妇人莞尔一笑,知晓两老的关系,她也不怕泄露天机,“那新伙计,还被咱们黄掌柜誉为一棵好苗子来着,要我好好栽培。”
李槐小心翼翼问道:“去虚恨坊骂街去?”
裴钱将李槐拉到一旁,“李槐,你到底行不行?可别乱买啊。整整一颗小暑钱,没剩下几颗雪钱了。我听师父说过,好些南边入手的山上物件,到了北俱芦洲大渎以北,运作得当,找准卖家,价格都有机会翻一番的。”
李槐随便拎着那捆厚重符箓的红绳,轻声与裴钱邀功道:“一听就是有故事的,赚了赚了。”
北俱芦洲雅言,因为周米粒的关系,裴钱早已十分娴熟。
魏晋点头道:“云霞山,清风城许氏的狐国,大骊京畿北边的长春宫,女修较多。”
裴钱咬牙切齿道:“人家又没强买强卖,骂个锤儿!”
不但如此,裴钱还取出暖树姐姐准备的礼物,是用披云山魏山君栽种青竹的一枚枚竹叶,做成的精致书签,分别送给了渡船上的两位老前辈。
苻南华侧身让出道路,微笑道:“绝不敢叨扰魏剑仙。晚辈此次慕名而来,其实已经很失礼了。”
原来今天裴钱精神抖擞,手持那枚小暑木牌,带着李槐去了趟虚恨坊,李槐更加兴高采烈,说巧了,翻了黄历,今天宜买卖,让我来让我来!
路上多有女子妇人,明眸流彩,忍不住多看几眼那米裕,不知不觉,看荷浦美景便少了,看那位翩翩公子更多。
黄掌柜笑呵呵拿出了一份临别赠礼,说别推辞,与你师父是忘年好友,理当收下。裴钱却如何都没要,只说以后等虚恨坊在牛角山渡口开业大吉了,她先力所能及,送份小小的开门礼,再厚着脸皮跟黄爷爷讨要个大大的红包。黄掌柜笑得合不拢嘴,答应下来。
李槐高高举起笔洗,底款极怪,不刻国号年号,而是一句古篆诗词,“乘槎接引神仙客,曾到三星列宿旁”。
米裕摇摇头,“魏兄,学问不行啊。”
只是不晓得为何隐官大人要反复提及镜水月一事,而且每次与自己提及此事,笑容都格外……真诚。
此刻走在路上,韦文龙以心声感慨道:“这里就是隐官大人和魏剑仙的家乡啊。”
低头看着这份异乡独有的人间美景,剑仙米裕,似哭非哭,似笑非笑。
只是这次裴钱没能遇到那位妇人。
这还没到老龙城,就有此景了。
是老龙城少城主,苻南华。
瞧着挺有仙气,这烧瓷功夫,一看就很炉火纯青了,不差的。我李槐家乡何处?岂会不晓得瓷胎的好坏?李槐眼角余光发现裴钱在冷笑,担心她觉得自己钱马虎,还以手指轻轻敲击,叮叮咚咚的,清脆悦耳,这一看一敲一听,眼手耳三者并用,频频点头,表示这物件不坏不坏,一旁年轻伙计也轻轻点头,表示这位买家,人不可貌相,眼光不差不差。
一个晴天霹雳砸在李槐头上,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委屈,怎的这些外乡人,还是山上当神仙的,怎的都没家乡人的半点淳朴了?!
有个管着原先那片腌臜营生的老师傅,裴钱跑了之后,还怪惋惜来着,因为后来他有次遇到了裴钱,说她其实是块好料,哭的时候比较真,真跟哭丧似的,一双眼珠子又大,哭起来后,满脸假的泪珠子,混着手背冻疮抹在脸上的鲜血,那张小脸蛋,好像就只剩下那么双大眼睛了,能骗得人不忍心。
与年轻隐官相处久了,耳濡目染多矣的韦文龙,冷不丁小声道:“此事存疑。”
一件仙人乘槎青瓷笔洗,一幅狐狸拜月画卷,一只附赠一对三彩狮子的老檀木文房盒,一张仿落霞式古琴样式的镇纸,一方仙人捧月醉酒砚,一只暗刻填彩的绿釉地赶珠龙纹碗。
三人与金粟告辞,登上一艘渡船。
一捆用两根红绳捆得结实、再打结的黄纸符箓,一尺高,符箓太多,折叠多年,已经凹凸不平,只有首尾两张可以瞧见符箓图案、品秩。按照虚恨坊那伙计的说法,只要里边的百余张符箓,其中半数,有两张符箓的品秩,就稳赚不赔。这还是早年一位落魄的渡客,囊中羞涩,不得已低价典当给了渡船,约好了百年之内,就会赎回,结果这都多少年了,前不久虚恨坊清理库存,这些符箓才得以重见天日,按照掌眼师父的估价,光是那根不知材质的红线,光凭那份绳子的韧性,就好歹能值个一颗雪钱。
裴钱小声念叨着果然果然,山上买卖,跟昔年南苑国京城大街小巷的市井买卖,其实一个德行。
重新摊开账本,虽然提笔写字,但是裴钱一直转头死死盯住那个李槐。
同样是背竹箱手持行山杖,先前那个叫陈灵均的青衣小童,瞧着鬼头鬼脑的,虽不讨厌,却也不算太过讨喜。
如果不是冬天,那就要吃点小苦头了,裴钱那会儿吃过一次苦头,就再不答应做那活计了,跑去别处讨生活了。道理很简单,她那个时候,是真吃不住碎瓷割手的疼呗。再说了,不是冬天就没积雪,磕头不疼啊?
裴钱双手使劲揉脸片刻,最后哀叹道:“算了,说好了各占一半,这三十五颗雪钱,全部记在我账上。”
米裕哈哈笑道:“哪壶不开提哪壶,活该你魏剑仙打光棍。宝瓶洲如今才几个剑仙?堂堂剑仙,还如此年轻,竟然没几个红颜知己,我真不知道是宝瓶洲的仙子们眼神不好,还是你魏晋不开窍,难不成每次行走山上上下,都往脑门上贴一张纸条,上边写着‘不爱女子’四个字。来来来,魏剑仙休要腼腆,咱们都是自家人了,速速将那纸条取出,让我和韦兄弟都开开眼,长长见识……”
韦文龙更无奈,你们两位剑仙前辈,切磋就切磋,扯我师父做什么。
米裕已经恢复正常神色,“算了,都没有仙子女修,去了也无甚意思。”
竺泉这次凑巧在山上,就来见了陈平安的开山大弟子。
李槐如释重负。
竺泉细致问过了裴钱与那李槐的游历路线。
李槐哭丧着脸,“那咱们把这几件还给虚恨坊?”
到了骸骨滩渡口,下船之前,裴钱带着李槐去与苏管事和黄掌柜分别告辞。
如果不是身边还站着桂岛金粟,魏晋可能都不会开口言语半句,在江湖中,魏晋可以与那些武林莽夫相谈甚欢,但是唯独对山上人,从来不假颜色,懒得套近乎。
对面山崖,有青衫长髯客,临崖而立,又有八九位神仙人,弈棋观棋,不知谁是主谁是客。
李槐看着老成持重的裴舵主,一边在略显狭窄的屋内走桩练拳,一边说着老气横秋的江湖言语,心中大为佩服,于是很是心诚地说了些好话,结果要开始抄书的裴钱,打赏了个滚字。
其实当年听师父讲这路数,裴钱就一直在装傻,那会儿她可没好意思跟师父讲,她小时候也做过的,比那愣子妇人可要老道多了。不过不能是一个人,得搭伙,大的,得穿得人模狗样的,衣衫洁净,瞧着得有殷实门户的气派,小的那个,大冬天的,最简单,无非是双手冻疮满手血,碎了物件,大的,一把揪住路人不让走,小的就要马上蹲地上,伸手去胡乱扒拉,这里血那里血的,再往自己脸上抹一把,动作得快,然后扯开嗓子干嚎起来,得撕心裂肺,跟死了爹娘似的,如此一来,光是瞧着,就很能吓唬住人了。再嚷嚷着是这是祖传的物件,这是跟爹一起去当铺贱卖了,是给娘亲看病的救命钱,然后一边哭一边磕头,若是机灵些,可以磕在雪地里,脸上血污少了,也不怕,再手背抹脸就是了,一来一去的,更管用。
魏晋会心一笑。
那个曾经将很多裴钱同龄人打瘸腿脚的老师傅,裴钱最后一次遇到,老不死的家伙,却真的死了。是在南苑国京城的一条陋巷里边,大冬天的,也不知是给人打死了,还是冻死的,也有可能是打了半死,再冻死的,谁知道呢。反正他身上也没剩下一颗铜钱,裴钱趁着京城巡捕收尸之前,偷偷搜过,她知道的。记得当年自己还骂了句做了鬼,也是穷鬼。
老人便笑着给了那少女一块“小暑”木牌,说是凭借此牌,可以在那渡船上的仙家铺子虚恨坊,购买一颗小暑钱的物件。
事实上,披云山原本可以获利更多,只是魏大山君匀给了落魄山。
李槐一愣,心想我就没有不乱买东西的时候啊。
妇人苦笑着摇头,“咱们坊里有个新招的伙计,挣起钱来六亲不认,什么都敢卖,什么价格都敢开。咱们坊里的几位掌眼师傅,眼力都不差,那两孩子又都是挑最便宜的入手,估计就这么买下去,等他们下了船,一颗小暑钱,保住十颗雪钱都难。到时候咱们虚恨坊只怕是要被骂黑店了。”
米裕竖起拇指,心情大好,“这话说得……有咱们隐官大人几分风采!”
韦文龙则去渡船那边购买山水邸报了。
气得裴钱一巴掌拍在李槐脑袋上,“敢情之前你都没好好掌眼过目?!”
上山下水,先拜神仙先烧香,师父没叮嘱过裴钱,但是她跟着师父走过那么远的江湖,不用教。
按照少女的说法,与陈灵均前期大致相似,都是由骸骨滩,往东南而去,到了大渎入海口的春露圃之后,就要截然不同,陈灵均是沿着那条济渎逆流而上,而裴钱他们却会直接北上,然后也不去最北端,中途会有一个折向左边的路线更改。至于接下来去往春露圃的那段过程,裴钱和李槐不会乘坐仙家渡船,只徒步而走。但是木衣山附近的骸骨滩一带风光,两人还是要先逛一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