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船小好调头(1/2)

第512章 船小好调头

“安”很重要。

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安心生活,才是新系统的核心,因为“去级取层”也好,“广修菩提”也好,都是为最后“还安悟得”四个字服务的。

鸟倦飞而知还。

任何社会体系其实都可以还,但问题是还了能不能安心,躺平嘛,谁不会?但有人只是休息下,有人却是认定未来是深渊,已经死心了,是真的“累了,赶紧毁灭吧”。

所以若不能安,谈何能还?

心安处即吾乡。

安的最终目的是心安,如此才能静下来去悟,然后能得,而心安之前,必须身安,毕竟知礼节尚且需要仓禀足,遑论心安。

所以信用体系必然不能跟原来那样,只是对社会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且代替了所有福利体系。

它得由次转主,成为主体。

所以。

如果是原来的社会体系,那自然不可能去乡下,乡下待遇多差啊,说出去也没面子,以后还怎么结婚生子,人生也坏了大半不是?

而周瑞那边呢……

孩子的白天属于社会,夜晚属于家庭。

对于孩子的抚养,不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更不能光有家庭抚养,家庭是社会人文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假,可并非所有家长都是合格的。

为什么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做不了。

他们的工作本来就累,本来就风险大,所以权重就高一些,努力工作,偏差值能上去,那么贡献值就高,每年获得的信用评分就高,积攒下来,最终信用等级就高些,享受的资源也多些。

然后。

他不是开国之君,这就是弊端的显现了……

至于最高等级20级才每月4万,而且太过容易提升,到了20级生无可升怎么办?

真有人升到20级,还会在意身外之物?

这就是改革的弊端,这就是“得国不正”的弊端。

至于“悟”和“得”,那都是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亦或者说,“悟”必须与长生革命相搭配,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要由社会抚养来指导家庭抚养。

与职业配套的资源,才是重点。

你毕业了死命考公,死命内卷,最后去了街道办,得到了一个当地大妈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你觉得是铁饭碗,福利好,开心了。

“再加上李和刚刚打赢了和谐城之战,打赢了执剑者,威势无双,在曙光城就是他的一言堂,没有人可以反对他。”

“也得亏是姬长生了,也得亏历史研究社的这套理论应当是对的。”

以上这些,大致就是曙光城将要推行的新系统的骨架了。

为何?

“所以,这么激进求变,说不定是一招神来之手了,毕竟如今局势,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曙光城如今尚未扩展,南江、广南也放弃了,缩了回去。”

再一个。

只要感兴趣,只要能学,就能够一路学下去。

周瑞笑了笑,说道:“这还真就是姬长生的风格,也算是卧龙凤雏吧,一个敢出计谋,一个真的敢用。”

周瑞是入主执政院的,哪怕有革命军做基本盘,有炎武卫支持,他也相当于是“先帝禅让”继位的,而非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天下。

而新的信用体系的构建中,作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作为“工资”的唯一来源,且都是为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所准备,所以必须负担起生存成本。

而革命之后改换新模式,又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一次重新洗牌,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也就注定了曙光城能做的事情,周瑞那边做不了。

当曙光城再次开启结算法庭,对和谐城的囚犯重新结算以后,就宣布了新系统的推行,相关信息传到周瑞那里,周瑞看着报告也只能沉默不言。

“悟”有些超纲,但它又是做好“安”后自然而然的一种成果。

上一次这么执政的人……是王莽。结果很简单,本来百姓对大汉已经怨声载道了,结果王莽执政二十年,百姓无不思念我大汉。

比如说一个大学生。

至于贡献。

按照这一套,那些曾经跟随李和造反,打败21家,改革罪恶之都制度的那批人,就得抗议。

但。

若是在意,货币的存在,不就是留下的出路?虽然所有产业的命脉都掌握在政府手里,经商只能做终端市场,源头和渠道碰都没机会碰。

那无解的难题,王朝终结的宿命,就这么硬生生的被我们的“安汉公”王莽给拉回来了,可以说,我莽哥真的没有负大汉啊……

15级以后的人数更是屈指可数,18级以后干脆就空悬了,这个等级分布根本就不平衡,而且积分差也太大了。

因此,在曙光城,是没有工资的。

“如今手上就一个曙光城。”

而且先前几乎没有做试点。

至于品德……

那些坐办公室的,是,是可能学识高些,但学识本身就是能力的因素之一,能力已经影响力了每年的信用评分,但工作就是轻松,对社会的重要性就是不高,那么权重就是要低些。

只要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管,有本事有品德的人享受更好的资源,没有人会不服,相反,好人活该做贡献,才是要不得的思维。

再更多的安,就不是纠结“命”这一层了,而是在“性”上,是在每个人的自我修行上,毕竟,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些人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哪里会知足?有些人没本事,又偏生不知足,这本身就不合理,就该修行了。

绝对的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

孩子从小就接受各行各业,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根本不用担心学校里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

毕竟李和现在等同于“开国之君”。

这都不对!

但,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是乡村建设需要这么个人才,还是街道办需要?

那自然是乡村。

但,学校里就只能有教课老师?就不能有生活老师?过去那种单纯强调教师身份神圣的情况要不得,曾经那种教师只是职业的情况也要不得,教师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本来就是高权重的工作,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多的是人做。

师资力量更不局限于每一个学校里的专业教师人数,更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都必须去学校传授自身的经验和学识。

平滑的增值让贫富差距更多的缩小了,只发钱是因为在主要开支项由政府包圆了之后,这些钱都是用来生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